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2023-08-26 16:34:29
论文总字数:9753字
摘 要
时政教育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经,也是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概述了时政教育的内涵,论证了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时政教育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立场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了时政教育在落实过程中面临着被新媒体舆论诱导、学校过于重视应试教育、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困境,主张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教学形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校加强校本资源库建设,来提升时政教育育人的效果。关键词:时政教育,思想政治课,策略
The Application of Current Politics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Zhou Zhou
(School of Marxism,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Jiangsu, 223001)
Abstract: Current politic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for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current political educ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current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idea of "cultivating talents by virtue"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middle school, adapt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improves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and analyze problems by using Marxist views and standpoint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olitics education faced with by the new media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the school too much emphasis on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form a singl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s not higher, advocated by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hinking, innovative teaching form,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students, the school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resource, to improve the current politics education education effect.
Key Words: The current politics education,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strategy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大中小学有序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有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为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2016年12月教育部提出了要加强培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明确提到要加强中学生对“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方面素养的培养。
由此可见,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然而,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催化下,教师和学生相对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的学生未不如社会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容易受到外界各方面的影响,在生活和学习中所接触的信息将直接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造成影响,因此时政教育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塑造极为重要的途径。
一、时政教育的内涵
早在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开展以当前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时事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予以加强,必须遵循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不断创新。” [1]
辞海中给时政的定义是这样的:时政是时事政治的简称。就是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际新闻,从国际局势出发纵览全局,概括性比较强从大局出发的事件。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政治卷》对时政教育的定义为“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现实生活中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提高贯彻、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2]时政教育是政治教师根据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有目的、有意识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融入国内外发生的新闻要点、国家方针政策,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近期形势变化,正确理解国家实行的教育方针政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能力,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因此在大中小课堂中开设时政课堂非常有必要。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关注时政教育的必要性
时政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进一步落实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要求,还适应了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立场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一)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要求
习近平强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3]思想政治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经,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适应了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要求
政治素质是公民最基本素质。它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人们后天对其培养。时政教育基于政治学科的本质,以提高学生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到要加强中学生对“国际认同”与“国际理解”的认识。由此可见,时政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获取相关的时政信息,奠定政治理论基础。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我国目前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这或多或少的对会学生认识问题产生影响。只有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热点问题,才能帮助他们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不会人云亦云。时事教育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分析,形成高度的爱国热情。
(三)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立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要求
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念鱼龙混杂。某些国家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别有用心的入侵我国价值观领域,将西方的文化价值思想灌输给我们国家,比如西方一些国家通过对留学生考试进行意识形态输出,灌输他国价值观念。其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良思想不断滋生,影响青少年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这样一种复杂的情况下,培养中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立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鉴别是非,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即使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也会客观冷静分析。
尽管我们知道时政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困境,阻碍着时政教育的落实与实施。
三、当今时政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面临的困境
时政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主要有新媒体舆论渗透、学校过于重视应试教育、教师教学形式单一以及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一)新媒体舆论渗透,信息繁杂
网络新媒体是一种新兴的概念,网络新媒体利用的是数字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沟通交流的通讯平台,这样的媒体在满足人们交流需求的同时, 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4]。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特征,他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在人际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新闻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搞一些莫须有的东西出来,混淆视听。普通的中学生并不具备对时政信息的辨别力和洞察力,往往那些不实的信息给中学生带来错误的向导。国际事件也不是像表面那样浅显,对问题的了解还需要我们学生追根溯源,找出真正原因,对时政热点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面对这种复杂的网络环境,政府部门要加以规范,老师要进行正确引导,保持网络的真实性和纯洁性,规范网络秩序。
(二)学校过于重视应试教育
大学招录“唯分数论天下”,高考是中学生的必经之路。早在1993年我国教育部门就意识到要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时政教育的培养,20几年过去了时政教育改革虽有所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句话讽刺的好“素质教育哄哄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许许多多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占用非主科课堂。政治课作为选修课之一,也免不了被语数外学科占用。这样一来课本来就很少的政治课,更加变得微乎其微。甚至某些学校在招收教师的过程中也刻意减少政治老师的名额,一个政治老师带多个班级。比如一个年级十二个班,学校往往只招用两个政治老师,也就是说一个老师要带六个班的政治课。有的老师为了不过分占用课堂时间对时政教育的讲授仅限于课堂前五分钟,而短短的五分钟只够把最近新闻大概浏览一下,并不能对重大新闻进行深入的剖析、讨论研究。同学们就像记“流水账”一样,流于形式,缺乏对时事要闻的思考。
