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理工学类 > 统计学 > 正文

论农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6-06 10:00:24  

论文总字数:12241字

摘 要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农业统计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不仅是国民经济统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综合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但就我国目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来看,却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如何将问题有效解决,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基层农业统计,问题,处理对策

Abstract:Accelerating step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also go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related department,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and is also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information. But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imary agricultural statistical work in China, bu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needed to resolv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basic-level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on the basis of this expound how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tatistical work of agriculture.

Keywords:Grass-roots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The problem,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

目录

1 前言 4

2 相关概念内涵及特征分析 4

2.1统计的内涵 4

2.2 统计的分类 4

3 农业统计的内涵及特征 5

3.1农业统计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5

3.2 农业统计的职能和特征 5

4 目前我国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

4.1 管理体制不顺,监督不到位 6

4.2 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6

4.3 对于农村经济和土地流转等问题调研不到位 7

4.4 基层农业统计人员调动频繁,综合素质低 7

5 解决农业统计问题的有效措施 7

5.1 完善统计管理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7

5.2 明确调研方法,保证数据质量 8

5.3 加大农业中重点问题的调研力度 8

5.4 稳定农业统计人员队伍,强化统计管理 8

6 由农业所引发的对民生问题的思考 8

6.1 民生问题的研究背景 8

6.2 民生问题的研究意义 9

6.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0

6.4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1

1 前言

本文通过对白马湖农场农作物种植资料的整理,调查,研究对基层农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探讨,并适当给出一些对策以便在今后的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给予建议。此外,基于农业统计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民生提出了适当的思考与见解。

2 相关概念内涵及特征分析

2.1统计的内涵

“统计”一词源于拉丁语的 Status,意为各种现象的状态和状况。1749 年,在《近代欧洲各国国家学纲要》一书中,德国政治学教授亨瓦尔(G.Achenwall)把国家学名定为“Statistika”(统计),“Statistika”的原意是“国家显著事项的比较和记述”或“国势学”,认为统计是关于国家应注意事项的学问,这是最早作为学名使用的“统计”。后来,Statistika 被译为各国文字,并被各国相继沿用。1830-1849 年,欧洲出现“统计狂热”时期,各国相继成立了统计机关和统计研究机构,统计成为社会分工中一种专门的行业。1880 年日本在太政官中设立了统计院,将最初译为“政表”、“政算”、“国势”、“形势”等词,确定为“统计”。1903 年(清光绪廿九年),钮永建、林卓南等翻译了横山雅南所著的《统计讲义录》一书,将“统计”从日本传到中国。我国最早的一本“统计学”书籍出现在公元 1907 年(清光绪 29 年),由彭祖植编写的《统计学》在日本出版,同时在国内发行。在该书中,对统计的定义为记述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数量关系的总称[54]。统计作为一种收集、整理数据资料的社会实践活动,世界各国都有其统计活动的历史。早在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就通过计数来盘点人力、财力和物力,并以此作为管理的依据,这就是统计的雏形。为建造金字塔,埃及在公元前 3050 年举行了全国人口与财产普查[55]。公元前 2250 年,夏朝的记载表明,华夏大地分九州,国土面积 2438 万 hm2,人口 1355 万人,这些关于土地和人口数字的记载,是我国最早的统计资料。发展到现在,“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统计工作是一种数据收集、加工和提供的过程,统计实践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实践的成果;统计学是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和技术,是统计工作的理论概括。

2.2 统计的分类

统计一般分为官方统计与民间统计。官方统计也就是政府统计。从统计活动的主体来看,政府统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和各专业系统统计机构;从统计活动的客体来看,政府统计的客体是社会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民间统计是相对于政府统计而言的,是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法人单位或个人等非政府机构,进行的调查统计。具体来说,民间统计是由个人或集体(包括公司)创办的,它的主体是各类市场调查公司、统计信息咨询中心、统计事务所、摆脱行政职责的行业协会统计组织、以及一些企业的市场调查部门和科研机构等。民间统计的客体是微观经济主体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条件[5662],主要包括市场信息和微观经济活动信息。民间统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面对大量的市场信息和微观经济活动信息,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市场调查与调研,依据一定的目的对市场的环境、需求、行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预测,为服务对象的投资和经营决策提供有偿服务。国外的民间统计发展的很迅速,如美国 1948 年 11 月成立的“兰德公司”,日本 1965 年 4 月成立的“野村综合研究所”,都是非常著名的咨询机构。1982 年,美国前国务卿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HenryAlfred Kissinger)创建了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不仅为政府服务,还为企业提供咨询。我国的民间统计机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民间统计适应了市场化发展的新型的统计运行机制,成为连接市场和企业、居民之间的一座桥梁,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市场微观信息。民间统计在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咨询范围等方面,弥补了政府统计的不足,是政府统计的有力补充。

