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农林类 > 生态学 > 正文

蓝藻降解过程对苦草生长状态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2-01-12 21:56:09  

全文总字数:331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的急速发展,大量高氮、磷的污水排放造成了水体广泛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在短时期内难以逆转,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水华爆发,即淡水水体中藻类迅速繁殖在水体表面聚集成团的一种现象,它能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造成包括鱼类在内的水生动物死亡。大量堆积的藻类不仅影响水体美观,其产生的天然毒素还将给自来水处理及水源安全带来严重危害[1]

近几十年来,湖泊资源被过度开发,围湖造田、兴建水电站等只看到短期利益,而忽视湖泊对地球生态带来的长远影响,致使湖泊面积锐减的事层见叠出[2]。湖泊的自净能力有限,从而使得富营养化加剧。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中氮和磷过多,而沉水植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不仅可以耐受一定程度的营养负荷[3],还能吸附悬浮颗粒,同化氮磷,并释放氧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4]。同时,沉水植物具有遮光效果,且与藻类竞争营养盐,还能分泌化感物质对藻类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控制浮游植物过度生长,并防止沉积物再悬浮[5],在水体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使用沉水植物来进行生态恢复富营养化水体是全世界新兴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环保和稳定的技术[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 添加蓝藻对水环境变化的影响。

  2. 蓝藻消亡对苦草生长量及水环境变化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

本文采用野外原位围隔和人工控制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蓝藻降解对苦草种群生物量及水质的影响。

1) 野外原位围隔实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应佳薇,张菁,张丽娜.关于蓝藻危害与防治[J].广东化工,2017,44(11):212-213.

[2] Xiaoguang Xu,Yiwen Zhou,Ruiming Han,Kang Song,Xiaohong Zhou,Guoxiang Wang,Qilin Wang. Eutrophication triggers the shift of nutrient absorption pathway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Implications for the phytoremediation of eutrophic water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9,239.

[3] 张松. 苦草氮磷吸收动力学[D].华中农业大学,2012.

[4] Smith C . Phosphorus transfer from sediments by Myriophyllum spicatum[J]. Limnology Oceanography, 1986, 31(6):1312-1321.

[5] 刘晓波,高奇英,朱文君,赵燕,沈文钢.苦草与金鱼藻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J].给水排水,2018,54(S2):82-88.

[6] Coops H , Doef R W . Submerged vegetation development in two shallow, eutrophic lakes[J]. Hydrobiologia, 1996, 340(1-3):115-120.

[7] 杨清心.富营养水体中沉水植物与浮游藻类相互竞争的研究[J].湖泊科学,1996(S1):17-24.

[8] Wenqing Shi,Wanqiao Tan,Lijing Wang,Gang Pan. Removal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using cationic starch modified soils[J]. Water Research,2016,97.

[9] 谢树莲,王捷,刘琪,冯佳,吕俊平,石瑛,李砧.植物化感作用控藻研究进展[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03):652-660.

[10] 曹勋,王国祥,丁新春.芦苇和蓝藻混合分解对水质的影响[J].四川环境,2019,38(01):6-12.

[11] 孔繁翔,高光.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J].生态学报,2005(03):589-595.

[12] 宋微.蓝藻水华暴发的危害与控制技术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36(09):55-58.

[13] 高光明.蓝藻,根治并不难(二)[J].渔业致富指南,2013(17):72-73.

[14] 黄瑾,宋玉芝,秦伯强.不同营养水平下苦草对附着和浮游藻类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1):17-21.

[15] 谢贻发. 沉水植物与富营养湖泊水体、沉积物营养盐的相互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8.

[16] 吕东毓. 水生系统中沉水植物避难效应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