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研究

 2023-08-29 09:30:34  

论文总字数:12478字

摘 要

提高师范生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是现阶段师范生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高校办学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言,构建高校、实习学校、师范生以及社会相联合的培养体系,对于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合作教育”理论,通过对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分析,针对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the co-cultur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rmal students

Qian Yulan

(School of Marxism,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vel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normal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normal students"education research. Xi Jinping pointed out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tha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form a higher level of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s far as the majo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concerned,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 growth of the stud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nstruct a training system combining universities, practice schools, normal students and socie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nstruct the joint train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rmal students by analyzing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at the present stag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ormal Students,Co-culture system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是基于“合作教育”理论,由高校、实习学校、师范生以及社会共同组成的,致力于培养更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体系。“合作教育是一种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有计划、有指导的实践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如高校通过与实习学校的合作,安排师范生进入各实习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师范生了解教师的基本职责,掌握基本技能,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最终培养出更适合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优秀师范生。[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于其特殊的学科性质,体现的是主流意识形态方向的引导,因此,必须及时调整相关教师教育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此背景下,研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的现实背景

研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的现实背景,展现出的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原因。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培养虽然有其不可磨灭的独特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式微、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教师资格证国考需求以及“合作教育”理论的应用存在问题四个方面。

  1. 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式微

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式微是现阶段师范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面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更为凸显。教师是一门对于自身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职业,教师的成长与其所获得的经验密不可分,无论是职前教育、在职培训还是职后教育,都对教师的发展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师范生阶段则是教师职前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但是现阶段,社会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对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仍不认可。究其原因,是高校在制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人才培养计划时的侧重点不同,即对“研究型人才”与“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同。

许多年来,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师范生时,一直难以在理论与实践两种取向中寻找到一个利于师范生全面发展的平衡点。在所有高等院校中,普遍分为两种人才培养形式,即“研究型”和“实践型”两种人才培养规格。而从现有的资料可以看出,高校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人才时,往往展现出“重理论素养、轻技能训练”的倾向。更加侧重于培养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而往往忽视了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对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力度不够,对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实施程度不深,仅仅安排师范生参加为数不多、浅尝辄止的教育见习,是现有的培养计划中最明显的缺陷。[2]这种类型的培养方式,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长期发展。

又有一些地方的师范类院校,“重技能训练、轻理论素养”。由于其自身的研究能力略微逊色,因而相较而言更加注重对于师范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但也因此,这些地方师范类院校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片面的把“实践能力”理解为“实践技能”。一般来说,实践性课程指引导、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发展自身智慧,提高自身能力的系统课程。但这些院校只是对师范生的“三字一话”等技能加强了训练,而忽视了对于师范生的合作、反思及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对于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略显不够。

  1. 师范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基于教师这一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选择学习师范专业的学生也日益增多,随着师范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师范生实践能力要求不断增加,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剧。

  1. 师范毕业生人数增长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是近些年一个必然的趋势。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毕业生人数达834万,将再创新高,亦将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3]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总人数没有其他主课学科多,但是从实际需求层面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就业压力仍然不小。又有一些非师范生加入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大了师范生的就业压力。在与非师范生的竞争中,由于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未能达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导致其在双方的竞争中并没有获得优势。

  1. 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严格要求

随着教师编制制度改革的逐渐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教师这一队伍,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非师范生进入基础教育市场后,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对于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加的严格。从用人单位的要求分析,其更倾向于录用毕业于“985”“211”这类重点院校的学生。另有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在招聘教师时,要求应聘者具有研究生学历,使得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空间急剧缩减。[4]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一般采取联合考试的方法,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似,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大部分,从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两大方面综合考量考生的能力。这既要求师范生拥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要培养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虽然高校为了应对这个局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意图增强师范毕业生的素质,但是至今与社会的要求间仍有一段距离。现实实践表明,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刻不容缓。

