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对农村贫困儿童的社会救助:内容、姿态与意义文献综述
2020-04-13 13:18:40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缓解和解决贫困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反贫困措施已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就拿农村而言,据2013年1月18日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所说扶贫开发事业概括起来取得了”一个基本解决、两个成功超越、三个明显加强”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以1196元的标准计算,从2002到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从8645万人减少到268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9.2%下降到2.8%,而这个标准对应的贫困人口数量已稳定减少到2000万人以下。但是在这2000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包括一部分的儿童。
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成长需要保驾护航,特别是农村贫困儿童。农村贫困儿童作为农村贫困人口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在成长发育的黄金期内他们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生存状况令人堪忧。由此,对于农村贫困儿童的社会救助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国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中涉及对于这些儿童的救助,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我国现有的社会救助制度鲜少有特别针对农村贫困儿童的政策措施,救助的制度性缺乏是一个很大缺陷。[1]
(二)研究意义
农村贫困儿童问题是极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之所以严重,不仅表现在农村贫困儿童的基本生活需要难以满足,更大的问题是由于贫困导致这些儿童在教育、医疗、心理等方面都难以得到满足,使贫困产生代际转移。而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分析农村贫困儿童的贫困原因、救助需求、现有的社会救助政策、农村贫困儿童社会救助改革思路,对于进一步丰满农村贫困儿童的社会救助政策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便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儿童社会救助制度,保障这些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权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对于”论农村贫困儿童的社会救助”这一课题,主要涉及”农村”、”儿童”、”农村贫困儿童”和”社会救助”这四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