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理工学类 > 油气储运工程 > 正文

大连新港“7.16”溢油事故分析及启示毕业论文

 2020-02-13 21:39:43  

摘 要

本文通过事故树分析法,进一步研究了大连新港“7.16”溢油事故的成因,而后综合事故报告以及各方专家学者意见,总结了在溢油事故处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预防与应对海洋石油污染事故的改进意见。

论文主要研究了导致大连新港“7.16”溢油事故的根本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此次事故是各种原因共同导致的极小概率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为了避免此类事故再度发生,必须从根本上加强我国海上防污染建设,并针对于此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本文的特色:与同年发生的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故相比较,提出改进建议,对提高我国防污染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油库;溢油事故;事故树;防污染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ccident tree analysis method to further study the Dalian New Port '7.16' the cause of the oil spill accident, and then integrated accident report and comments of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working in the oil spill accident treatment and deficiency, proposed to further improve our country so as to prevent and cope with the Marine oil pollution accident improvement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root cause of '7.16' oil spill accident in New Port, Dali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is due to the lack of safety awareness in the final analysis. An entirely avoidable accid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per: compared with the oil spill accident in the gulf of Mexico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same year,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re put forward,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improve China#39;s national defense pollution capacity

Key Words:oil depot;the oil spill accident;the accident tree;pollution prevention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2

第2章 事故描述 4

2.1 事故经过 4

2.2 事故处置过程 4

第3章 事故树分析 5

3.1 事故初步分析 5

3.2事故树简介 5

3.3 事件列表与事故树 6

3.4 分析与计算 7

第4章 应对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9

4.1 成功经验 9

4.1.1 高效的工作模式 9

4.1.2 科技力量的支持 9

4.1.3 科学合理的清污方案 10

4.1.4 积极发动人民群众 10

4.2 不足之处 11

4.2.1 对重大灾难预防不足 11

4.2.2 应急预案不合理 12

4.2.3 溢油处理能力低下 12

4.2.4 缺少海上污染保险赔偿机制 13

第5章 防范措施与改进方案 15

5.1 高度重视污染风险 15

5.2 完善监管体制 15

5.2.1 提升国家海洋局权威性 15

5.2.2 建立完善的日常监理制度 16

5.3 提升专业素质 16

5.4 推进相关科技研发 17

5.5 建立海上石油泄漏赔偿机制和保险机制 18

5.6 建立社会志愿者组织 18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4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航运,承载着世界贸易向前发展,是世界贸易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运输的增加,带来各种风险,威胁着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海上石油运输量的增加,石油泄露成为海洋环境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我国已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通过海上贸易流入我国市场的原油及其产品,约占总进口量的90%,每天有接近200艘油船航行于我国海域,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航运公司纷纷订制巨型油轮甚至超级油轮,导致航行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海上石油行业经营的全过程中,原油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给海洋及其周边环境带来巨大生态风险。石油泄漏是我国近海最常见、最重要的环境灾害之一,近几十年来一直时有发生。

大连“7.16”污染事故作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海上污染事故,对大连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经济损失惨重,对大连新港的企业形象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通过剖析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我国海洋防污工作建设的步伐,缩小我国在溢油应急处理上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差距,对保护我国海域航运安全具有深刻意义。

“7·16”事故说明,在石油行业经营过程中,重大风险时刻存在,必须做好应对大灾大难的准备。目前,我国已由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大部分的原油以及成品油产品均通过海路运输,进入我国市场。随着全球能源紧缺,石油作为战略储备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领导人的重视,我国先后建立了多个沿海战略储备油库,作为我国的资源后备力量。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上升的溢油风险,大量石油通过海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泄露风险,油港、沿海油库的建设中也存在诸多隐患,海洋石油污染问题逐步进入人们视线。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来自与陆源的污染风险不断增大,再加上随着人类工业发展,导致全球气候恶化,极端天气频发,海上溢油应急工作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压力。做好预防与对抗较大规模的海上溢油事故的准备工作是落实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防溢油防污染一直是我国石油行业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7.16”事故的发生揭示了我国在海上防污工作中的缺失,更是对石油行业的一个警告,。各界研究者从包括体制、机制、立法、技术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朱童晖[1]对大连“7.16”事故的起因与清污工作进行了深入剖析,从中得到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凸显出的不足,点明了未来我国防污染工作应转变思路,着重于预防事故,尽早排除潜在风险,建立操作性更强、各部门联动更顺畅的应急预案、并尽快出台相关赔偿机制和保险机制等建议。

