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_毕业论文网

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章详情

互联网普及对农村居民脱贫的影响——基于CFPS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1 18:24: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21年,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之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到后脱贫时代,减缓相对贫困也成为当下需要关注的话题。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其中信息扶贫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普惠,减少城乡信息不对称,让贫困地区人口跨越信息鸿沟,加速脱贫。为探讨互联网普及对于农村脱贫是否具有积极效应,本文就此展开研究,并探索其背后的影响机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贫困及其影响因素;互联网对农村脱贫的影响;互联网对农村脱贫的影响途径

拟解决问题:互联网对脱贫是否具有积极效应以及影响机制是什么

写作提纲:摘要——引言——文献综述(贫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互联网对脱贫的影响研究)——实证分析(通过处理cfps数据,探索互联网对农村脱贫的影响结果以及影响机制)——结论——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贫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贫困一般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发展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指出,贫困的实质是人们缺乏改变其生存状况、抵御各种风险、抓住经济机会和获取经济收益的“能力”,这实际是绝对贫困。绝对贫困的识别方式主要是制定贫困线。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标准为每人每年2300元,上年结存的551万农村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这标志了我国实现了绝对贫困动态清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就此终结,新脱贫人群如何抵御贫困脆弱性和返贫风险,缓解相对贫困也成为脱贫攻坚的重点目标。

相对贫困分为客观相对贫困和主观相对贫困。客观相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社会约束条件下,个体由于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资源或能力,使其难以达到社会所认定的其他生活水平,从而被排斥在正常生活方式之外的一种生存状态( townsend,1962[1]那成举和李小云,2019[2])。其识别方式与绝对贫困相同,只是标准有所提高。学界一般将居民收入中位数或平均数的一定比例作为划线标准(李永友和沈坤荣,2007)[3]。主观相对贫困通常是由于低收入群体因资源缺乏而相对地比别人穷、进而降低了其主观效用水平所致。个体的贫困主要来自于他的参照系,其本质特征是由于收入差距而造成的相对剥夺感或主观幸福感降低(wang等,2020)[4]。因此,对相对贫困研究需要综合考虑主观与客观两个维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开题(确定写作方向)——撰写框架(确定大纲、数据源以及研究方法)——中期报告(大致完成初稿,解决论文中的主要问题)——改稿(完善论文细节,查漏补缺)——定稿——答辩

5. 参考文献

[1]townsend,p.the meaning of poverty[j].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1962,13(3):210-227

[2]邢成举,李小云.相对贫困与新时代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j].重庆:改革,2019,(12):16-25

[3]李永友,沈坤荣.财政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j].北京:管理世界,2007,(11):14-2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