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2-29 11:35:59
论文总字数:8787字
摘 要
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途径。当前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围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情况,针对公民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切实了解公民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从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健全公民参与制度体系、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提高公民自身素质等途径来改善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状况。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制约因素;对策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Li Chuy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Huai’an,Jiangsu,223300)
Abstract: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the main way to realize the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The current China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has been hitherto unknown progress, but there still exist shortcomings and som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and its restricting facto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xistence i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and proposed from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building participating political culture, citizen participation system,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ts own citizen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Restrict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试图影响政府决策或政治过程的行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可以直接反映一国的政治民主化水平。在我国当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仍比较低。因此能够及时发现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治参与的涵义
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1]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通过影响政府的行政和决策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使国家政治体系的运作尽量减少对“公意”的偏离。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其问题
建国后,中国的政治参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进步。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的时间仍比较短,公民的主体意识不强,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所以在政治参与中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
(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不强
1.传统政治文化抑制了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自觉与提高
在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政治依附心理、臣民心理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公民的记忆中,这种记忆会无形的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传统官本位的思想也束缚人们政治参与的热情,许多人认为政治参与是当官者的专利,而个人参与就没什么必要,就主动放弃这个权利。他们这种消极被动的表现,主要是因为他们内心没有对利益和权利的渴望,也没有想要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的意愿,而且还缺乏对对公共事务决策的判断力和政治生活的责任心,因而他们的政治参与没有影响政府活动的任何意图,只是单纯的为了接受宣传、号召或进行从众行动。这种政治参与行为不仅不利于解决现实问题,更无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2.现代公民低水平的政治诉求
在当代,由于受职业环境、个人利益、性别年龄等条件的限制,一些社会群体身上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够强,民众之间政治参与的意识也很不平衡,事实上除了部分政府官员、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之外,其他群众的参与热情均不高,特别是农民阶级。所以真正出于自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公民所占比例仍然很低。
(二)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弱,参与渠道不畅通
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当具备基本的参与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参与能力仍比较低,如选举、申诉、控告等方面。他们不知如何投票,如何提出合理化建议,甚至他们不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正确、合法渠道参与其中。
1.公民政治参与缺乏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公民参与政治首先需要的是政治参与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我国公民缺乏相关政治常识的教育和宣传,缺乏相应的政治实践,目前普遍存在不清楚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不明白人大代表的作用,不知道如何和自己选区的人大代表进行联系,不知道除了信访部门之外还有哪些渠道可以进行利益表达和权利申述,不知道自己哪些提议和建议可以被政府决策部门采纳从而影响自己的利益分配等问题。
2.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界限划分不明确
公民对于哪些事务是自己能够参与的,哪些是需要自己去积极参与的,哪些事务是不能参与的,不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对自己参与政治的各种界限也不能分清,这既是公民政治参与缺乏的原因,也是公民参与能力不足的表现。
3.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还没有比较严格的制度化的政治参政渠道,改革后我国开始重视建设公民的参政渠道,但有效且能够真正被公民采用的渠道却很少,参政渠道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也没有进行很好地结合,使我国公民的参政渠道太过狭窄。从目前来看,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主要局限于定期举办展览,网站和媒体的公示形式过于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的热情。
(三)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不平衡性特征突出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总体上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征。
1.不同地域的人们对政治参与的反应各不相同
在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公民的参政热情、参政总体水平都比较高。而在农村、贫困偏远地区,许多人缺乏主动、竞争和独立的参与意识,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却太过冷漠、被动,政治参与水平也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2.不同阶层的主体对政治参与有不同的反应
当前,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像知识分子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这类人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很强;像工人、农民这些文化水平较低的阶层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则较弱。
3.政治参与指向的不平衡性
目前,就公民的政治参与来讲,大多数人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偏向影响国家的最高决策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而对参与主体自身处在的部门和单位反而不够注意,政治参与率自然也不足,公民政治参与总体呈现不平衡性。
4.组织化政治参与总体水平偏低
有效的政治参与往往都是有组织的。目前我国除了公民个人进行政治参与外,还有不少数量的公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参与政治生活。社会组织是集中表达社会上各种分散的利益的政治主体,是连接政府和公民的沟通渠道,因此社会组织和公民团体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进程。但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都普遍缺乏相应的政治组织来表达本阶层的利益,以至于各种政治参与成为无效政治参与,也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制度化水平低
我国在公民政治参与上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政治参与机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一些具体制度上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这将阻碍公民积极发挥他们管理国家事务、当家作主的作用。此外,在政治参与中,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公民的参政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证。
