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性别差异研究
2023-05-14 18:07:19
论文总字数:12919字
摘 要
通过对江苏省高校2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经均值比较与交叉分析发现:男、女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女生在与父母联系与交流的频率、信任父母方面胜于男生,而男生比女生更理解父母,也更倾向于以冷处理方式面对亲子冲突。男、女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差异是性别社会性差异在亲子关系上的体现,亲情教育应针对男女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关键词:大学生,亲子关系,性别差异,问卷调查
Abstract: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250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by comparison with the cross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mean, many aspect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al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Girls in contact with parents and frequency of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trust parents than boys, but boys understand the parents better than girls, also tend to be more cold treatment of parent-child conflic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h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parents,which is the gender difference reflected in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family education should be aimed a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and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gender differences,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目录
1引言 6
2文献综述 7
3 研究设计 7
4 研究发现 7
4.1与父母联系与交流的性别差异 8
4.2信任父母的性别差异 10
4.3理解父母的性别差异 12
4.4亲子间冲突处理方式上的性别差异 12
4.5参加亲情教育活动的性别差异 13
5 讨论与分析 14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附录 19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普遍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越发的激烈,技能的高要求高标准让人们忽视了亲情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亲子关系,热议当代大学生亲子关系的人数也急剧上升。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是当代中国思潮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人的思维与判断。大学生虽然在外求学,处于离开父母的状态,但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仍然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紧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的分离,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只有认识这些变化才能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使个人与家庭健康发展。
2 文献综述
亲子关系是一种家庭关系,它是家庭中纵向关系或者代际关系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家庭关系。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亲子关系不同的定义,雷雳等从血缘和教养行为相结合的角度来定义,认为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自然关系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1];刘晓梅、李康从亲子之间的互动作用角度定义为“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父母与子女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亲子双维行为体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2]
许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指向了亲子关系的类型及其成因,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如吴玲分析了亲子关系的类型,将亲子关系主要分为以“孩子”为中心、以“大人”为中心和波粒二象性(两极性) 三种类型,然后论述了每种亲子关系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家长教养方式各有优劣,探讨了理想的亲子关系与教养方式存在于它们的改进和完善中[3];任朝霞分析了从社会化过程中亲子关系的互动效应对亲子关系的影响问题,认为充分理解亲子关系的内涵,全面认识父母与儿童在这一关系建立过程中的双向互动作用,对于促进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并从“儿童效应”与“父母效应”等方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研究论证[4];李萍也认为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行为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关系[3];从儿童时期到青春期,张璐斐、张琦光、施小菊探讨了青春期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整与亲子关系。他们认为父母的教养类型对子女的影响是间接的,而教养方式的影响却是直接的,不同的教养类型和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有密切的关系。青春期亲子关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一时期父母应在子女决策权、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作出调整,以便提高亲子教育水平[6]。
也有研究倾向于以父母教养方式为切入点,考察亲子关系对子女社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认为教养方式及由此所形成的亲子关系,不仅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会影响个体的社会化、人格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贾海艳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少年情绪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很显著。张青方研究得出“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层面与青少年子女的心理社会发展、自我同一危机都有很强的相关”的结论[7]。由此可见,亲子关系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总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目前学术界对于亲子关系给予了相当的关注,重点探讨了亲子关系的成因及其影响。然而无论是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还是老年人,他们对亲情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形成的亲子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在性别上也会有很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无疑是开展亲情观教育,塑造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亲子关系的性别差异,希望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塑造。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资料,以江苏省所有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段抽样方法抽出2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具体抽样方案如下:首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江苏省不同类型的高校中抽出10所,随后从所抽中的每所高校抽取5幢宿舍楼,再从每幢宿舍楼抽取5个宿舍展开调查。进入宿舍后,规定生日最靠近7月7日的同学做一份问卷,问卷由调查者现场发放,现场收回。
调查所用问卷参照了前人的设计,并根据本研究的目标进行了设计,共包含18个题目,主要从与父母联系以及交流程度、与父母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亲子间冲突处理方式以及参加亲情教育活动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17份,有效率为86.8%。所有收回的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后对问卷进行编号,然后按序号输入计算机,最后采用SPSS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4 研究发现
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单变量描述统计发现(表1),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男生114人,占总体的52.5%;女生103人,占总体的47.5%,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独生子女70人,占总体的32.3%;非独生子女147人,占总体的67.6%,被调查者大部分是非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有144人,占总体的66.4%;来自城镇的有57人,占总体的26.3%;来自城市的有16人,占总体的7.4%,被调查者大部分来自农村。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91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