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_毕业论文网

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章详情

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标准及规范出路——以隐私政策为视角开题报告

 2021-10-21 17:13:4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一、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个关于信息的海量生成、分享、挖掘、分析、应用的数据时代正在开启。

2017年7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5.3%的android 应用存在越界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的情况,即手机应用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行为,例如随意访问联系人、短信、记事本等,容易造成用户手机话费被暗扣和银行支付账号被盗、隐私资料及照片被黑产业链贩卖利用,进一步导致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1]。

2018年7月《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研究或解决的问题(一)研究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下问题1.对主要中文网站和app的隐私政策进行内容上的归纳分析,找出网站运营者在隐私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2.对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标准进行解释和区分以及对比国内外对此相关的保护制度规定;3.对当前个人信息和隐私的范围界定进行区分;4.对个人信息的识别目标进行研究和区分并以此提出民事保护路径。

(二)论文的基本框架引言一、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典型风险(一)多款app泄露个人信息成为诈骗案件的源头(二)当前网民对个人信息保护层面的网络安全感调查(三)主要网站运营者的隐私政策现状二、传统个人信息可识别性界定标准边界的模糊(一)个人信息可识别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二)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标准1.地理位置信息中的双重可识别性2.传统个人信息保护框架下的身份识别3.民事法律保护中身份识别信息和行为识别信息的差异(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可识别性保护边界的模糊困境1.个人身份可识别信息的范围不断扩展2.现阶段,尚无很好的办法解决匿名化、模糊化信息数据问题三、欧美个人信息可识别性的立法现状及启示(一)欧盟1.个人信息保护标准:《通用数据保护指令》2.欧盟消费者个人敏感数据的界定及差异化保护标准(二)美国1.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保护框架2.对特殊敏感信息的保护四、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规范出路1.个人信息保护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2.以身份识别信息和行为识别信息为区分标准制定有区别的保护方式结语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1.通过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图书馆及中国知网等网站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并获得国内外与本论文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

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总数、归纳、分析,形成论点;2.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及相关学说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国内外的对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规定的区别,对我国形成个人信息民事保护路径提供帮助;3.通过案例研究法,对主要网站运营者的隐私政策以及近年来app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进行收集,探究网站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出在何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