  1. 教师资格证国考需求

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需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自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只要通过了国家统一考试,均可申请教师资格证。[5]教师资格证国考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教师资格证的考察内容来看,分为笔试与面试两部分。就申请思想政治(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来说,笔试时需要考察的三门内容,分别是《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这是所有学科都必须考察的两门必修课)以及《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这是专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门考试)。面试时则主要考察考生的实践技能以及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教师资格证国考采取结构化面试的形式,考官主要从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八方面进行评分。[6]从考察的内容可以看出,面试相较于笔试而言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由此也显示出,现阶段社会对于师范生的要求越来越偏向于其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培养师范生时,也应当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注重对于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将直接显示出高校整体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日后的教师教学质量。教师资格证国考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对量的要求转变到质的要求。

  1. “合作教育”理论的应用存在问题

“合作教育”理论的应用由来已久。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经常有基于“合作教育”理论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实习,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7]首先是实习时间短而集中。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无法为师范生安排足够的实习点,因此出现了实习时间短,实习人员集中的问题,导致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未得到需要的锻炼。其次表现为实习内容单一。师范生在进行实习的时候,往往只是跟随中学教师进行听课学习,上为数不多的课,对于学校的日常活动、班主任的工作等等一些教师的必备技能都未得到学习,内容贫乏而单一。最后表现为缺乏稳定的指导团队和系统的指导体系。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诉求无门,高校与实习学校对接不够,导致在问题的解决上拖沓,影响了师范生的整体学习。以上问题的出现,导致“合作教育”理论在师范生人才培养中并未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是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结合“合作教育”理论,而展开的富有弹性、因地制宜的,有利于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培养体系。

  1.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的构成要素

基于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式微、就业压力大、教师资格证国考、“合作教育”理论应用的问题这四大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的构建刻不容缓。构建这一体系,需要高校、实习学校、师范生自身以及社会多个层面的配合。

  1. 高校是师范生培养的主阵地

高校作为孕育师范生的摇篮,对于师范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的时候,应当把高校作为最主要的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我国特有的专业,其师范性较强,因此,高校制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更为严谨,要从多个方面联合考量,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培养模式。

  1. 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师范生学科专业素养

教学课程是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具体途径,课程结构的设置决定了师范生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必须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制订中存在着的“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实践”的不良现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结构,将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最终目标,形成“专业与基础并重”,“知识与实践配合”的新型课程体系,促进师范生的全面发展。[8]

新型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展开,做到学科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协调配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既需要包含深厚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又应当能够涵盖广博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将历史、文学、科技、哲学等等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多方面的内容囊括在内,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实践课程,锻炼师范生“三字一话”、说课、微课教学等实践技能,运用多方面的资源,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培养体系,加强师范生的实际锻炼,从而不断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质,拓展视野,锻炼思维能力,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与水平。

  1. 健全实践培训制度,提升师范生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而言,更应当注重实践。高校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时必须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增强师范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实践培训环节。具体而言:第一,技能训练必不可少,“三字一话”、微课教学、课堂教学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应当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9]第二,高校在制订师范生人才培养计划时,应适当增加教育见习的环节,设置专门的课程,合理调整时间,组织师范生到中学进行听课、演课、试讲等实际训练,在日积月累中,增加师范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师范生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师范生实践能力。第三,除听课、教育见习之外,课程中还应当包含相应的观摩学习,组织师范生观看教学视频、教育电影、教学实录,寓教于乐,提高师范生对于教育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进一步完善自身实践技能。

  1. 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四年学习生涯中锻炼教学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包括集中实习、顶岗实习两种形式。在集中实习的过程中,师范生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往往对其日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能是对师范生教学方式的定型。顶岗实习是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它是在集中实习的基础之上,对于师范生能力的进一步要求。师范生在进行集中实习时,更多的时候是一名“学习者”,通过观察、借鉴、模仿等方式,向有经验的在职教师学习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增加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10]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所获得的实际锻炼相对较少。相对的,在顶岗实习时,师范生更多的时候是一名“教育者”,在运用自己的教学技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它比集中实习更要求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也是师范生培养自身教育实践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而言,要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实习亦是首要的选择。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师范生集中实习、顶岗实习制度,它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实习学校的辅助配合