中学政治考试,目前依然是考考点、考观点、考原理,不直接考“人品”,不直接考“核心素养”。在这种情形下,学科考试的片面性直接牵引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时政的“第二个价值”在教学中被忽略[5]。“第一价值”是指政治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有关理论知识,“第二价值”则是理论知识背后育人的价值即“立德树人”的价值。在应试教育的催化下教师往往变得“功利化”,讲课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讲的都是跟考试息息相关的知识点,至于时政题,教师往往在考试之前为同学们准备好近一年以来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政治材料,并选出自己认为的重点以各种题型进行突击训练。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考前背一背,考后全荒废”,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反,让同学们产生一种时政无用论的心理。
(三)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满堂灌”教学
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法,老师在课堂上轰轰烈烈的讲四十分钟,学生在课堂中只耳朵听,不留点时间给学生探讨和消化。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将直接导致学生被动理解、死记硬背,在政治课堂中感受不到知识的乐趣,从而丧失学习时政甚至是学习政治这门课的信心。这种只中知识传授的发展已经很难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在今后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务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打破机械的教学模式。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
1.学生个人因素——对政治性话题不感兴趣
时事政治包含大量的理论背景知识,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枯燥乏味,对学习时政热点的兴趣有所削减。中学生对时政的了解参差不齐,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男生表现出对政治的关心程度比女生高,女生多数上网了解一些娱乐性的内容,部分学生对于时事政治关注度不高。且加上平时学习压力比较大,有自由的时间更不会把精力放在政治新闻上来,私下去学习政治新闻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课上不抓住机会,课下不主动学习,长此以往很难对政治话题保持敏感度。
2.教师个人因素——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准备不足。
教师本身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在江苏范围内,政治学科往往以“副科”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在中考时以开卷考的形式出现,高中政治则实行分科制度,理科生只要通过了小高考便再也不用学习政治这门学科,而文科生只要在高考时政治达到“B”等级便算达标。所以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学生不够重视,老师本身也觉得政治学科不如语数外主科重要。所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容易应付教学,课前不认真备课,准备不充分。那么学生作为听众,面对枯燥的内容,难免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有的老师为了自己省事,就直接划一划书上的重点,下面的时间全交给学生自己背诵,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直接传染给了学生,学生难以提起积极性。
四、提高时政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策略
针对种种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如: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教学形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校也应联合社会,加强校本资源库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加强校本时政资源库建设
广义的时政资源库是指国家、社会、学校三方联合打造的提供各种时事政策信息的时政教育服务网站,狭义的时政资源库是指由各级教育部门、各个学校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构建的以提供各类时政信息为主的时政教育服务网[6]。首先,根据高中课程的结构,我们可以将资源库划分为四个部分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这样的划分有助于学生很快的搜集到相关的时政资料,方便学生查找,便于归类整理。其次,我们也要注重资源库的内容更新,时政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时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事政治也处在动态生成的状态,因此必须要保证资源的新鲜度,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很快的了解到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最后,时政资源库也应该加强校际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资源库共享正是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体现,让每个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社会资源,保障资源运用不被设限。
(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相应的书本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也就是思辨能力,即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新媒体下信息量大,信息内容错综复杂,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诱惑面前保持理性判断。培养思辨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同学们才会进一步的分析。但是仅仅靠激发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己找出答案,这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创新教学形式,实施开放式的教学
时事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很难在很快的时间达到预期效果。那么这就需要学生自觉主动的关注时事,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要求教师要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和课程标准强调: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塑造人的心灵的德育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的特殊性,必须紧密联系国内、国际和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8]也就是说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形式已经被教育发展的趋势所淘汰。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距离学校周边近的地方、和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时事,在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想要探究的时事问题,展开调查并进行具体分析。在活动结束后以课后时事反馈、调查报告等方式展现教学成果。通过以上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以及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面对一些与学生距离较远的问题时候,教师可以采取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比如,当我们讲到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国际关系这一问题时,可以引用中美贸易战这个例子,让同学们思考:美国为什么进行关税?关税对美国来说有哪些好处?为什么中美之间会有贸易摩擦?通过设置相关知识,让同学们明白: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利益的对立则会形成冲突。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联系起来,便于同学们能好的理解书本知识。
2.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上课前,老师先选定一个适当的时事新闻事件,尤其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多面性,通过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先由学生自主讨论,老师不做过多参与。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候再跟学生一起讨论,最后一起在探索中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老师也应鼓励学生养成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比如观看《新闻联播》、时事评论等节目,并倡导学生养成记录摘抄的习惯。这样学生在听写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的对时事政治产生好奇心,经年累月之后提升学生政治敏感度。
针对中美贸易战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方面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抓住问题的多样性对学生进行提问:面对美方强行关税给我们国家带来了那些启示,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在以后面对其他热点问题的时候学生也能积极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3.发展式的教学评价方法
积极转变评价方式,由终结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改革在鼓励创新的口号下,有了更多角度的考核评价标准,例如学生参与度高低、教师引导是否到位、教师对素材的处理是否合理等等,然而在具体方面真正落实还有待提高。[9]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国际间的形势具有复杂性,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并不能绝对的用“对”或者是“错”去判断,最终的结果还要靠实践去检验。所以老师不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开放,在对事件本身及对学生的评价中也要“开放”,不轻易去否定一个学生,鼓励学生敢发言、愿发言、勤发言, 使教师“一言堂” 变成学生“群言堂”,让课堂气氛更融洽活跃,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
(四)教学过程中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主阵地,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只能恭恭敬敬地听,不准打断老师的讲解,所以形成了“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教学模式,以至于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10]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什么、怎么教都应该是老师考虑的问题。除了课前要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相互交流,认真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政治素材,将书本上理论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更好的解释周围时事热点。课后积极接收学生反馈并及时做出调整,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角色。除此以外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时事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的又一个重要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主动探索,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课前做好准备,提前查阅好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问题。课后学会反思,形成系统的学习网络,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贯彻落实,人们对时政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这对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给教育事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教师该如何合理分配好时间、时政教育效果应怎样检验、如何处理传统教育下应试教育模式、时政问题的难度该如何把握等等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时政教育,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真正达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2012.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75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