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社会责任感培育
2023-11-03 08:44:22
论文总字数:11173字
摘 要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具备社会责任感是21世纪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尽管国内外有关责任教育的论著比较多,但是对于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课改和核心素养体系下思想政治课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论著较少。本文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核心素养为灵魂,现实生活为基础,学科专业知识为支撑,把社会责任感培育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实际教育教学中,着力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本文的创新点是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如何通过思想政治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社会责任感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moral educ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accomplishment.
Zhang Shanshan
(Marxist college of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223300 )
Abstrac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proposed that the people of lide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and that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talents in the 21st century. Althoug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works is more, but to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core literacy system of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ss works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idea of "based on students", as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for the soul, and real life, on the basis of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knowledge as the suppor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ultivate ideology and moral character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prac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o cultivat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innovation point of this paper i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e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core accomplishmen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ideological moral class, social responsibility.
前言
从古至今我国就特别重视培养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有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思想都是在强调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国内有关中学生责任教育的论文比较多,但是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论文很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论著就更少了。
“核心素养”它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且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它与学校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核心素养指导、辐射、引领学科教学,富有灵魂、活力的学科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因此以核心素养为灵魂,通过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意识进而外化于行。1993 年,在联合国的以“21 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为主题的会议上,与会国的专家提出一个共同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挑战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1]]1999明确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感。2001年《纲要》明确强调公民承担责任的重要性。青少年期,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和活动社会性的增强,青少年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但是初中生易受身边人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基于社会现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种潮流席卷而来,中学生因为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独立判断的意识和能力,容易被一些不良的社会行为所迷惑和误导。
在现代社会情况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不仅有独生子女学生,还有独生父母、独生子女老师,所以对于这一代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重中之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也能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这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做好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德国哲学家斯雅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耳濡目染,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是我国教育力量的中流砥柱,进而起到更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做好“传道受业解惑”的工作。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初中阶段是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因此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有利用把他们培养成一个真正有用的社会人,成为“四有”新型人才。康德说:“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任何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2]]
一、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一)初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责任是一种行动,是与自然安排相一致或者能够理性地指导我们选择的行动。”[[3]]这表明了责任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责任感的本质要求利己的同时还要做到利他。责任感较之于责任具有自觉、主动的情感。因此要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对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情感。具体来说,社会责任感就是对自己、对他人、集体、国家、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应有的认识、应付出的实际行动和应该有的情感体验。
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社会关系”包含着人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要求。国际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报告就强调要注重培养青少年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心。1989年该组织把“学会关心”作为研讨会的主题,呼吁道德关心和责任,不仅是针对人与人之间,更是针对人与社会,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教育初中生作为新时代的主要力量承担起与促进社会发展的义务和责任,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
1 初中生人格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还不明白人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近几年出现的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使得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初中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不仅能够让他们掌握所有有关社会责任的知识,还能通过课堂活动的设置,学生的参与多方面地完善人格。“学生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4]]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升华情感,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
2 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需要
教育目标体现教育价值,追求教育目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到思想政治课表现为:一、识记相关概念,认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二、提高自己对待这种关系的能力,如何对正确的对待这种关系;三、欣赏、接纳自己;尊重他人,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热爱社会,保护环境。[[5]]
