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居民社会治理满意度研究——以苏州市相城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0-04-18 20:06:05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社会治理”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一个热门词汇,也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1]。

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居民对社会治理的满意度是衡量政府社会治理质量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对社会治理进行有效的评价、监测、反馈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社会治理满意度对居民的幸福感体验有着显著影响,尤其是居住环境、生活便利、社会保障几项指标的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相对更强[2]。

近几年来,为了响应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许多大城市都对”居民对社会治理的满意度”进行过调查研究,例如北京、天津、哈尔滨等。

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调查苏州市相城区的居民对社会治理的满意度,从而探索出这一区域社会治理上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对区政府将来可能在该地区开展的活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并最终造福于居住在该区域的居民。

二、相关研究综述 近几年,研究社会治理方面的文献不在少数,纵观这些社会治理类的文献,我们基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社会治理的主体、治理过程中的路径、绩效评估、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8230;#8230;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这表明主体间关系是治理体制创新的一个基本分析视角。

学者曾维和与贺连辉也在研究中指出社会治理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四大治理主体,这四大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线性关系与制度安排的社会治理主体结构,具有较大的理论比较优势[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