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工具——价值”二维框架下的时间银行研究毕业论文

 2021-10-26 21:56:31  

摘 要

我国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突破血缘关系的“时间银行”作为目前较为成功的养老模式备受学者关注。“时间银行”在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志愿服务精神发起挑战。科学、合理地理解“时间银行”在工具-价值理性二维框架中运行的现状,将会有利于突破“时间银行”在互助养老实践中的种种困境以及促进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时间银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

Abstract

In China, a social old-age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home care, supported by community care and supplemented by institutional care has taken initial shape. As a relatively successful old-age care model, "time bank" that breaks through blood relationship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The "time bank"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social governance and challenges the spirit of volunteerism.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ime bank" operation in the two dimensional framework of tool-value rationality will help to break through various difficulties of "time bank" in the practice of mutual pension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pension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Time bank; Value rationality;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目 录

第1章 绪论 6

1.1 研究背景 6

1.2 目的和意义 6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7

1.3.1 研究内容 7

1.3.2 研究方法 7

第2章 “时间银行”概述 8

2.1 “时间银行”研究的兴起 8

2.1.1 “时间银行”的缘起 8

2.1.2 “时间银行”的内涵 8

2.1.3 “时间银行”的发展情况 9

2.1.4 “时间银行”的困境 9

2.1.5 总结与梳理 10

2.2 “时间银行”的社会功能 10

第3章 “工具-价值”二维框架下的”时间银行” 12

3.1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二维框架 12

3.1.1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12

3.1.2 二维框架的建立 12

3.1.3 理想类型的理性社会行为 13

3.1.4 冲突的理性社会行为 13

3.1.5 悖论中进行的的理性社会行为 14

3.2 “时间银行”的悖论 15

3.2.1 价值理性的目标 15

3.2.1 工具理性的行为要素 15

第4章 讨论与总结 17

4.1 讨论 17

4.2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8年末,我国总人口达13.954亿,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666亿,占总人口比例高达11.9%,总抚养比为40.4%,少儿抚养比为23.7%,老年抚养比为16.8%,当代青年抚养少儿与老年人压力越来越重,而且近年来“倒三角”的家庭模式趋于普遍,这使得老年人的处境更加艰难。截止2018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连续31年呈下降趋势(1987年-2018年),由此可见,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在近年会愈演愈烈,老年抚养压力更不会减小。自2013年以来,在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委的积极推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时间银行”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广泛地在我国各地推广开来,并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在推广过程当中,各地的“时间银行”也在积极发挥着其该有的作用,在凝聚居民社区意识、培育居民参与社区问题的解决能力、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现有研究主要指出的问题有高成本、缺乏可行的管理体系、居民社区意识较为淡薄等,导致“时间银行”存续成为问题。依据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理性社会行动,“时间银行”是出于价值理性的社会行动,可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却只有经过工具理性的社会行动才可以解决,这里就存在了一个悖论。因此,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对在理性行为悖论中进行的“时间银行”这种社区互助养老模式进行简要描述,运用马克思·韦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维框架思想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进行新的建构,为解释当前“时间银行”发展滞后、难以为继的部分原因提供理论依据,以此有力推动我国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

1.2 目的和意义

针对如此严峻的养老问题,“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可行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必然要得到继续发展,事实上,“时间银行”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但是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笔者从新理论、新视角、新思路来针对“时间银行”做出研究,希望能将此悖论完整阐述出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时间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在理论意义上,本文采用宏观视角,通过对“时间银行”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的缘起、内涵、发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总结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基于社会行动理论框架,诠释何为在悖论中运行的“时间银行”,揭露“时间银行”各种存续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时间银行”的研究找到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增加了养老服务模式探索的新路径,并经过研究证实其可行性,因此本研究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现实意义上,对“时间银行”运行悖论的揭露是宏观层面的阐述,但是对各地“时间银行”的运行都提供理论指导,使其意识到悖论的存在,并以此对问题的解决提供社会学思路。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景军, 赵芮(2015)指出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的家庭代际关系可以被归纳为“反哺”,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为“哺”,子女成年后对父母的照料为“反哺”;而西方的家庭代际关系则为“接力”,父母养育子女后,子女再养育自己的子女。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仅仅依靠家庭养老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现状,并且难以满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需要通过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社会养老模式来进行补充。陈功、黄国桂(2017)认为“时间银行”是把服务他人的时长进行存储,待存储人需要接受他人服务时,再把时长进行提取兑换以获取服务的一种社会养老服务模式。“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出现与发展即证明我国养老服务模式有了新发展,这样的发展以所在社区为单位,突破了血缘关系。然而,在“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历程中,众多“时间银行”发展并不顺利,面临许多问题,遭遇发展瓶颈导致最终难以为继,针对此现象,笔者发现“时间银行”中蕴含着的理性二维框架,对其运行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社会行动理论框架对“时间银行”的运行进行阐述,揭露其中存在的悖论,以指出“时间银行”运行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的根本所在,并为“时间银行”机构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

1.3.2 研究方法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