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负激励效应研究开题报告
2020-07-05 17:39: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一块基石,它着重解除的是困难群体的生存危机,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底线的重要制度保障,并具体体现着政府的公共责任和社会的道德良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核心,在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现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公平公正等方面成效显著。截止2017年11月份,全国县以上低保总人数为53462015。其中,农村低保人数为40633763,城市低保人数为12828252,低保人数较2016年较少11.86%。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核准家庭收入以确认是否具有低保资格并申领的模式难以经受实践检验,加之低保制度以生存性保障理念为指导,重视低保群体短期生存所需物质资料满足轻个体长期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不仅导致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产生福利依赖,而且导致普通居民因低保制度具有”劫富济贫”性质对其略有微词。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对于探讨为何低保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负激励效应,采取何种措施以解决负激励效应便极具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 研究问题
第一,低保救助中负激励效应的内涵;
第二,当前城市低保救助中负激励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