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023-11-14 08:41:01
论文总字数:8190字
摘 要
从当前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现状来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居于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政治经济学中涉及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营规则及其关系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解释。但伴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及历史变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解释及分析随之改变。本文在充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由来、内容、深刻内涵及其意义进行系统阐述,希望能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关键词:劳动, 二重性, 劳动价值论, 现实意义
Abstract: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economy,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is the dominant posi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apitalist economic operation rules and their relations involved in political economy are fully explained in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However, with the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and historical changes,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in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chang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fully study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s, the origin, content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ystem, hope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y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Keywords: labor, duality, labor theory of valu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众所周知,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此同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与揭露的现实意义,是科学性、系统性的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逐渐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学的焦点。我国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专家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原则与我国社会主义现状不尽相同,并且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很显然这种学术观点是错误的。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由来和发展
价值一词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有所涉及,认为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商品中并且充分体现无差别的劳动力,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与此同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的体现依赖于自然界以及事实存在的外部世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提到价值贯穿于工人劳动的始终,工人通过繁重的劳动来生.产产品,通过产品反过来体现劳动的价值。工人仅仅通过一般性的劳务活动不能满足价值的形成,其他的生产性劳务还要与之紧密结合,只有两者间紧密协作才能更好的促成价值的形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将其解释为充分劳动是加之形成的前提。并且将劳动价值分为两类,即由具体劳动形成的劳动使用价值与抽象劳动形成的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来讲,劳动价值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以及有力的推动了工人革命的有序开展。但是不可辩驳的是,真理是把双刃剑,有其对立面,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有其缺陷。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批判的继承。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是创造的生产力及财富却不能与我国的人口数量成正比,人均GDP更是远远低于正常值。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其中的一个弊端就是往往只强调劳动创造价值,却极大地忽视了非劳动价值的重要性,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状背道而驰,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开展。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价值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认为一般劳动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价值与财富两者之间虽然在概念阐述上不尽相同,但两者却也是紧密联系的。“价值虽然是人类劳动凝结的产物,但劳动却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方式。”[1]
以下三方面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1、劳动的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因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二重性主要是指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因此,商品经济的基础也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合理化的社会分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劳动二重性中涉及的商品价值及使用价值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进行充分分析研究的结果。商品二因素即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分别是由劳动二重性中的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创造的。”[2]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紧密相连,商品的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出来的。
2、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商品的价值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基础,并且商品之间的交换采用等价交换的方式进行。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呈正向关系,与劳动生产率呈反向关系。
3、货币流通速度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详细介绍了货币的产生及其流通过程。流通于商品经济中的货币即一般等价物,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3]货币流通规律也称货币需要量规律,即市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呈现反向关系,与商品价格总额呈现正向关系。货币流通规律的合理运用能有效的避免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特性:
首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一定的理论科学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社会剩余劳动的由来及其相关理论做出了充分解释,认为劳动使用价值依赖于物质资料私有制及其人类的具体劳动。劳动使用价值是由人类的抽象劳动创造的,而劳动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备条件是生产资料。“商品价格是劳动力价值的外在表现,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决定了商品价值量、商品的生产、流通及分配,并且分别体现了劳动价值的实现与分配,因此,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核心原则。”[4]
其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发展性。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变迁中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会被诠释成不同的含义,会根据不同经济时期的发展特点及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不断完善。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来看,通过经历了恩格斯列宁时期的垄断价值规律与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营价值规律之后,其自身理论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变幻莫测,因此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做到批判性继承。”[5]
最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提出,主要是用来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行为,并激励广大劳动群体及工人阶级通过武装自己来反对资本家的剥削,进而达到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为工人阶级革命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当今生产关系已具备社会主义性质,并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其实质性内容却依旧存在。上升到国际范围,因为国际性国家体制不存在,再加上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剧,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现实批判性。就我国目前发展现状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主要经济形式,但资本运作仍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学习,对待资本文明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要做到批判性的继承。“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劳动者体力财力不能自由发挥、劳动活动及劳动产品异化等社会经济异化现象频发,最终导致人类的物质力量逐步钝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与生态家园也日益丧失。”[6]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劳动价值理论,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这一价值理论。大家都知道,目前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和马克思在写《资本论》一书的时候有所不同,著书时马克思所参考以及研究的对象与今天相比也有着一些变化。通过对我国内外的经济状况进行整合,然后更新这一价值理论并应用到实践当中,对我们国家当下的经济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1、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的理解