实习学校为师范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和实习场所,是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辅助,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的重要成分。无论是师范生日常的听课、演课训练,还是安排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都需要实习学校的帮助与配合。

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言,需要实习学校认同其重要的学科专业地位。认同是进行活动的基础。现在仍有很多中学只重视主课的学习,而忽视副课的教学,自然而然的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重视不足,对其实习状况未加以更好的管理。应对这一状况,需要实习学校重视每一门学科,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为师范实习生提供与其专业相符合的实习岗位,从而训练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即使因为条件限制,实习学校无法提供给师范生与政治、思想品德相关的教学职位,也应当尽量安排师范生参加与思想品德相关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观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从而提高师范生整体的教学技能。另外,需要实习学校引导师范生的学习。师范生在进入实习学校之后,对自我角色的把控失当,囿于“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转换,注意为人师表的同时,又要根据自身需要学习相关知识,陷入了两难。此时,就需要实习学校进行相关的引导,开展专门的活动为师范生讲解相关的知识,从而让师范生更好的适应所在岗位,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实践性体验。

(三)师范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师范生自身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消除自身对专业认知的障碍,转变学习态度,主动学习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现今仍存在着一些现象正阻碍着师范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例如:社会对思想教育的学科认知错误。思政学科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学理认知、思政实践的理论升华、思政规律的知识体系等方面,是关于意识形态教育理论方法的逻辑体系。[11]因此在社会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成为了一门空喊口号的专业,所学内容“高大上”,与日常生活并不贴合,实际运用程度不高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影响了学生的专业选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12]也导致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轻视自身专业,没有正确认清学科的重要专业地位,从而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成长。又如:学生对于考研成功的追求。由于现阶段考取研究生时有一门必考得政治课,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考取研究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大、难易程度会相对缩减,使得许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毕业之后考虑继续读研,并且在未来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因此对于教育能力训练消极应对。许多同学在大四的教育实习阶段,舍弃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训练,想要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考研的相关学习,相应的教学能力训练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无论自己是如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的,都应调整好自身心态,尊重专业地位,正确认识所学专业,以高度的热情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13]只有师范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态度端正,才能更加理性的去对待专业,更加愿意深入课堂和教学实践,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智慧,了解政治的最新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四)社会资源不可或缺

从古至今,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基础,社会资源的运用对于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而言,运用多种社会资源,亦是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社会资源多种多样,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需要以下多种资源的相互配合。首先是财力资源。国家、社会为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兴建各类有利于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设施,如建造公共图书馆、兴修实训基地、采购相应的教学设备等等。

其次是物力资源,主要是应用已有的各种实践教学材料\运动器械、实践场地,发展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师范生的体能,培养其终身锻炼的意识,使其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投入教育事业。合理应用物力资源,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调配校外的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外的相互衔接、联合,利用多方资源,发展师范生的个人能力。

再次是人力资源,包括高校以及实习学校的教师。高校尽自己所能,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使师范生能够受到更好的、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育。实习学校安排校内的教师,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进行指导,帮助师范生更快的适应教师队伍。[14]

最后特别一提的是红色教育资源,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红色资源的接触必不可少。高校可以通过与周边地区红色资源点的联合,将红色教育基地作为高校开展师范生教育的实践基地,搭建校内外的红色教育平台,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以上各类资源的支持,可以更加便利高校组织安排师范生的教育技能培训,从而为师范生的成长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以高校、实习学校、师范生、社会为基础而建立,除了这四大成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之外,还需要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建立。具体表现为高校与实习学校、高校与师范生、实习学校与师范生的联合,以及社会层面的支持。

  1. 高校与实习学校的联合

高校与实习学校的联合是整个思想政治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中最主要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实践能力式微是现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可以通过与实习学校的合作,逐渐改变这一现状,从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就业情况。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1.大学四年的相互配合