3 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指出:“要逐步形成学生的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由此表明了社会责任感是初中生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新课改推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更加注重学习内容的生活性和时代性。初中思想政治课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做一个对社会国家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比如在现实生活中破坏社会公共财物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比如有中学生恶意毁坏共享单车。
4 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人,既要享受权利又要承担责任和义务。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人格是不完整的,难以在社会立足。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更加需要培育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以下提出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本人在教育实习阶段和寒暑假兼职培训授课时期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研究和访谈以及听课、授课过程中的教学反馈中得出的。
(一)存在的问题
1 停留在口号阶段,没有实际性的活动
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响应国家的价值主流的号召,但是对于用核心素养去指导教学和落实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大多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没有付出实际性的行动去落实。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机械的按照参考书和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讲授,教师罗列知识点,标记难点和考试常考点,而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形同虚设。[[6]]
2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吃透新教材,体会新课标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教学无法而教无定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之前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但勿画蛇添足,太过于形式化。
传统的“满堂灌”课堂模式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难以真正的参与融入到课堂中来,因此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较为浅显,情感难以升华。
3 一味的进行责任教育,而忽视了权利的维护。
康德说:“责任对人来说具有一种约束性、必要性,是一个人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公民,不仅仅要承担必要的责任和义务,还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课时“守护生命”,要求学生们懂得守护生命首先就要守护自己的生命。近些年出现的猥亵少女案件令人痛心棘手,多数是因为这些受害者父母的保护不到位,受害者年龄小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其实并不全是这个原因,如果在对他们进行责任教育的同时能够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权利知识的教育,教会他们如何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责任、义务与权利是分不开的。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 家庭原因
父母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一味的重视物质条件的满足,而忽视了孩子的精神家园的建设。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达到要求,不厌其烦的利用“物质奖励”。[[8]]这就逐渐的培养了学生的物质追求心理,学习和努力不是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而是为了物质需求的满足,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另外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溺爱,对于孩子的事情没有原则性,自然也就没能很好地树立榜样。溺爱的结果使得孩子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等个人主义者,忽视了父母、亲朋好友的感受。
2 学校原因
虽然素质教育实施已经十多年,但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的效果甚微。传统教育较为注重知识目标,忽略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只注重传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但对于如何让学生们利用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情感升华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3 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得整个社会更加注重物质层面的满足,同时衍生出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易受这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另外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遍化,几乎每人一部手机,初中生接触到网络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甚至是违法的社会行为有些时候由于好奇心理会模仿,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真实感而做出违反社会规定或法律的行为。关于青少年聚众伤人事件近几年频频出现,甚至是争相模仿。第一起初中女生被聚众扇耳光的视频被曝光后,就有许多类似的视频流传于网络上。而这些现象的出现社会上很难对此作出具体的回应。社会对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社会公益组织、民间组织、政府等都应该有所回应和作为,为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责任教育的责任不只是学术概念,还是日常生活中概括性的通俗概念,是我们已经习惯中的涵盖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概念。”[[9]]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仅只是对他们意识的培养,还包括激发社会责任的情感、提高责任意识、锻炼和落实责任行为。
但是鉴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水平的有限,他们只需要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和常用的社会责任行为即可,因此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也应当是初中生日常生活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领域的综合。
(一) 个人层面
一个人对自己负责的表现首先表现在爱护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无比珍贵。社会也正是因此一个一个的个体组成的,因此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就要让他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其次在漫长的生命长河中很好的适应社会还应该做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长处和个性特点,接纳自己的不足,在工作和学习中寻求改正缺点的方法,同时还要欣赏自己的优势,做到自尊、自信与自爱。
(二) 集体层面
相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小组、班级、学校就是一个集体,每个学生都是集体中的一员,他们相互竞争、合作,承担着维护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的责任,每个学生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因此就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还要学会关心朋友,让友谊之树长青。例如学校举行运动会有的是团体项目,如三人四足、百米接力赛等代表着集体的荣誉,但是个人项目如800米长跑、1500米长跑,跳高、跳远等它不仅仅代表个人荣誉,更是代表着一个班级的荣誉和胜利。因此培养初中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形成很好地班风,使得班级更加团结,也有助于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 社会层面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具有社会性的本质。生活在社会中就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那么具体化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责任教育,我们的最高目标是教育学生最终能够承担起遵纪守法、维护正义和服务国家等社会责任。[[10]]《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教育系统为了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而采用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助于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基本原则