1.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体系不健全
在现代民主制国家中,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是要靠一整套健全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我国当前,虽已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政治参与机制,但由于这些机制存在着配套性差、自主性弱和渠道单一的缺陷,且一些制度过于腐朽,因而在贯彻执行这些制度的实践中还存在偏颇,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在现实中,法律往往只侧重规定实体性的权利,却忽略要用具体的程序制度来保障权利的落实,换句话说,公民虽然在法律上享有某些权利,但这些权利在实践中却没有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2.公民政治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完备
由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利益集团和公民个人之间的利益不同,而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的利益必然会积极地参与到政治过程中去,并期望通过有效的政治参与来影响政治决策,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由于缺乏各式各样利益激励机制,使很多人身处在政治冷漠之中。
(五)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的扩展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主要是指政治参与不符合制度和程序,包括非法参与行为,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抗议和暴力。就个体政治参与来说,既有的制度环境不能为社会利益群体表达利益提供通畅的途径。在一定时期内,受传统政治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当公民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运用“关系”、“门路”的力量,而不是要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层面着手,这就造成了现实生活中“潜规则”现象广受欢迎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多频发生。而大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存在意味着公民对国家机关合法性和权威性的认可度很低,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政治稳定。近年来,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扩大的趋势潜伏着对政治稳定的冲击。此外,它还影响国家政权职能的正常发挥,甚至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也会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我国长期以来的臣民文化传统也会制约公民政治参与,还有制度因素和公民自身素质因素,也会进一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
(一)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一般而言,政治参与水平是和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成正相关的。但并非所有的经济发展都会促进并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主要原因是:
1.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逐步扩大社会各领域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其不可阻挡的趋势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的蔓延。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社会局势,“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世界上最显著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贫富分化现象不仅限制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严重的贫富分化还会引发社会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
2.经济发展滞后限制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经济是基础,离开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有真正高度发展的政治民主社会。目前我国正逢改革攻坚期,经济发展不平衡且经济结构正面临调整。总之,欠发达的商品经济在客观上制约着政治参与的广泛、深入的发展。受物质条件的限制,“严重贫困的群众根本无法获知参与公共事务的足够信息,也就不能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讨论。”[3]
3.经济发展导致利益冲突和利益诉求事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群体在现代化经济运动中不断涌现,而在一个利益多样化的社会里必然导致利益冲突,因为经济地位是公民政治参与赖以存在的基础,拥有不同社会财富的公民,在政治参与时目的、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别,“如果其他一切都平等,处于较高社会经济层次的公民,在政治上比较低社会层次的公民更加积极,而富人之所以比穷人更为积极的理由是:较高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一系列动机使得个人更有可能成为参与者。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越富裕,对政治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高,就越有可能拥有使他或她能够在政治上表现积极的必要的金钱和其他资财。”[4]而对于普通公民来说,为了争取和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利益,他们在很多时候会不惜采取一些非常态的方式来影响政府政策。由此形成的对社会资源、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占有,必然影响广大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热情。
(二)政治文化因素分析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儒家思想已经深深地内化到人民的心理结构上了,在更深层次制约着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使公民的主体意识受到抑制,缺乏对国家政治的关心,他们只有在自身利益受到切实损害时,才会有反抗意识,这不但影响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同时也阻碍着政治文化自身的进步。
(三)制度因素分析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民主和法制的发展都不是很完善,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完善,这漫长的过程就成为制约我国政治参与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政治参与在制度化上的滞后,往往会迫使利益诉求者转向体制外途径来实现自身利益,而这种体制外参与只会导致社会的无序和失范。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缺乏政治参与的行为,也会使得我国制度建设缺乏一定实践经验,使得制度建设容易与现实的需要相脱节,从而限制了制度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四)公民自身素质因素分析
政治参与同社会化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人的政治参与行为会受其政治价值观、文化知识水平制约,而政治参与是否有效,取决于公民是否具备了政治参与所要求的政治知识和素质。如果公民的素质高,就会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并自觉维护社会的稳定;反之,就会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我国当前的受教育水平总体上还是偏低的,不仅出于缺乏一定的政治参与经验,再加上有些公民初涉政坛就投身高层次的参与,这就很容易造成参与要求和参与能力不平衡的状况,并使我国政治参与出现了表面上的高参与率与实际上的低参与质量并存的局面。
四、当前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对策分析
由于当前我国政治参与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甚至已经严重限制了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所以必须对其进行认真对待,要采取各式各样又切实有效可行的对策:
(一)促进经济发展,夯实公民政治参与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因为,一方面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有助于提高国民财富和受教育水平,只有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获得较大改善,人们不再为生计费心思,才会真正重视政治生活,积极参与政治建设。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将促进网络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从而为公民传播和接收政治信息提供物质前提,因此只有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政治参与机制的不断完善,公民参与政治的可能性才会越高,实施政治参与行为的主动性才会越大。
(二)不断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我国的政治参与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清除各种障碍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我国的政治参与朝着制度化的方向良性发展。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国家立法机构应该为公民扩大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为公民提供通畅的利益表达通道。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是要“合法”,实现社会稳定,如果制度准备不足,盲然扩大政治参与就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因此,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显得尤为紧迫。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78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