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频度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2-08-10 23:08:3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9 年中国的应届毕业生达到 834 万人,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14 万。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的就业形势将越来越严峻,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然而,我国大学毕业生却面临着自身就业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且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扩大使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一民生问题上,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发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的推动作用。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是当前我国中央政府扩大就业的重点目标。因此,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对于提高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促进“互联网 就业”新模式的发展,以及助力推动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并为政府制定公共就业政策提供依据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互联网使用频度与大学生就业率与可能具有内生性问题。根据之前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知道就业对互联网金融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互联网使用频度和大学生就业率可能会存在双向因果的内生性问题。模构建 IVProbit 模型,用工具变量法尝试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关于互联网使用频度的交互效应分析,互联网使用频度与社会交往、休闲娱乐以及学习的交互可能会对就业率与产生影响。在得到互联网使用频度能够显著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的结论后,要考虑互联网使用频度直观上会不会对不同群体产生影响差异。进行互联网使用频度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的异质性检验回归结果,分别估计了不同年龄、不同户籍以及不同区域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差异。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搜寻工作的重要工具。在受雇就业方面,使用互联网有助于提高就业者的竞争力和工作效率,使其更有可能获得高收入和稳定性较好的工作 (杨蕙馨和李春梅,2013)。以网络为媒介的线上运营推动了创新创业模式的转变,通过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降低创业和交易成本、增加用户的消费需求等方式,吸引着劳动者进行机会型创业 (胡贝贝等,2015)。互联网究竟会对个体的就业质量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未得到证实(王军超,2107)。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互联网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工作收入、工作时间和工作自主性等方面。从工作收入来看,大量的研究均证实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人收入有积极的影(krueger,2013;Pabilonia,2015)。 此外,还有的研究提出,在企业中实行 “互联网 +”与工会、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工作相结合的模式,对于保障员工权益、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李芸,2107)。方丹(Fountain,2016) 指出互联网使用对求职者寻找工作仅具有微弱的影响。
已有文献鲜有将互联网使用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相结合,更没能从实证角度验证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其次,在研究数据和研究对象上,已有多数文献对大学生群体就业的研究局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些高校的调查,或者是仅分析在校大学生在毕业后几年之内的就业情况,难以有效的估计互联网发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实际影响。最后,互联网使用与就业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内生性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将造成计量结果的有偏估计,并且互联网使用的交互效应及对就业影响的异质性在现有文献中也鲜有讨论。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拟订提纲。通过学校图书馆书籍、电子网络、杂志以及硕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所有与论题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出提纲,填写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至3月,完成初稿。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按照前期拟订出的提纲,充实论文的内容,并对其加以具体分析论证,完成论文初稿。
3、2022年3月至4月,反复修改初稿。仔细阅读初稿,对其不足之处以及语句不通顺之处进行修改,并查阅近期文献充实论文。
5. 参考文献
[1]蒲实.“互联网 ”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j].现代交际,2019(20):183 182.
[2]王晓悦,马晓玢.“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8):121-122.
[3]张婕.“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模式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