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中学思想品德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3-12-26 17:05:32
论文总字数:7960字
摘 要
网络为中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但思想品德课教学却存在教材及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课后交流等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师应通过师生共建网络社交圈策略、点面结合策略、演示教学策略等,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个性化思想品德。关键词:网络;思想品德;个性化;教学策略
Research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ral Personalized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Network
XI Hai-bo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Network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ing, but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content are lagging behind, teaching form is single, lack of after-school communication problem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urse teachers shoul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build a network of social circle strategy, combining point strategy, teaching strategy,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individual moral character.
Key Words: internet, thought morality, teaching strategy
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程,作为我国初中必修的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它是中学中唯一一门情感性教学比知识性教学要重要的一门学科。其次,它对中学生的影响深远。因为思想品德主要是为学生构建的,并不是应试化的僵硬知识体系,它是伴随着学生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而这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走向。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联通性,使得现代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原来很多触及不到的思想。而作为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没有冷静的判断是非的能力,看待和定义事物往往只凭借一时的冲动,作为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品德课也应该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一、网络:中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化教学的新平台
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越来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平台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而新的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对象,即零零后中具有全新互联网思维的中学生也对进一步构建和使用这一平台的必要性提出了要求。互联网的诸多特性使得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已经发生了许多变革,很多教师也在被动的适应这一改变。相较于被动的去适应,我们更应该从互联网的特点出发,主动探求一些新的,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一)网络的特点与现状
要研究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首先要了解几个网络可利用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
1.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
互联网的信息更新速度与传播速度极快,因此互联网上的很多信息往往都是当下最新鲜的消息,这就为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的素材收集提供保障。新鲜的素材可以使学生感到贴近生活把自己更好的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能更好的理解知识和情感。
2.互联网信息具有互动性
在网络上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教学的地点和模式得到了扩展。由于互联网的高互动性,思想品德的教学开始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可以利用诸多社交工具扩展延伸到网络上,如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论坛、微博等。而通过这种手段的交流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新鲜感。因为网络是可以匿名交流的,所以有时学生往往会表达出一些不会在正式课堂上表露的观点和想法,这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发现学生的问题。而这种趋于平等化的交流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这种交流也便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实时状态采取相应的应对手段。
3.存储量大、传播速度快、有价值的信息能够被资源有效整合
网络上的各种网站以及论坛大多数都是有针对的进行分类的,包括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使得在互联网上查找的信息量极大,查找速度极快。由于互联网的这种特点,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教学相关资料往往数量极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在诸多的相关信息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并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教师同样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多种多样,许多是不良虚假的能够识别这些也是现代中学生健康上网的必要前提信息。
4.信息交换能以多种形式存在
除了传统的文字信息,互联网信息还能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存在。这种多样化使得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整合多种形式的信息,使得原来单一的文字教学较过去更加生动有趣,能在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现在的思想品德课堂已经在发生改变了。由于学校硬件环境的提升,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配备了投影仪和电脑等设备,而教师也有原来的单一文字板书转化为文字板书和投影PPT相结合的新的教学形式。而PPT的内容也有很多来源与网络。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大大丰富了原先枯燥的教课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但是这些往往只局限于课堂上,很少有初中教师把互联网利用在课后的与学生的交流上,没有使得原先的课堂能够通过网络扩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而这些则是教师们需要注意改进的。