3 农业统计的内涵及特征

3.1农业统计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农业统计是以农业生产部门的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统计工作或部门统计工作。它专门探索如何调查、整理和分析农业统计资料,反映国家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国家对整个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统计信息资料。农业统计是以农业生产部门的社会经济活动作为统计对象,就具体内容而言,农业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农业生产条件的基本状况,如农业劳动力、土地、农业资金和农业科技等;②农业各部门的生产规模、生产过程以及生产成果;③为了提高农业核算水平和经营效益而开展的各类辅助性活动,如成本调查、农产品市场调查和住户调查;④农业经济效益的分析。本文中的农业统计是指农业政府(官方)统计。即由政府组织专门力量,通过对大量反映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经济效果和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比例关系、农业与其他部门的比例关系变化等重要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传输、存取、处理与分析,从而提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社会的中微观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过程。

3.2 农业统计的职能和特征

农业统计的作用可以归纳为认识和服务两个方面,其中认识作用是基本的作用。人们首先要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农业统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引导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农业统计的认识和服务作用体现为它同时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种职能。其中:农业统计的信息职能,是指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提供大量的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农业统计的咨询职能,是指根据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经过统计分析,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咨询意见和对策建议;农业统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根据统计调查和分析,从总体上对农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及时揭示农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促使农业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发展。农业统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客观性,即农业统计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真实反映。二是数量性,数量性是统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即农业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在统计学中,各种现象的质量、速度、规模、结构,各种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变化等,都是通过具体的数量来表现的。三是总体性,即农业统计研究的不是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而是由大量个体现象构成的总体数量方面。要正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必须以总体为研究对象,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4 目前我国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体制不顺,监督不到位

目前,我国在农业统计工作上主要采取的是“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负责业务统计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分别是上级统计部门和政府部门。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农业统计工作,但是却存在很多弊端,尤其是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这种弊端主要体现在“统计围绕计划转”,相关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在这种形势下,根本无法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上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对农业统计工作缺乏高度的重视,更是加大问题的严重性。正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导致农村基层统计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4.2 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农业统计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对工作质量进行提升,从近几年的工作现状来看,与过去几年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基本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来开展信息收集、统计调查和汇总分析等工作。从整体工作现状来看,农业统计工作正在逐步得到改进,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在部分政府统计部门当中,仍然存在一些人为影响而造成的统计问题,比如说:为了互相攀比农民人均纯收入,而将统计结果中的数据虚报,导致信息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以致于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出现错误。山此叫见,为了进步确保我国农业统计的工作质量,我国基层农业统计信息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4.3 对于农村经济和土地流转等问题调研不到位

目前,虽然各级统计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领导提出的要求对“三农”问题开展小定期的调研工作,并ii_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调研结果。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口前调研工作中,部分地方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存在调研小够深入和小够细致的现象,并没有达到上级领导提出的统计要求,甚至还有些部门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缺乏足够的准确性,从而小能真实的将农村经济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其次,山于近几年来农村的人日流动性较大,随之而来的土地流转问题也变得极其复杂,给统计部门的工作带来的很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农村经济和土地流转等问题的调研工作是小容忽视的,统计部门 定要对其给子高度重视。

4.4 基层农业统计人员调动频繁,综合素质低

基层农业统计人员调动频繁,综合素质低也是目前我国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机构的不断改革而形成的。据统计,在目前农业统计人员中,专职的统计人员很少,大多数都是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统计工作,这就导致了统计人员具有很大的变动性,统计工作的开展也会偶尔出现断层的现象。由于新老统计人员工作衔接不到位,新统计人员对相关业务不熟练,因此,在统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不报、迟报、错报和漏报的现象,不仅延误了统计数据上报的及时性,而且统计数据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给领导部门的决策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随着越来越多先进设备被引入到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对先进设备的使用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难题,很多统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无法充分掌握和了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效率,工作质量也必然会得不到更好的提升。

5 解决农业统计问题的有效措施

5.1 完善统计管理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基层农业统计人员调动频繁,综合素质低也是目前我国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机构的不断改革而形成的。据统计,在目前农业统计人员中,专职的统计人员很少,大多数都是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统计工作,这就导致了统计人员具有很大的变动性,统计工作的开展也会偶尔出现断层的现象。由于新老统计人员工作衔接不到位,新统计人员对相关业务不熟练,因此,在统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不报、迟报、错报和漏报的现象,不仅延误了统计数据上报的及时性,而且统计数据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给领导部门的决策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随着越来越多先进设备被引入到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对先进设备的使用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难题,很多统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无法充分掌握和了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效率,工作质量也必然会得不到更好的提升。

5.2 明确调研方法,保证数据质量

在农业统计调研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数据资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确保数据资料准确的重要方法就是选择最为合理的调研方法,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的调研方法,那么数据结果势必会缺乏足够的科学性。由于目前农业统计的报表较多,内容涉及较广,因此,在进行实际调研的时候,调研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允分考虑数据资料一取得的难,从而制定出科学介理的调研方法,以此来提高调研工作的水平,保证数据资料一的整体质量。