高校需要与实习学校配合,在大一到大三的学习期间,经常性邀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名教师进入高校校园开展讲座,与师范生进行日常的交流。还应当邀请实习学校中的一线教师,为师范生讲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历,集思广益,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15]在拓展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高校还应当定期组织安排师范生进入实习学校,进行教学观摩、听课等活动,积累相关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为大四阶段的教学实习打下基础。

在大四上半学期,安排师范生进入实习学校,组织师范生加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与教学活动中,帮助师范生获得相关教学管理经验,为日后进入教师岗位做准备。在教育实习期间,高校与实习学校应当及时沟通交流。高校要向实习学校反馈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困难,而实习学校则需要将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反馈给高校,便于相互之间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从而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高校与实习学校的联合,还体现各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之中。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很多的教学技能,例如语言及书面表达、教材解读、班主任工作等,这些技能的学习。而这些技能对于高校的教师而言,可能没有一线教师掌握的熟练,他们的实践经验并不充分;而对于实习学校的教师来说,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没有高校教师牢固,因此,两者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和实习学校之间应当建立定期的交流,以便对师范生进行更为全面的辅导,从而培养出更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

  1. 高校与师范生的联合

高校与师范生相互的配合,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讲求的是两者双向的互动。从高校层面来说,在制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人才培养计划时,应当积极采纳师范生的意见、建议,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充分考虑到师范生的现实需求,包括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课堂内容的选择等各个环节,其最终目标都是便利于师范生的成长。高校需要为师范生开设专门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材内容的课程,并且及时更新,帮助师范生提前了解最新的中学知识,了解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教学规律和过程。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还需要包括有教授教师专门技能的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都应当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让师范生掌握教师应当具备的包括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等技能在内的专业素质,从而帮助师范生在日后更好的胜任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工作。[16]而师范生在学习时,应当及时反馈,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帮助高校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要主动接受相关课程的教学,及时提出自己的困惑,疑难,便于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师范生解决问题。

  1. 实习学校与师范生的联合

实习学校与师范生的联合,主要体现在师范生与中学指导教师的相互对接中,要形成一种“双师型”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实习模式中,师范生与中学指导教师之间仅仅是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缺乏主动对接。而联合培养体系则需要他们相互合作,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条件允许下,实习学校为师范生提供专门的指导教师,师范生跟随指导教师学习、观摩课堂活动,将日常所学的教学理论运用与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而中学教师在指导师范生的过程中,也可以反思教学,碰撞思想,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而除了集中实习阶段的联合之外,师范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经常性的跟随中学指导教师进行观摩学习,或者是大规模的集体观摩,也可以是日常的听课,尽量多次的进行学习,从而更好的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双师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增长,而且能够提高中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举两得,互惠互利。

  1. 社会为整个培养体系提供支持

任何一个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也不例外。在合理运用各类社会资源的基础之上,社会还需要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培养体系良性发展。

1.从思想上扫清障碍

社会需要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知的障碍,走出误区。针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主观能动性不强,社会对思想政治专业认识程度不够的情况,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运用多种社会资源,做好相关宣传工作,鼓励社会各阶层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

2.在实践时运用多方资源

社会可以运用其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等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的构建添砖加瓦。具体如:公共图书馆的建造、实训基地的提供等。再如:建立一个网络教育平台,由社会人士出资,高校投入相应的资源,联合各实习学校,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进一步发展专业技能。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现阶段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教育基于网络,又衍生出了许多新颖的展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的构建,也应当紧追时代潮流,实现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培养的重要价值。在平台上,高校可以设置相关的课程,发布相关教学视频,为师范生提供理论指导;实习学校可以发布相关课程资料、教学视频,为师范生提供实践帮助,师范生自身可以通过观看、学习、提问等方式,保障师范生的现实需求,增长师范生专业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

总而言之,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必须加快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联合培养体系,形成以高校为主,实习学校为辅,师范生自身努力以及社会加以支持的多层面、多方式的新型培养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整体质量,培育出更加符合当代社会新形势要求的精专业、高能力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

参考文献:

[1]黄俊,周炎根.合作培养师范生: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的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8(04):105-108.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47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