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现象浅析毕业论文

 2020-02-15 19:57:38  

摘 要

近几年,不断出现的“X二代”现象,已经在社会舆论当中引起了相当的轰动。财富、人脉甚至权势等社会资源已经进入了代际之间的继承,社会主要资源越来越在上层社会当中聚集,并且保持了相当的代际传承性。那么与此相对应的,社会底层人民就越来越缺乏向上流动的资源支持,同时也就缺乏向上流通的渠道。这就导致了社会阶层流动阻塞,社会公平缺失,形成了社会阶层固化现象。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利用社会流动与社会公正的理论工具,试图分析我国目前社会阶层固化的现状,阶层固化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上述分析之中,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从而为建立社会健康流通机制做出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阶层固化;社会流动;社会公平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X second generation" phenomenon has caused quite a stir among the public opinion.Social resources, such as wealth, connections and even power, have been inherited between generations. The main social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gathered in the upper class, and the inheritance between generations has been maintained.Then correspondingly, people at the bottom of society are increasingly lack of upward flow of resources support, but also lack of upward flow channels.This leads to the blocking of social stratum mobility and the lack of social equity, forming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stratum solidification.Aiming at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with the theoretical tools of social mobility and social justice, trie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stratum solidification in China,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stratum solidification and the possible negative effects.From the above analysis, possible solutions are discussed, so as to make efforts to establish a healthy social circulation mechanism and maintain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Key words: class solidification;social mobility;social justice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理论意义 1

(2)现实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4

1.3理论工具 4

1.3.1社会流动理论 4

1.3.2社会公正理论 4

第2章 社会阶层固化概况 6

2.1社会阶层固化概念与特点 6

2.1.1社会阶层 6

2.1.2社会阶层固化 6

2.1.3社会阶层固化的特点 6

(1)代际传承性 6

(2)贫富分化性 7

(3)持续静态性 8

2.2我国阶层固化的现象 8

2.2.1社会现象 8

(1) 财富分配不公 8

(2)教育不公 9

(3)“X二代”现象 9

第3章 社会阶层固化的负面影响 11

3.1经济影响 11

3.1.1拉大贫富差距 11

3.1.2削弱经济活力 11

3.2社会影响 11

3.2.1加剧社会矛盾 11

3.2.2妨碍社会公正 12

3.3政治影响 12

3.3.1公共权力异化 12

3.3.2拉帮结派增多 13

第4章 社会阶层固化的原因 14

4.1政策助长 14

4.1.1户籍制度 14

4.1.2教育资源分配 14

4.2资本效应 15

4.2.1经济资本效应 15

4.2.2社会资本效应 15

4.3慈善缺位 15

4.3.1慈善文化欠缺 16

4.3.2慈善组织落后 16

第5章 破解阶层固化的对策建议 17

5.1经济掣肘 17

5.1.1改革税制 17

5.1.2垄断行业改革 17

5.2权力制约 18

5.2.1内部监督体系 18

5.2.2外部监督体系 18

5.3政策调整 18

5.3.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8

5.3.2改革户籍制度 19

5.4慈善建设 19

5.4.1慈善文化培养 19

5.4.2慈善组织培育 20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4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关键时期,人民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从社会底层向上层阶级突破,也是人们建设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几年时常占据舆论头条的各类“X二代”现象,表明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已经对社会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已经形式严峻的贫富差距过大问题,还具有代际遗传的性质,少数人占据了全社会绝大多数的优质资源,社会底层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发展成果。

商业领域,子承父业,家族式的企业使得家族群体能够利用本身优厚的资源为子女下一代提供充分的保障,并且通过大量对于子女教育的投资,使得企业传承得以长时间延续。相反对于社会底层的人民来说,收入微薄,劳动的回报率远低于本身所付出的努力,还得承担非常多的生活压力;即便响应国家号召,自主创业,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启动资金不足、行业选择风险、一旦失败就毫无退路的处境;体制内,虽说没有非常直接的子继父职,但是官员利用自身经验,对子女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并且朝着这个目标进行长久的努力,就更有可能使子女进入体制。另外,现如今中国体制内子女享受的绝大多数都是当地一流的教育资源,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那么在进入体制内以后,凭借父辈的人脉关系,就可以顺利得高升;亦或是选择“官二代”与“富二代”的结合,将双方的共同利益长久保持下去。那么对于想进入体制的社会底层人民来说,可能需要花上几倍的努力才可以进入体制,即便进入以后,晋升机会也非常渺茫。

社会上层拥有着诸多保证自身既得利益的方式方法,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之中,使自己处于绝对优势;而社会底层向上突破的渠道非常少,甚至这些渠道被社会上层所把控,继而我国社会阶层之间的纵向流动迟滞,形成了社会阶层固化现象。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层面上来讲,研究我国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有助于丰富我国社会流动理论,尤其是我国社会的纵向流动,从问题视角来探讨我国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的理论架构。研究社会阶层固化问题也能够在历史的视角上,丰富完善社会公正理论,清楚得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表面公正”现象,并探究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2)现实意义

从现实层面上来讲,研究我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实质上就是在为弱势群体发声,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公正”的现实追求。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转型时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是我国转型时期的重要任务。消解社会阶层固化,形成畅通的社会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体现。倘若阶层固化持续发展,必将导致社会阶层对立,社会矛盾加剧,只有把握了社会阶层固化的负面影响、形成原因之后,才能够有针对性得提出解决办法,缓和、疏导社会矛盾,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保证国家长久稳定的繁荣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研究社会分层理论,就势必要追溯到Karl Heinrich Marx、Friedrich Engels最先创立的社会阶级理论,阶级理论可以说是社会分层理论的源头所在。马克思指出,阶级不是本身就存在的,而是在社会分工出现之后,才产生了阶级,根据人们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来划分阶级。