温艳萍、吴传雯[2]采用前期海洋溢油损失评估方法,并建立货币化评估模型,对大连新港溢油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直接经济损失共近44.8亿元,其中滨海旅游业经济损失78%,海盐业经济损失4%,渔业经济损失占14%,淸污费用高达1.81亿元。

管永义、王彬彬[3]对整个溢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了此次行动中的成功经验以及不足,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我国溢油应急能力的建议,涵盖了工作体制、应急预案、资金筹措、人员训练等多个方面,具有深厚的指导意义。

丰彦文[4]分析了大连“7.16”事故中的应急工作,针对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建立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溢油应急反应指挥体系、组建专家队伍,对溢油防治工作进行科学指导,同时对救援队伍进行专业培训的建议,并指出,我国应尽快出台完善的油污保险机制和污染赔偿法案,同时与周边国家达成协议,加强海上溢油应急合作,共同提升应急能力。

高学文、高颖、柳岩[5]等回顾了大连“7·16”溢油事故中的公民参与情况,阐明了公民参与社会行动的内涵和形式,分析了公民参与海洋污染突发性事件的启示,并对如何加强公民参与度提出了建议,为应对海洋溢油污染事件的解决对策提出了新思路。

高翔[6]以墨西哥湾事故发生后美国政府采取的各种应急措施为视角,对美国建立的1990年油污法进行分析,指出其在新时期下的局限性以及如何使其适应新形势,并以此为例,提出完善我国海上石油运营监管机制的建议。

对于大连新港“7.16”溢油事故,前阿拉斯加大学(美国)海军陆战队保护专家,Rick Steiner视察了漏油事件,作为绿色和平中国的顾问首先调查了事故中的石油泄漏量,并称政府的估计泄漏量被严重低估了,他相信泄漏量实际上可能在6万吨(1847万吨)至9万吨(2700万加仑)之间,以及可能覆盖了1000平方公里(400平方英里)的海域。[7]

Holly Greeninga[8]等人通过对美国海岸一带的特殊组织,“河口计划”为应对 “深水地平线”溢油事故所做出的种种工作进行总结,提出了当重大海洋污染事故发生后,普通民众如何参与清污工作以及生态恢复工作,并对我国如何更有效的发动民众参与海洋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

1.3 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大连新港“7.16”溢油事故,通过对该事故的起因经过,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处置工作进行分析,得到事故处置工作中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以及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为加强我国海上防污染建设提供借鉴,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第2章 事故描述

2.1 事故概况

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的 “宇宙宝石”号30万吨级油轮在大连大窑湾大连新港进行卸油作业,然而在卸油作业停止3小时后,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岸上管道仍在继续添加脱硫剂(事后证实该脱硫剂属不合格产品),为了对脱硫剂进行稀释,同时通过管道对其输送消防水,但由于消防水长期储存,其中含有铁锈,与脱硫剂中的强氧化剂发生反应,导致管内气压急剧升高,引发物理爆炸,进而引发临近管道爆炸,导致储油罐起火,致使周边泵房及主要输油管线严重受损,原油经地下管沟泄漏入海,在此之后,新港海区海面出现明火,严重威胁港内船舶安全。

值得庆幸的是,此次事故发生时,正值黄海渤海休渔期,渔业部门得以动员众多渔船投入到清污工作中。而此次事故发生于夏季,渤海黄海盛行偏南风,海面风向以及海面洋流将溢油推向港口方向,借此将溢油污染范围控制在5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即我国领海范围内,污染范围未向他国海域扩大,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与生态损失。

