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农林类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正文

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剖面碳素形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28 21:00:16  

全文总字数:571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的:

采用野外调研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旱地、新老稻田及林地红壤剖面有机碳储量特征、有机碳库的组成及其稳定性;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对红壤有机碳固定与周转的影响过程与生物学机制;分析人类活动及水文过程对关键带红壤有机碳储存与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土壤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旱地、新老稻田及林地红壤剖面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剖面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

3.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剖面土壤碳库组成特征及其稳定性,重点分析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一、实施方案:

本实验共有四种实验样品,分别是:旱地红壤(u);林地红壤(f);三十年以上的稻田红壤(老稻田po);以及不超过十年的稻田红壤(新稻田pn)。采用每5cm间隔进行剖面采样,共计107个样品。 旱地红壤34个样品;林地红壤15个样品;老稻田红壤24个样品;新稻田土壤34个样品。对所有的样品进行基本的理化性质分析,并对其碳、氮、磷、铁铝氧化物等进行更加深入细化的测定。

二、进度安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赵其国,黄国勤,马艳芹.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生态学报,2013,24(33): 7615-7622.

[2].朱永官,李刚,张甘霖.土壤安全:从地球关键带到生态系统服务[j].地理学报,2015,70(12):1859-186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