价值和财富两者既有区别同时还有着一定的联系,虽然劳动是唯一能够无条件的衡量商品价值的因素,但是有一部分的物质性生产要素在形成价值的时候起到了无法被替换的作用,比如土地、资本、技术还有机器设备等等。我们国家目前正在实施的分配制度是由我们国家建国初期的国情结合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所形成的理论产物。在具体的生产中人们的劳动和相关生产要素集合在一块便创造了财富,所以说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要素来进行分配是必然的。现如今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较之前有着巨大的进步,也就衍生了很多之前并不存在的参与财富创造的形式。加大对于动价值理论的理解,能够消除不符合当前社会再分配中的落后思想,而且还能让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分配制度更加科学和系统。
2、有助于劳动者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发展规模经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能够决定着商品价值量,当劳动生产率越低,对应的商品价值量则越高,当劳动生产率越高,对应的商品价值量则越低。“能够对公司的生产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劳动者的素质2.生产力水平3.生产要素的配置4.管理的科学程度。”[7]加深对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可以帮助公司增加生产效率、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最终提升公司的利润水平。
3、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
价值规律是实现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关键。价值规律属于商品经济内在的属性,商品价值量的高低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是由于商品自身的价值所决定和体现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调节、刺激、分化等等,尤其是分化这一因素,分化可以造成商品在竞争过程中产生两个方面,第一是优胜劣汰,第二是对于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了解掌控好价值规律的根源,能够制定符合实际的市场规则,在同等工作投入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8]
4、对于扩大劳动者范围,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添更多的生力军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所认为的价值是通过劳动所创造的,其具体的表现是工人的生产劳动。然而,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各个阶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还出现了同一人在完全不同的地域、行业以及所有制之间频繁转换职业和身份的情况。怎么来对待此类阶层中的人员,如何来确定这部分人和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等人员之间的联系,是否可以把此类阶层中素质较高着吸纳进我党中,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这类人员是否能够做到合法经营和认真的劳动,是否能够给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来做出贡献。因为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中产阶级的队伍逐渐变大。新兴社会阶层劳动者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特色相关联,与马克思阐述的资本家的劳动是不相同的。
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相关部门给四个私营公司领导颁发了“ 五一劳动奖章 ”,这是我们国家首次给私营公司领导颁发此个奖项,是国家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因为这是对劳动者的充分肯定,充分的诠释了劳动者即是通过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这也是衡量劳动者价值的标准,不能因为其所在单位的性质以及自身岗位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因为历史问题导致了这一奖项一直被公有制的劳动者所霸占着,如果没有相关的规定写明,那么私营公司的从业者则不能够参加评选,2002年发生了改变,这样的改变可以为社会主义事业增添更多的生力军。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国家劳动者的组成结构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非公有制公司里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并且所占的比例在持续的扩大。非公有制公司里面的劳动者正通过他们自身的劳动来给社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 而且还通过缴纳税费的形式来为国家做贡献。所以, 把新型阶层的劳动者归入到劳动价值论中劳动者的涵义,可以助力新型阶层劳动者给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对于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展科技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如今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呈现出了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过渡的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者呈现出三化现象,包括:白领化、知识化和技能化,在日常的工作中科技水平还有管理水平也通逐渐提升。把劳动价值论作为基础来研究可以发现,科技工作一方面能够创造价值,另一方面还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形式。以相同时间为准,当使用科技手段的时候,能够产生高于正常劳动的价值,所以说依照按劳分配原则,产生更多劳动价值的能够得到更多的报酬。所以,对公司的普通员工来讲,按劳分配, 可以理解为根据他们所制造的产品的数量还有质量来进行分配, 也能够理解为根据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价值量来分配,可是对于公司中从事科技工作或者是经营管理工作的员工来讲,这两类人所作出的贡献和普通员工是不同的。首先这两类工作能够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因此应当得到更多的报酬,可是单单以这一方面来衡量是有所欠缺的,因为某项关键的创新或者是发明,能够让生产者在固定的时间里创造出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价值量。假如说公司能够使用这类成果,那么就可以让公司在相同的劳动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最终来获得超额的利润,依照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规律,这样会导致商品的价值降低,但是会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同时通过纸币来展示出的价格却不会降低, 这样可以提升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达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不断地给社会提供着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 这一点通过分析我国863计划的提出一直到现在所获得的成果,就能够发现。在863计划实施了之后,总共创造了超过560亿元的产值,并且还产生了超过2000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 对于科技工作所做出的贡献进行评价的时候,一方面需要考虑科技工作作为复杂劳动时所创造的价值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科技工作所能够产生的对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方面的作用,在给予报酬的时候必须要依照以上两方面来衡量。
6、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所谓第三产业,主要是指以服务业为依托的行业,主要涵盖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充足的物质生活,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最向往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同其他商品一样,第三产业涵盖的服务性商品也具有二重性,即抽象劳动产生的价值与具体劳动产生的使用价值,它所产生的效果就是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与其它行业的商品不同的是,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性商品所具备的交换、生产及销售能够同时进行,第三产业提供的商品所消耗的劳动力即商品体现出来的价值。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型商品所消耗的劳动力体现在无形劳务中,这是与其他行业进行区分的重要特征。第三产业还体现在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健康卫生以及文化艺术等领域,对于在这些领域从事工作的劳动者来说,首先其劳动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赔偿,因为其受教育培训的过程比较漫长;其次,他们从事的领域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因此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三产业除了涵盖以上领域外还具体包含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生产服务业等领域,涉及的范围广,业务种类繁杂,因此,这些领域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力实现的,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新性。综上所得,商品价值包含价值及使用价值,都是劳动的无形凝结的产物,与此不同的是,第三产业提供的商品的价值有其特殊性,可以将其细分为创新型商品及重复生产型商品两大类。重复生产型商品所体现的价值主要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创新型商品所涵盖的价值则由个别劳动时间来体现,这主要是由创新型商品的垄断地位决定的,因此往往也容易形成垄断价格。物质与非物质部门进行交易的商品货币关系是服务型行业进行商品交换的关键,主要通过交换私人劳动力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从而更好地为该行业谋取长足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涉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阐述了贯穿于服务性行业中物质与非物质部门间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可以为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及宏观经济的发展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具有深刻的理论及现实意义。”[9]
- 有助于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在历史变迁中居于主导地位,历史是围绕人类活动开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势。基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前提下强调人类劳动的重要性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与此同时,马克思还突出强调了劳动力的重要性,即商品的生产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劳动力。除此之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还突出强调了人类创造性的重要作用,它是将复杂生产过程进行简易化的关键,同时还成功的将商品价值与其关联要素进行剥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突出强调了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从而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人心的关键。由此可见,当今我国贯彻落实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金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16(06):8.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1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