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地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2-01-23 21:05:1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
所谓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笔记本或者pda等可移动的终端对其所消费的服务、产品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狭义移动支付仅仅是指用户通过手机来对所消费的服务或者产品进行账务支付的服务方式。按照业务场景来分,手机支付可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手机远程支付主要包括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手机支付以及基于数据通信技术的手机支付。手机近景支付是指用户利用nfc、rfid射频识别和simpass技术,使手机和消费终端设备之间实现本地化通讯。从移动支付业务运营模式来看,主要有三大类运营商主导、银行主导、第三方支付平台主导。本论文研究的移动支付是指狭义移动支付,也即手机支付。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的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究竟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用户对于移动支付系统的使用意愿,以及是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并讲这些因素假设作为后期定量研究的影响因子。
(二)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用户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以EMS模型为基础,通过CFA参数估计以及拟合指数,从个人和MPS两个角度就感知风险和感知利益对于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技术路线
转移支付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国内外文献评述 |
实证研究: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每一个要素进行定量分析 |
定性分析:从人和机两角度设定影响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的因素。 |
SEM模型 |
结论和建议 |
实验方案
第一步:定性研究。根据本课题之前做的文献综述,比较运用交换理论,并结合问卷的调查结果,先对我国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研究。
第二步:模型设定和数据搜集。根据上一步的定性研究,设定基本模型,并通过国家统计局的网站和已有的数据库进行所需变量的数据搜集。
第三步:定量实证研究。利用Eview软件进行数据模型验证分析。
第四步: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
可行性分析
(1)关于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一些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2)关于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课题,前人已经有许多实证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结果。
(3)研究所需数据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和一些已有的数据库获得,数据具有可获得性。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1)本文在分析用户对于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时,不同于以往经常使用的理性行为理论 (TRA ) 或在 TRA 基础上发展的技术接受模型(TAM ),本次研究打算采用交换理论,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来看待用户是否愿意使用 MPS 这一行为,将用户的决策过程方程表述为: F (感知利益, 感知风险)。
(2) 本文在后期分析假设移动支付系统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创新的从人和机两个角度进行,一方面探讨个人差异对于使用意愿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析MPS特性对于其的影响。个人差异可以细分为:个人受教育程度、个人性格特性(创新程度/保守程度)、个人经济状况、个人从事岗位的差异等等。MPS特性可以细分为:MPS安全性、MPS使用便捷性、MPS客户端状况等。并将调查来的因素用数据进行量化处理。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2016年11月-2016年12月: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
2016年12月-2017年1月: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