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_毕业论文网

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章详情

不同自尊水平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开题报告

 2022-09-06 09:46: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总体评价,包括自我价值、重要性和能力等方面(rosenberg,1978)。有关自尊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界的热点,因为自尊对个体的生活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自从1995年greenwald等人提出内隐自尊概念:人们在对与自我相关或分离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一种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意识到的态度表现。大量研究也证实了内隐自尊效应的存在,即个体倾向将自我与积极情感和评价相联,将他人与消极情感和评价相联。内隐自尊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人们对自尊的认识和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由传统的意识层面开始深入到无意识层面。内隐自尊逐步成为当今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而其与外显自尊的关系也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wilson双层态度模型结构认为:人们对同一群体或他人可能存在两种态度,一种处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水平,一种处于无意识的内隐水平。smith de coster信息加工双过程模型假定存在两种独立的信息加工模式,一种是理性的规则模式,另一种是直觉性的联结模式。两种信息加工模式经常引导个体做出相同的反应,但也可能相互分离且,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信息。这有时会使个体产生显著不同的自我评价,导致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众多研究也已表明,内隐和外显两种不同的自尊成分分别作用于不同的心理与行为,二者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较低的相关。同时国内学者基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可能存在的结构的分离, 提出了自尊结构的概念(吴明证,梁宁建,2009)。认为自尊是由不同心理成分构成的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部分个体具有一致性自尊结构:外显自尊高(低)的同时内隐自尊也高(低),部分个体则为不一致性自尊结构:外显自尊高(低)而内隐自尊却较低(高)。

自尊结构的一致性与个体心理健康相联系。不一致自尊结构个体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愤怒抑制,消极的抑郁性归因方式和神经质倾向,以及长时间的生理健康受损(michela schroder,2007)。kernis将外显高、内隐低自尊个体称为脆弱高自尊个体,将外显内隐自尊双高个体称为安全高自尊个体。外显低、内隐高自尊个体在面临压力情境时,体验到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外显内隐自尊双低的个体(吴明证,2006)。高外显自尊的个体中,内隐自尊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而在低外显自尊的个体中,内隐自尊没有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吴明证,徐维东,2005)。问题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杨福义,梁宁建,2005)。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在正常个体和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的身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蔡华俭,200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研究以内隐外显自尊双重结构理论为依据,通过分别测量被试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选出自尊结构分别为:内隐外显双高、内隐外显双低、内隐高外显低、的4组被试,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结合角度出发考察不同自尊结构个体的对其进行情绪信息(愤怒、中性、高兴面孔)的注意偏向及其内在机制,可以对不同自尊结构个体的注意特点有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在这样的实验设计下,本研究的假设是:内隐外显双高自尊者对高情绪效价的正负性信息皆有注意偏向,内隐外显双低自尊者无明显注意偏向,与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者相比,低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者在点探测任务中存在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用iat测验测量内隐自尊,刺激材料为:自我词(我、我的、自己、自己的、俺、俺的、自个儿、自个儿的、本人、本人的);非我词(人家、人家的、他人、他人的、别人、别人的、外人、外人的、他、他的);积极目标词(聪明、灵活、成功、友善、高尚、健壮、自豪、可爱、诚实、漂亮、正直、能干);消极目标词(愚蠢、丑陋、失败、讨厌、无能、卑鄙、罪恶、笨拙、堕落、陈腐、可恨、虚弱、可耻),目标词均译自 greenwald 等设计的用于测量内隐自尊的 iat。

第一部分把积极刺激归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如f键); 把消极刺激归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如j键);第二部分要求对概念词进行辨别归类并按键反应,即把属于我的刺激归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如f键), 把属于非我的刺激归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如j键); 第三部分把前两部分出现的所有刺激词进行联合辨别, 即把属于我和积极的刺激归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f键),把属于非我和消极的刺激归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j键); 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反转,把属于非我的刺激归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f键), 把属于我的刺激归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如j键); 第五部分是第三部分的反转, 即把属于非我和积极的刺激归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f键), 把属于我和消极的刺激归为一类并按相同的键反应(j键)。其中一、二、四部分均为练习部分, 练习部分出错时,给予反馈。三、五部分分别为相容和不相容部分。实验中,相容的判断分类一半出现在不相容的判断分类之前, 一半出现在之后,以消除可能存在的顺序效应。由于本测验中记录的是反应时,且精确到毫秒,易受个体状态的影响,为得到被试相对稳定的反应,参照类似作法,正式测验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部分各重复一次,在各部分之前出现( 即第三、五部分各重复一次)作为各部分的练习,故本研究中整个测验共有七部分。各部分之间给出被试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作为反馈。

对内隐联想测验的数据处理按照 greenwald等人(2003)提出的新方法进行:首先删除反应时过快(反应时300ms)的试次;其次,在未被删除的试次中,删除反应时10000 ms和400ms的试次,但是保留错误反应的数据;最后对相容性分类任务(自我与积极,或非我与消极)和不相容分类任务(自我与消极,或非我与积极)的反应时分别求平均,其差便为内隐自尊效应的指标,即内隐自尊个体的筛选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greenwald a g, banaji m r.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attitudes, self- esteem and stereotypes[j].psychological review,1995,102(1):4-27

[2]greenwald a g, farham sd. u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to measure self-esteem and self-concept[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0,79( 6):1022-1038

[3]farham s d, greenwald a g. banaji m r. implicit self-esteem. in: abrams d, hogg m a ed. social identity and social cognition[m].blackwell publishers, 1999. 230- 24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3月15日至3月31日 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2.2022年4月1日至4月25日 完成论文初稿。

3.2022年4月26日至5月20日 完成论文二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