社会分层理论则是由Max·Weber创立的,他将财富、权力、声誉作为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并且在这样的划分标准之上,最初提出了“社会封闭”的概念,他认为社会封闭就是社会集体内部能够建立出使每个人价值最大化,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社会资源的社会体制。

Parkin则专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社会主义初期,政治因素影响社会结构,左右不同阶层的社会流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因素不再是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开始慢慢发挥作用。”[5]这一观点与我国的历史发展特点来看,是相符合的。

当代学者Houle(2018),通过对于社会流动标准的界定,对全世界100个国家进行了数据分析,认为社会流动性社会流动性低的国家更容易发生骚乱、大罢工、反政府示威、政治暗杀、游击队、革命和内战。

无论是社会阶层固化严重的国家还是社会流动性强的国家,都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借鉴,来看待我国当前阶段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但是因为社会根本制度的不同,在手段的借鉴与使用中也要注意到中国的实际国情。

1.2.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有许多关于阶层固化方面的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主流宏观上都是从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理论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探讨目前的社会流动机制存在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以及相应的调节机制。那么细分来看,首先是从社会资本的代际传承角度,其次还有从社会底层的视角来看待社会阶层固化,也有从政府视角来看待社会阶层固化的。

首先,是宏观上从社会流动整体视角来看待社会阶层固化的研究。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主要都是从社会分层理论和社会流动理论这两个理论出发,从社会资本的代际传递、和职业继承的两个方面来分析目前我国的社会阶层固化的现状。“家庭成员的社会资本状况和个体职业阶层位置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将传统大家庭转化为越来越多的核心家庭,但是具有直接血缘的父系亲族和母系亲族仍然是最主要的个人社会资本组成部分,对社会分层结构产生重要作用”[1]。这样的个人社会资本组成在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中就主要体现为各种“二代”现象。不光是“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还有“穷二代”、“农二代”等。

在职业继承方面也出现了相当多的类似情况,“早在2004年的中国社科院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调查报告中就指出: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多。”[2]这样的数据说明了两个现象:第一是体制内的父母的子女会更多考虑进如体制内;第二是进入体制内部之后父母能够让子女更加容易成为领导干部。官场已经如此,商场更不用多说,家族式的企业,子承父业也是理所当然的。在这样的社会资本的代际传承和职业继承的情况之下,我国社会阶层固化就越来越严重。

其次是站在社会底层人民的角度来看待社会阶层固化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看待社会阶层固化问题的研究者,都不约而同得提出了同一个观点——文化贫困。“文化贫困是指特定人群、特定家庭或者部分个人在知识、教育、思想行为等方面落后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这种落后反过来又导致他们的生存与发展落后于社会的状态。”[3]社会底层形成的这样一种贫困的“亚文化”不仅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自己下一代的发展。

从父母自身的角度来说,他们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是对现状却比较满意,向上流动的主观意愿不够,他们把这些问题都归咎于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没有让农民工或者是农民过上更好地生活,一味得将自己身处底层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由于父母自身眼光思想的受限,底层人民中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最低的,义务制教育结束以后很多父母就会让孩子辍学,或者中专毕业就回家打工。

贫困“亚文化”在另一部分努力挤进大城市的农村父母身上,又体现出了另一种困境,他们在城市中饱受缺乏文化、没有学历的苦,于是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但是由于工作时间没有空闲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只能把孩子留在农村接受比较低质量的教育;即使把孩子接到城市和自己一起生活,户籍受限很多孩子也只能上农名工子弟小学,而这样的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是不容乐观的。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受教育机会不平衡也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的社会阶层固化。

最后就是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待我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的研究。想要缓解社会阶层固化,打通社会流动的渠道,肯定是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的。但是在阶层分化当中,如何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就会出现社会分化乏力,社会流动阻塞,从而出现社会阶层固化现象。

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对于政府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体制内的隐性职业世袭就是对公共权力合法性的一种威胁。如果公共权力的行使变成了私人谋利的手段,那么就走向了公共利益的对立面,这对于政府的公信力是有非常大的冲击力的。

另外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要解决的就是全面小康问题。而阶层固化所导致的阶级矛盾会加大改革的难度,“阶层固化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增强了阶层之间的壁垒,形成强势对弱势的绝对优势和排斥,也由此形成了难以打破的既得利益群体。当前政治体制改革举步维艰、收入分配方案迟迟未能成型,利益既得群体的阻碍是关键因素。”[4]如何缓解目前已经积聚的社会阶层固化导致的阶级对立之间产生的矛盾,也是政府需要着重考虑的地方。

1.3理论工具

1.3.1社会流动理论

1927 年,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P.A.Sorokin)在其著作《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中率先提出“社会流动”这一概念,该书被学界认为是第一部用现代观点系统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为人们进一步研究社会流动奠定了理论基础。索罗金指出“社会流动意味着个人或社会的事物及价值,即由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或改变的一切事物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的社会位置的移动”,并将社会流动划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两种。

水平流动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同一社会阶层内的,地区地域上的流动亦或是工作岗位上的轮换,而垂直流动则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上下层之间的流动,本文所讲的社会流动主要是社会的垂直流动。

1.3.2社会公正理论

罗尔斯的正义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他从纯粹假定的“原初状态”推导出组织社会所需要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即“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原则)。”[6]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他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部分差别原则);(2)依系于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②并且,罗尔斯认为第一原则应优先于第二原则,在第二原则中机会平等又要优先于差别原则。

第2章 社会阶层固化概况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