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无线电通信模块系统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11 10:40: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出现要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在那个时候英国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在1887年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俄国物理学家通过金属屑与电振荡关系的研究,宣布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诞生,并发明了无线电接收机;在1896年,波波夫将无线电通信的距离延长到250米,并展示了无线传送莫尔斯电码;在1898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利证明了无线电报可在20英里的海面进行通信,在1901年,马可尼利实现了英国与纽芬兰岛之间2700公里远的远距离通信,从此无线电通信走进了人类的生活,人类进入了远距离无线通信的时代。
通过通信技术与无线电的技术的有效结合的不断完善,现已实现了低成本、高灵活度的无线信息传输,无线之中也促进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通信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随时随地进行通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无线电设备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设备功能变得越来越完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我们的生活生产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与有线电通信相比,无线电通信还具有防水、防电、防风等性能,这说明无线电通信技术与有线通信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中所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从磁场理论的建立到电磁波的发现,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考验,现阶段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军事、气象、生产、生活等方面得到普遍的应用。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无线电通信模块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无线电数传模块、无线电收发模块和ask超外差模块。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遥控遥测、无线抄表、门禁系统、身份识别、非接触rf智能卡、无线标签、安全防火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机器人控制等。凡是布线繁杂或不允许布线的场合都希望能通过无线方案来解决。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接口系统,控制这些射频芯片的工作,完成可靠稳定的无线数据通,所以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无线传输模块的通信系统。本系统通过利用无线传输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传输,通过单片机控制1号无线传输模块进行发送无线信号,然后用单片机控制2号无线传输模块接收1号无线传输模块所发出的无线信号,从而实现一对一无线信号传输。
本课题预期目标,首先完成无线传输模块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然后将相应的电子元器件组成完整的实物系统,并且同时编写模块的控制程序,最后对整体系统进行试验和调试,同时记录相关试验数据。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首先通过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首先将其各个模块的理论知识搞清楚,熟悉各个器件的工作原理。然后本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其中硬件设计包括电源电路的设计、无线收发模块的电路设计、显示电路的设计。软件设计部分,则比较明了就是对收发模块进行程序设计,其中分为总程序和子程序两个部分。这是本次课题的核心部分。
本课题采用的步骤:
1.了解通用无线电通信模块系统研究发展的背景和现状;
4. 参考文献
[1]昝勇,高柯.一种认知无线电平台的硬件配置方法[j].电子测试,2020(04):16-18.
[2]彭福洲,陈翔,刘敏,刘慧怡.基于usrp的多天线信道测量教学平台实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6):53-57.
[3]柴晋强,孙运强,张馨心,姚丽娜.基于ni usrp的分集接收技术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9,38(12):86-91.
5. 工作计划
2020年1月5日-2020年3月1日:有针对性的学习课题相关资料,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实验所需软硬件的相关知识。
2020年3月2日-2022年3月20日:设定实验方案,采集实验数据。
2020年3月21日-2022年4月25日:进一步理论分析,进行实验,开发相关软硬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