(二)网络对初中生思想品德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首先个性化教学分两个部分,第一是教师本身的上课内容要具备个性化的特点,不能和传统教学一样充斥着应试化和共性化。第二是教学内容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化方案,有效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所有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一种教法。互联网在这两个方面有着诸多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1.积极影响
首先,对于教师的上课内容来说,互联网所提供的教学素材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种类来说都十分广泛,不同的教师所整合积极运用的内容往往不尽相同,因此很难有重复。其次,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对传统的课本内容有着诸多拓展,教师所能在课堂上表达或传授的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这样不但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把教学的被动灌输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新的教学态势,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互联网除了是一个教师收集教学资料的平台,还是教师主动拓展教学阵地,是一种与学生拉近距离,从而更好得了解学生的一种实用工具。首先,网络有许多多样化的即时交流工具,比如说,我们常用的网络通讯软件QQ。它能够通过建立班级QQ群,让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交流,并且交流的内容也不局限于教学内容,使得老师的传统强势地位也有所改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更好的了解每一位学生。因为思想品德是一门德育重于智育的学科,所以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得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心理问题,而这些比了解学生应试知识点的缺漏更加紧迫。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后,教师就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去对不同的学生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学生能够正用心体会到思想品德所要他们记与心中,融于行动的思想。
2.消极影响
事物往往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互联网对于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运用的好是优势,而运用不当则会转变为劣势。互联网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大量可用资料,但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已经整合完成的内容。大量使用这些东西反而会抹灭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其次,是利用互联网的课后互动,如果对学生的上网缺乏有效的监管监控,学生往往会无节制的上网玩游戏,或者接触到许多不健康的信息内容,不但得不到知识和情感上的提升,而且会使学生的身心的受到极大的摧残,这与我们思想品德课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背道相驰的。
二、网络时代中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化教学的主要不足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经过多年的完善 ,内容上已经日臻成熟。但是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多浮于表面。很多时候还是一些简单枯燥的知识点的教学。上课内容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化,又或者是单纯的道理的讲述。这些远离学生的生活的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滞后
首先是教材,现在初中生所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本,是今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而今年是2014年,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经有十年没有真正的更新教材的内容了,其中书中的很多思想和事例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思想品德课堂教育了,并且,随着公共媒体的快速发展,现代中学生的心理普遍早熟,与十年前的学生心理状况有很大的区别,而作为为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思想品德课,却没有做出大的改变,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中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等等新内容过去的十年前的就得课本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甚至课本中提都没提到。
然后就是上课的内容,基本就是课本上的非常局限的内容,很多事例和道理一讲就是十几年,虽然课本中的大多数话语直到今天乃至多年以后同样适用,但是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去表达,而很多事例实在是太滞后了。比如: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八课,民族情民族魂在p96下的一个事例讲的是2001年苏州中秋夜海峡两岸情人互通电话的故事。十三年前的故事,现在两岸已经开放旅游了,还拿这些事例来表达主题是否太滞后了?再比如p100的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事例,有些工程已经完工了,比如青藏铁路工程,但是举例时还用建设中或开工这样的词语,应该加以修正。
而互联网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是备课方面,要想上一节同学喜欢而且有效果的思想品德课,必须在课前要有充足的准备,首先是上课素材的准备,互联网为教师搜集上课材料提供了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并且内容最新的素材。之后是对素材的筛选,从材料内容上来说,选一些适合初中生年龄的和初中生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材料。从材料的形式上来说要种类多样,除了传统的文字材料,还可以多准备一些图片、音乐、视频等,穿插于整节课中使课堂内容更生动具体。准备好材料后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整合。制作ppt,编写教案。这些都准备好后是对课堂活动的策划,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的整个课堂不显死板并在这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学生的准备由教师主导,提供主题内容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还有一些课堂活动的提前准备。达到过去单一的教师准备教师灌输的课堂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与准备的课堂。由于互联网的无限延伸性学生在上网搜集资料是可以获得更多的拓展内容,而不像过去只局限于书本的一些简单的道理和实例通过这些使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得到思想和知识的同时能拓宽眼界,多样化自己的思维。
(二)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上课形式就是先作课前预习,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本和老师的上课内容,一般教师要求学生在书本上留下痕迹,或者会配套的发一些同步的预习用习题,让学生对课中的整体结构有所了解,其实初中课本的内容十分浅显易懂,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普遍早熟,个人认为即使不预习学生也可以在课上掌握理解本来就不是很多的知识性内容。之后就是实际的授课了,和传统课堂一样,大多数是老师说学生被动接受的上课模式,学生对课堂本身的参与度不高。这也导致了许多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十分乏味,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而课后的作业也大多只是对书本上死的知识点的机械的重复。而思想品德想要达到的正真的德育效果却较小。
