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的机器人SLAM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21 16:06: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slam即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指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它时指搭载特定传感器的主体,在没有环境先验信息的情况下,于运动过程中建立环境的模型,同时估计自己的运动。当传感器主要为相机时,就称为“视觉slam”。slam的目的是解决“定位”与“地图构建”这两个问题,在许多地方,我们都希望知道自身的位置:室内的扫地机和移动机器人需要定位,野外的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定位,空中的无人机需要定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设备也需要定位,而没有slam技术,扫地机就无法在房间内自主地移动,只有盲目地游荡;家用机器人就无法按照指令准确到达某个房间;虚拟现实也将永远固定在座椅上,可见在这些技术之中,slam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在计算机视觉创立之初,人们就想象有朝一日计算机将和人一样,通过眼睛去观察世界,理解周遭的物体,探索未知的领域,一开始研究者认为这并不困难,然而进展却并不顺利,在我们眼中的图片在计算机中是由数字排列的矩阵,在slam技术发展了近30年之后,相机才渐渐开始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位置,发觉自己在运动,虽然方式和人类有巨大差异,不过研究者们已经成功地搭建出种种实时slam系统,有的能够快速跟踪自身位置,有的甚至能够进行实时的三维重建。
目前所提出的视觉slam方法基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立体视觉的方法,这种方法类似于人的双目结构,可以由相机图片里获取到深度信息,建图定位的精度比较高;第二是多目视觉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静止的相机上就可以获得多个方向的场景信息;第三类是基于单目视觉的方法,单目相机拍摄的图像只是三维空间的二维投影,所以,如果要用单目相机恢复三维结构,必须改变相机视角,使相机运动起来,通过视差来得到物体的远近深度。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机器人利用自身摄像头构建未知环境地图的技术,该课题以opencv图像处理、状态估计和非线性优化等技术为依托,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点问题:
-
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捕获图像并提取其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一至第二周:查阅设计题目的相关资料;
第三至第四周:撰写开题报告,翻译英文资料;
第五至第六周:深入学习特征提取、坐标变换、非线性优化等相关知识;
第七至第八周:设计出总体方案,给出程序基本流程图;
第九至第十周:学习SLAM框架中的前端和后端,并在Linux环境下编写程序;
第十一至第十二周:学习SLAM框架中的回环检测和建图,并在Linux环境下编写程序;
第十三至第十四周:在Linux环境下完成整体的程序,并进行调试和修改;
第十五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
郑顺凯.自然环境中基于图优化的单目视觉slam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3
-
顾照鹏,刘宏.单目视觉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方法综述[j],智能系统学报,2015,10(4):499-507
-
林连秀,叶芸,姚剑敏,等.基于orb_slam的移动机器人嵌入式实现与优化[j].微型机与应用,2017,36(5):50-5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