5.3 加大农业中重点问题的调研力度

就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其重点问题主要包括农村经济工作问题、农民工的监测问题以及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几个方面。为了能够进一步推进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加大对农业中这几个重点问题的调研力度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重点问题的调研,不仅能够实现对集体经济和集体财产的监督,实现对农民工的分布情况的了解,而且还能够准确对不同性质的土地做好统计,确保为国家土地部门的监督、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

5.4 稳定农业统计人员队伍,强化统计管理

稳定农业统计人员队伍是确保农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对统计机构进行建立的时候,一定要确保统计机构的健全性,对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实行全编制,实行专岗专人,坚决杜绝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统计人员的现象。对于统计人员的更换也要严格要求,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更改,必须报上级统计部门审批,只有经过审批通过之后,才能够执行,否则不能对人员进行擅自更改。此外,随着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信息业务也在不断变化,农业统计工作中所需要处理的资料也越来越多,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将资料及时处理,而且还很容易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统计结果不准确。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统计的工作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是不容忽视的。实现办公自动化,需要有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因此,在稳定农业统计人员队伍,强化统计管理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还要重视统计人员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重要意义。

6 由农业所引发的对民生问题的思考

6.1 民生问题的研究背景

民生问题,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民生问题是我们国家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重要内容。尽管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由于我们国家基础薄,人口多,我们国家在民生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教育方面则会发现上学难,在医疗卫生方面会有看病难,在社会保证方面则有城乡养老保险差距大等一系列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巨大的论述,其具体表现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从十八大报告关于民生的内容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和根本目标。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提高生活水平,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党和政府提出的这些令人鼓舞却又特别实在的举措,彰显出执政党“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梦,习主席认为,中国梦是我们国家伟大复兴的梦,实现中国梦,经济需要不断的发展,民生需要不断的改善,要时时刻刻关注人民,倾听老百姓的呼声,使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是惠及人民群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改善民生问题具有十分巨大的决心,民生问题涉及国家长治久安、人心向背,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传递出来的“民生强音”令人震撼和兴奋。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息息相关;加大民生投入,其实是保障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繁荣的根本所在,国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才能让更快更好的实现中国梦。关注和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是国家富强之根本,民生问题是实现中国梦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民生问题作为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关注和实现老百姓最为根本和实际的利益,为改善和解决我们国家的民生问题,国家应该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倾向于民生领域,保障和改善我们国家的民生。基于我们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社会的需求,本文从民生财政的支出出发,对我们国家民生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为促进我们国家民生财政优化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6.2 民生问题的研究意义

6.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综合国内外对公共财政的研究来看,更多的学者注重的是公共财政收入方面的研究,对公共财政支出方面研究的比较少,而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对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无论是规模,还是从结构上都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十分的有限,研究缺乏系统性。同时很多的研究都是从理论出发,没有建立在以数据为基础的实际情况上面,研究的成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待考证,本文拟从我们国家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的状况、结构和困境入手,借鉴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国家公共财政民生支出走出困境提供理论依据。

6.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对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完善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有利于创新执政理念、改变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生问题得到改善和保障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指数和幸福指数,保证社会公平。其次,完善公共个财政民生支出有利于转变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对民生项目的财政支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收入的提高必然要求国家更加重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构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和谐社会。最后,完善公共财政民生支出也是公共财政本质要求。公共财政来源上是取之于民,当然也要用之于民,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但我们国家在许多民生项目的解决上却得不到应有的资金保障,只有加强对民生财政的支出,解决好民生财政的基本问题,公共财政的最基本的作用才能说是实现了。

6.3 国内外文献综述

6.3.1 国外文献综述

公共财政民生支出一直是一个国家的热点,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对公共财政支出进行论述,由于各国的国情的限制,他们对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没有详细的阐述,这部分内容更多的是包括在他们的财政支出理论里面,他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公共财政支出进行阐述的,一方面是对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理论进行研究,另外一方面是从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的的结构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进行研究。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到,国家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限制一定的范围,不能随意支出,财政支出应该根据政府的职能范围而定;同时,财政支出的目的应该主要是为了发展国家经济,提高国家的产业化程度为目标,在公共财政支出中,要重点加大对生产性支出和社会救济性支出的投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提高社会的公平性程度。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原理与性质》一书中提到,财政支出的理论应该以资本主义的国家观为基础,同时要严格限制国家职能的范围,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把行政支出压缩到最低的范围,财政支出主要要用于国防、王室和公共基础建设方面。

德国经济学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对许多国家的公共财政支出做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了“瓦格纳原则”,该原则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提高的话,公共财政的支出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也会上升,而导致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提高最为根本的因素就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3] o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管理理论,他认为,在经济形式不好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做的是扩大公共财政支出,以公共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的职能要有范围,公共财政支出不仅仅是对政府的支出和国防的支出,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也应该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6.3.2 国内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24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