2.2 事故处置过程

接到报告后,辽宁海事局紧急出动,启动应急预案,疏散港口内锚泊船舶,并组织人力协助消防部门参与救援行动,随后在各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全力配合与协调下,开展海上清污工作。

7月19日,现场明火已基本被扑灭。7月27日,基本达成了阻断原油入海通道,防止其流入渤海与公海的目标,同时清除了各主要污染源,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历经四十多天,大规模溢油清除工作基本完成。经过专家组评估,海岸以及海面油污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经事后处置,受影响海域水质已达到国家规定海域功能区标准,所回收废物已得到妥善处置,海面环境已基本恢复常态。

第3章 事故树分析

本文采用事故树分析法(FTA)对本次事故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找出事故根本成因,结合往年统计数据,进行风险概率计算,得出港口发生溢油事故的概率,并求出最小割集,探究如何避免再度发生此类事故,并在后文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3.1 事故初步分析

在此次事故中,暴露出大连新港在设计建造、企业管理、安全监管等不同方面的隐患。毗邻新港的油库中,总计有原油储罐182个,成品油储罐56个,危险化学品储罐不详,分属于不同的业主,包括国家储备油库等。但是在储罐林立,储量巨大的油库中,各储罐、管道间的距离极为狭窄,完全不符合安全距离要求,这也导致消防通道宽度不达标,消防车难以展开队形并实施灭火作业,大大延误了救援进程。而且油罐区缺乏必要的溢油缓冲地以及拦油坝,导致原油泄漏后无任何阻拦,直接流入大连湾海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生态污染。此外,整个库区的电力系统分属于不同公司,各成体系,不兼容,不匹配,如同一盘散沙,导致事故发生后多条电路故障,且没有应急供电设备,多个阀门无法电动关闭,无法及时切断原油入海的管道,进一步扩大了事故损失,不得不由消防员手动关闭了3个阀门,后由临时调派来的发电车供电,才得以关闭其他油罐阀门。在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下,最终导致溢油事故发生。

3.2 事故树简介

事故树分析法(FTA),也称故障树分析法。首先确定要分析的事故树顶事件,而后按照逻辑关系将导致事故发生的事件列出,构成树状程序方框图。对事故树依据布尔法则进行化简与逻辑计算,求得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可得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点。通过事故树可以清晰的识别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并可依据得出的结论,查明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风险点,有针对性的对潜在的事故进行预防,为安全生产与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其直观、可靠、易于进行逻辑分析与计算,被广泛应用于油库安全评价中。[9]

接下来介绍事故树中的基本概念,包括一下几点:(1)顶事件。所研究事件。(2)底事件。也称基本事件,位于事故树底部,导致其他事件发生,无需再进行探讨。(3)中间事件:同时作为输入事件与输出事件,将顶事件与底事件连接起来。(4)或门。逻辑门的一种,表示当一个事件或多个事件输入时,输出事件发生。(5)与门。逻辑门的一种,表示当所有输入事件发生时,输出事件发生。各个基本概念在事故树中的符号如图所示。

与门

或门

中间事件及顶事件

基本事件

图2.1 部分事件与逻辑门

3.3 事件列表与事故树

综合事件经过以及各方专家学者的分析,将此次事故中的顶事件、中间事件、底事件进行梳理总结,罗列出下表。

表3.1 事件列表

符号

事件

符号

事件

T0

大连湾溢油

M11

专业救援人员不足

M1

储罐爆燃

M12

缺少救援物资

M2

基础设施不完善

M13

清污技术落后

M3

救援不力

X1

误操作

M4

违规使用脱硫剂

X2

安全监管不到位

M5

消防用水不达标

X3

企业管理不善

M6

安全距离不达标

X4

设计不规范

M7

无缓冲地

X5

资金不足

M8

电力系统混乱

X6

训练不足

M9

应急预案针对性低

X7

研发进程缓慢

M10

清污效率低

X8

地方政策不完善

结合事件列表,对事件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事故树: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