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Language Anxiety on the Speech Produc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开题报告
2022-05-17 21:32: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过三十年的壮观增长,在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对外交流合作变得愈加紧密,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的背景下,英语教学在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直以来,我国英语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使得英语教学一直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人文主义论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语言教学在教育和心理领域开始有了突破——“情感因素”(affective variables)。人本主义论主张“以人文本”,其中“多样性”(diveristy)是实质即将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个体存在,关注他们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从而填补过去以理性认知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所造成学生的情感空白问题(emotional illiteracy)。而在探究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时许多研究者通常从两个角度进行:学习者自身和学习者作为社会文化情境下的一个参与者。从而将情感因素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焦虑,态度,性格,动机,自尊和自信等;第二类包括移情,课堂焦虑和跨文化意识等(arnold 2000:8-23)。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主要的作用即作为交流的工具达到社会交际的目的,而交际往往在各种情感因素交织下进行。然而语言学习听说读写的四大板块中,说具有最直接的交际作用,加之二语习得的独特性,焦虑与口语输出之间的相互影响便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海内外不少学者以焦虑为切入口,在教育心理和实际操作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maclmyre和gardner(1989)认为,焦虑感不仅影响外语总成绩,而且对外语学习的一些具体方面也产生副作用。在近年来,不少学者(aida 1994; chang 1996; ellis 1994; horwitz et al 1986; phillips 1992; young 1990)对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焦虑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但“说”在许多学者看来却最能引起焦虑,因此受到了最多的关注。但也有其他声音表示焦虑与语言学习的成就之间其实是双向的关系(wan 2012:51-52)。 sparks和granschow(1991)则通过建立“语言编码缺陷假设”(lcdh)得出高度焦虑最终是由一个细微且不受控制的第三变量语言障碍(linguistic disability)所致的表现不佳引起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引言 (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1.文献法
2.调查法
4. 参考文献
1.aida,y. examination of horwitz, horwitz, and cope's construct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the case of students of japanese[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2):155-168.
2.arnold,j. theimportance of affectinlanguage learning[j].neofilolog,2019,52(1):11-14.
3. arnold,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up,200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 起讫日期 | 工作内容 |
1 | 第七学期10-11周 |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
2 | 15-18周 |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
3 | 第八学期1-4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4 | 5-14周 | 学生撰写、修改论文[11周:交一稿;14周:交二稿]; |
5 | 15-16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6 | 16-17周 | 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批阅论文,写出评语,给出建议成绩。 |
7 | 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