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信息化时代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2020-03-22 14:02: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 选题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场以微电子技术、电子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等技术为核心的新电子技术席卷全球,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当代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

公共服务的需求、个人价值的尊重、多元化的认同、时空观念的变迁以及各种现实社会冲突对抗都对现代城市社区治理提出了新需求,开展多年的社区管理和网格化管理,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条件下的种种改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研究设计
本题希望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巧,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杭州上城社区信息化治理模式来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深入分析杭州上城社区在信息化时代下的社区治理创新,从中分析并总结城市社区实际治理经验,提出相应的社会工作专业建议及思考,促成信息化时代下我国社区治理模式优化的良好实现,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管理工作的水平。


2.2 技术方案
本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提出,以杭州上城区社区治理模式为例进行案例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ebsco等途径系统整理国内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书籍、期刊数据库、硕博士论文等现有文献,通过杭州上城社区网站、杭州上城新闻网等渠道搜集其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具体做法,分析其中可取之处和有待改进之处,总结出对其他地区社区治理的可供借鉴之处,并为进一步的社区治理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18年1月-2月,查阅文献,整理相关资料
(2)2018年3月25日之前,完成开题报告

(3)2018年5月25号之前,根据实际进度上传阶段性成果

(4)2018年5月31日之前,提交论文

(5)2018年6月8日之前,完成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杜美佳. 信息化时代对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影响[J]. 学理论, 2014(34):69-70.
[2] 张鸿雁.侵入与接替——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 魏娜.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17(1):135-140.
[4] 夏建中. 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2):125-130.
[5] 陈华栋, 顾建光, 裴锋.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模式探析[J]. 求索, 2005(7):42-44.
[6]王兴伦. 多中心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1):96-100.
[7] 刘娴静.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及中国的选择[J]. 社会主义研究, 2006, 2006(2):59-61.
[8] 边防,吕斌. 基于比较视角的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8.
[9] 孙其昂, 叶方兴, 孙旭友. 发达国家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1):104-110.
[10] 何立平, 沈瑞英. 概念、理论、模式:当前社区治理研究问题与前瞻[C]//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 2009.
[11] 刘见君. 国内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经验与启示[J]. 江淮论坛, 2003(5):64-67.
[12] 胡天新.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演变趋势[C]// 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11.
[13] 魏淑娟. 后单位时代脱域社区的再地域化--基于社区网络平台的讨论[J]. 江汉学术, 2015, 34(1):107-112.
[14] 翁列恩, 王振. 现代民政视阈下的社区治理创新—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J]. 人民论坛, 2013(14):55-57.
[15] 关媛媛. 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与路径创新[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20(8):168-169.
[16] 黄家亮. 信息化与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以杭州上城社区信息化模式为例[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3):292-297.
[17] 刘少杰. 面向职业群体的城市社会治理创新[J]. 江苏社会科学, 2015(2):78-84.
[18] 郑杭生, 黄家亮.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J]. 甘肃社会科学, 2012(6):55-55.
[19] 魏娜, 崔玉开. 城市社区治理的网络参与机制研究[J]. 教学与研究, 2011, V(6):31-36.
[20] 赖茂生, 樊振佳张丽丽. 中国社区信息化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3, 39(3):68-69.
[21] 王颖, 宋煜. 中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思考[J]. 学习与实践, 2010(11):94-100.
[22] 马胜男, 孙翊, 田桂勇,等. 国外电子政务与社区信息化标准化进展综述(中)[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8(9):27-30.
[23] 吴亦明.现代社区工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36.
[24] 陈潇潇, 朱传耿. 我国城市社区研究综述及展望[J]. 重庆社会科学, 2007(9):108-115.
[25] 刘杰. 社区信息化理论与实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6] 魏淑娟, 刘晨. 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对社区治理的现实意涵[J]. 经济师, 2013(10):22-24.
[27] 陈潇潇, 朱传耿. 我国城市社区研究综述及展望[J]. 重庆社会科学, 2007(9):108-115.
[28] 李盛竹. 促进城乡统筹的社区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 53(24):34-37.
[29] 斐迪南·滕尼斯(著), 林荣远(译). 共同体与社会[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0] 何海兵. 信息技术视角下社区治理方式创新的思考——以上海社区“一口受理系统”为例[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3(2):101-107.
[31]Stoker G, New Localism,Participation and Networked Community Governance,Manchester:University of Manchester,2004.
[32]Sabel C,A quiet Revolution of Democratic Governance:Towards Democratic Experimentalism,in OECD,ed,Governance in 21st Century,2001,p121-148.
[33]Kooiman,societal governance:Levels’s Models And Orders of Social-political Interac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p142.
[34]Fosterfishman P G, Berkowitz S L, Lounsbury D W, et al. Building collaborative capacity in community coalitions: a review and integrative framework.[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2001, 29(2):241-261.
[35] Gea T, Paradells J, Lamarca M, et al. Smart Cities as an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t in Barcelon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Mobile amp; Internet Services in Ubiquitous Comput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3:552-557.
[36] Menniti D, Sorrentino N, Pinnarelli A, et al. In the future Smart Cities: Coordination of micro Smart Grids in a Virtual Energy District[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Electronics, Electrical Drives, Automation and Motion. IEEE, 2014:676-682.
[37] Lavric A, Popa V, Sfichi S. Stree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large-scale WSN: A step towards a smart city[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on Electr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IEEE, 2014:673-67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