社会责任感属于意识范畴,对其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中对于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育必须以社会真实生活为背景,契合时代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 主体性原则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独特性。责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把道德教育看成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他们把承担社会责任看做是一件光荣而有意义的事情,曾强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 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记载“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指出教学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朱熹也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的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要求。因此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情感熏陶,逐渐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乌申斯基说过“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十一点用处也没有,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比如身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在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的时候不许大声喧闹,不许乱丢垃圾,看到别人有不文明的行为时及时制止等等,这就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四) 贴近生活性原则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塑造更符合时代的合格公民的动力来源于生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了避免“假”、“大”、“空”就要有实际性的活动去丰富社会责任感。例如淮安广电小记者植树节在古清口生态园举办千人植树节;对百佳文明餐饮店进行实地走访,在体验了文明用餐之后亲自参与为环卫工人制作公益午餐感受真实的生活,锻炼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五、初中思想品德课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方法途径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意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而认真的责任意识又需要多样的教育手段培养。因此要想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坚持思想政治课的正确导向,内容的科学;还要坚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真实性和时代性。
(一) 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追求的不是教育的结果,而是教育的价值。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价值和行为的引导[[11]]。一个人只有有了确定的人生方向,他才有目的的、下意识的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才不会偏航。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在设置教育目标的时候应注重价值的引导,注意联系实际,贴近初中生生活,避免“高大上”。同时还要走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主体性、时代性等特点。
另外要在注重知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努力的实现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 教育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涉及层面较为广泛,基本思路是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了解生活的真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一个负责任的合格公民。而有关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分布较为散乱。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规划,找准有关社会责任教育的知识点,比如第几课、第几框、第几目是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内容的。
另外要注重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教育内容不局限于课本,还应联系实际,体现时代性。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平时多累计时事政治,多关注社会信息,及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也要多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更应该注重用正确地理论指导实际行动,注重情感的熏陶与培养。
(三) 教育策略
传统的教育是“满堂灌”。而新课标则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突出教师的主导性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有相似的观点。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主要包括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等策略。
1 发现学习
第斯多惠说:“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而不是向学生奉献真理”。发现学习要求学生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因为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因素,课程内容大多是抽象的观念,因通过发现学习,用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联系课本的内容,学生自我探索、研究能够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化,更具有“烟火气息”,也就能够好的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课时《让家更美好》如何做“家庭的粘合剂”时,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平时自己是如何协调家庭气氛的,是协调的更融洽了?还是让气氛变得更加凝重了?这是时候学生们就会努力的回归到自己的家庭的真实情景,这就有助于他们理解粘合剂的概念。
2 探究学习
新课改要求转变学生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是体现学习价值的一种方式。在思想政治课上前教师应该巧妙的运用探究学习的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已知问题去书本上寻找答案和解决办法,既能起到课前有效预习的效果,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老师在课前分发导学案,对学生们提出问题,让学生去书本中寻找答案,上课的时候分小组回答问题。
3 研究性学习
相比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更加具有社会性、真实性、时代性。新课改要求下思想政治课正是需要这种教学模式。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课时讲到“现代家庭面面观”。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现代家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哪?自己的家庭和周围的家庭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让学生根剧自身的情况选择要探究的方向,更加具有真实性,学生体会更加深入。
(四)教育方法
1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合作代替教师主导。在有共同的努力目标的前提下,合作学习的小组中成员“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学生的能力在小组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小组之间的竞争,也极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 榜样示范法
学生具有向师性、依赖性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素质;另外在讲授的过程中多进行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和道德情感熏陶。例如在讲到《让友谊之树长青》“如何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时,初中生回答的解决办法可能会伤害友谊,或者不符合道德规范。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讲讲自己既不伤害友谊又符合道德规范的解决方法,也可以再补充列举一些自己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的做法,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3 角色扮演法
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也经常会有一些案例、情景的出现,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也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角色扮演法要求学生转换身份,去体验他人所处的环境和感受。这有助于培养体谅他人,感知他人的社会情感。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感悟青春》情景体验二:如何表现自己的个性?面对小刚的回答试想妈妈的感受,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回应妈妈?如果现实中有人对你提出同类的异议,你会如何回应?
结论
我们生而为人就是自身的社会性,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初中阶段又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
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青少年受社会影响而表现出的种种问题都表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我国教育改革一向非常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从素质教育到新改革到核心素养都得到很好地体现。
本文讨论的如何在核心素养视阈下通过学校德育教育主阵地--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也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开展工作。这仅仅只是中学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一个点,只算是抛砖引玉,但是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引起思想政治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为课堂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一份建议。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学校教育的其他学科的关注,建立起学校德育教育的网络体系。
由于本人课堂实践经验不足,虽然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但是观点难免有些主观性;再加上本人年龄和社会经验的原因,对于时事的解读能力不足,研究不够深入,结论不够成熟,在今后的思想政治课中会继续努力挖掘和研究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发委编著.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6.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17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