新的课堂教师主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中主要以提问为主,积极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鼓励学生自我思考。而教师则引导这一思考过程最终得到希望学生掌握的思想与知识。通过视频、音乐、活动的形式生动导入提出疑问通过这些形式使得学生掌握这节课的主题。而且这种导入方式能够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比原先僵硬的标题式导入效果要好得多。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之前收集整理好的素材,并不断提问,通过小组竞赛等模式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回答,再在其间插入一些活动。做到以学生主导教师引导。让学生正真做到理解书中内容,并把书中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三)缺乏课后交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比较缺乏课后师生的交流的,而每周一次的思想品德课老师是很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基本只局限于课后布置的作业,教师只能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思想品德更注重的是,对知识点背后的精神领会,所以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就显的尤为重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存在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导致的,比如教材的研发滞后,而有些是传统社会或者说是工业化社会固有的思维模式所导致的比如教师教学的模式僵化理念落后。而新时代也就是互联网时代为很多问题带来了解决的转机。
三、网络时代中学生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一)师生共建网络社交圈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单单只关注整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还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不同特性与不同的思想层次实施思想道德教育。
个性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正是这一特征使得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而使得每个学生在面对千篇一律的课程时会获得不同的收益。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原先僵化的教育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的追求知识而不是像原先的被动接受。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学生个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拓展了教师的教学阵地,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不只局限于原来的课堂,通过网络社交工具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中去,而在这种环境中师生由原来的上下层级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平等的网友关系,通过QQ群、微信等手段教师可以参与到原来只有学生参与的讨论中,能让教师更深刻的认识每一位学生,从而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
作为知识接受这的学生教师则要引到他们放下心理包袱,与老师建立信任感,把老师由原来的课堂管理者转变为自己的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吧自己的真实想法转达给老师。
(二)点面结合策略
强调教师的日常教学内容要有自己的独创个性,思想品德的针对全体强调个体是建立在初中生共性一致、个性迥异的基础上的,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共性特征安排并完成教学进度,又能在这一过程中保留学生的个性思维。
日常的课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师必须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对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的训练,使得这节课的内容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收获到东西,这就对教师上课内容的个性化提出了要求。通过平时利用网络和学生的交流不但可以了解到学生每个个体的不同个性,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共性特征,比如他们平时感兴趣的话题,关注的社会焦点等。根据这些去进行上课材料的搜集,把学生想要知道想要了解的共性的东西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去,打破过去只局限于课本的僵化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使得听课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但在这种共性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兼顾个体,面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有针对性的挑几点讲一下,或者可以在课后与学生单独进行讨论,切忌对学生的问题得过且过,这样既针对了全体上课的效率又兼顾保护了学生个性不被抹灭。
(三)演示教学策略
由于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极为便利,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多使用演示法进行教学。通过大量的视频图片等进行课堂内容的展开,再辅助以讨论法,让学生从演示中自我发掘出教师希望其掌握的知识与精神,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从中发掘学生存在的共性或个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相比较与过去枯燥的讲授法,学生更倾向与接受形式更加多样的演示法,网络上有大量的可供教师上课主题使用的相关视频、图片等。这些材料的运用可以极大的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对原来枯燥的讲授内容能够更直观的理解。比如在讲孝敬父母是,可以插一段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的视频:为了照顾丧失行动能力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这样学生对孝这一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然后通过视频让学生对比自己和父母的相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就讨论的内容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从平时和父母的相处发生过哪些矛盾,自己是如何解决的,然后请同学进行评论、讨论,让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有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转变为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提高的引导者。这样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又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学生的个性。
互联网时代的新的思想品德教学,打破了过去只局限于课堂的禁锢,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上下层级的固有模式,教师通过网络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更好的了解每一个个体,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可能,而互联网提供的大量可用的教学信息,也为教师准备的每一节课的内容个性化提供了物质保障。想要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有自我个性的教学还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强调民主的参与,强调注重学生的个性解放,强调教师教学的与众不同,对于这些作为新一代思想品德老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9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