我国各省市可居住性分析开题报告
2022-01-06 21:31:06
全文总字数:189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注重发展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强调舒适度的重要性。寻求人口发展与舒适度两者之间的平衡,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正是在这一个历史时代背景下,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展对地区可居住性的相关研究。但是,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可居住性是多方面的,任何单项指标都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的可居住性,因此不妨利用一个指标体系中的多个指标从不同侧面对该地区的可居住性进行全面评价。
国内外研究现状
涉及到人类自身幸福感的研究,通常都会有许多人对其进行研究。比如说,胡晓娟【1】从绿地/睡眠覆盖情况、道路通行能力、公园服务能力、居住适宜性分析等方面,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对兰州新区建成区内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时海川,虞晖等人【2】为了改善传统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方法存在的精度不高以及评价效率较低等缺陷,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居住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并利用大庆市西城区相关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郭薇【3】利用5项二级指标和15项生态因子建立评价指标系统,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以及锡尔指数法对辽宁省各城市的适宜性和限制因子以及人居环境居住适宜情况进行了分析;Jian Z和Min X等人【4】基于遥感技术、GIS和生态栖位模拟对山区人居环境进行了评价;Halik W和Mamat A等人【5】结合地理空间技术与人居环境理论分析方法,在组织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干旱区的发展构想,并且通过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人居环境的适宜性指数,然后利用发展构想和适宜性指数来评价塔里木盆地人居环境的适宜性,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通过研究比较,从大量指标中选取了成年(15-64岁)人口数、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普通高校生师比、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学校平均在校生数、教育经费、受义务教育人数、文盲人口数、废水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垃圾清运量、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个数、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个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技术市场成交额这18个指标反映地区可居住性状况,建立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5年全国31个地区的可居住性情况进行分析,并从各个角度全面评价各地区在全国的地位。具体可分为:
(1)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各地区可居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2)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地区可居住性进行归类。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1)2018年1月-2月,阅读相关文献,撰写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且从文献中总结出接下来要着重研究的能反映地区可居住性状况的指标,收集指标对应的数据;
(2)2018年3月,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各地区可居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3)2018年4月,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地区可居住性进行归类;
4. 参考文献
【1】胡晓娟.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兰州新区城市人居环境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4):127-129.
【2】时海川, 杨梦, 虞晖. 基于gis的大庆市居住区空间适宜性分析[j]. 地理空间信息, 2016, 14(9):49-52.
【3】郭微. 基于生态因子的辽宁省人居环境居住适宜性分析[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