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国际竞争力分析评价开题报告
2020-05-01 08:41:3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城市竞争力,是近几年兴起的城市管理新课题,城市作为一个具有较强自组织功能的独立系统,具有吸纳要素、集聚人口和夯实产业发展的功能,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城市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而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其所属城市之间的竞争。当前现状是,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提高城市竞争力对我国在全球化浪潮下保持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至关重要。政府职能机构也在新型城镇化规划方案中提出要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培育不同城市的多向核心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认识和评价城市竞争力对明确城市发展定位、方向和重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竞争力研究自然作为成为一门新兴课题与研究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资源投入,以用来获取更为详尽的研究成果,帮助职能部门以及城市建设者更为全面的了解城市发展需求,探索更为适合的城市发展模式提供依据。具体方法可以是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结合当地生产状况,消费模式,城市基础建设规划等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也可以是建立适合的数量经济学或者统计学模型,总体来说,城市竞争力研究是一项前卫的城市拓展与发展综合课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城市竞争力研究作为新兴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核心研究点即为如何科学系统地评价城市竞争力,包括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内涵、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衡量方法等。 围绕这一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均涌现出了大量经典研究成果,并有学者对此做了系统性论述。其中,国内较为知名的包括:蔡旭初,袁瑞娟着重对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对城市竞争力的界定立足于城市多维系统,具有综合性特点,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体现多维层次性,认为传统方法实质上反映了对城市“投入”或“产出”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对于国内的城市竞争力研究理论的更新是显著的,同时介绍了产业竞争力模型、城市—需求者博弈模型和模糊曲线模型三种比较新颖的城市 竞争力评价方法;袁晓玲则是重点从起步时间、侧重视角、建模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经典的城市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展开比较研究,并得出创新是城市竞争力比较评价的关键的结论;罗涛等的综述涵盖了国内外关于城市竞争力内涵、 影响因素和评价模型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是近年来关于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主成分分析: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原理为在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多变量的课题时,变量个数太多就会增加课题的复杂性,人们自然希望变量个数较少而得到的信息较多。在很多情形,变量之间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时,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变量反映此课题的信息有一定的重叠,因此将重复的变量删去,建立尽可能少的新变量,使得这些新变量是两两不相关的,并且这些新变量在反映课题的信息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
(1)从湖北省统计年鉴上搜寻武汉市的相关数据,包括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政府管理评价等六大方面共计二十余项指标,通过这些权威数据与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全方位解读武汉市的国际竞争力。
(2)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得出其中对于武汉市国际竞争力最有代表性的数据,并重点研究这些数据之间隐藏的信息含义。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 查阅有关城市竞争力方面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工具方法,完成开题报告的书写工作,同时复习本科阶段所学习的有关于主成分分析的相关知识以及工具操作,便于后期研究工作的开展。
第4周 翻译相关的英文文献,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案,根据指导老师的参考意见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开始着手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后续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做好准备。
第5-6周:着重了解城市竞争力的知识理论体系,补充完整的知识理论框架。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蔡旭初.国际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2,11-13
[2]袁瑞娟.中国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综述[j]. 经济学动态,2003 48-50
[3]袁晓玲,杨万平,李娜.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评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06,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