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周边安全
2024-02-05 15:58:35
论文总字数:9816字
摘 要
全球化时代,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营造睦邻友好环境,积极发展经济,抓住机遇,赢取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发展对周边国家是机遇,周边国家也需要一个有利发展的国际环境,在政策取向上,中国将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政策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实现双赢。关键词:全球化;中国;周边安全
The peripheral security of China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Li hong ho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To build China"s periph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mechanism, build good-neighborly and friendly environment,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with the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seiz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develop a positive and harmonious surrounding relationship, the first task of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Said from the policy orientation, China will continue to adhere to the "with their neighbourhood," and the neighboring "policy to deal with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China"s development i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around home also need to seek a nation tha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environment, so as to achieve" win-win ".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China; Perimeter security
一、全球化的定义
至今,国内外一直没有对于全球化问题的准确定义达成共识。一般的说,“去疆界化”,“跨国界,跨地区,跨民族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互动”是全球化的主要特性,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民主自由价值,意识形态,人权观念已跨越了国境。在全球化的时代下,各国利益的相互渗透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使国家之间的关系由对抗转向合作,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各国可以在贸易自由,消除关税壁垒,资本自由流动,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他在不断的侵蚀国家主权。
处于全球化体系中心的中国,在和平发展与周边安全上,既蕴藏了许多机遇,也接受着新的挑战。英国著名的地缘学家哈尔福德麦说“在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的邻国越多越不利”。[1]这就意味着全球化的“去疆界化”同各国的维护边疆安全,领土完整原则存相矛盾。但是,今天的国际环境与麦金德所生活的环境相差甚远,“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在经济上所带来的好处与在国际安全上带来的好处相比,要次要的多”。[2]这个观点说明,全球化的自由贸易和经济繁荣与民主制度是间接联系着的;贸易和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减小了军事冲突的风险。全球化时代的贸易和繁荣,经济自由,民主制度可以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全球化时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好坏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 全球化时代中国周边安全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周边有小周边和大周边之分。与中国领土,邻海相连接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的小周边。而超越传统的地理范围局限,海上高速公路能直接到达的港口,同中国海上,陆上有相同战略利益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则为中国的大周边。当今意义的周边国家就如所谓的“远亲”与“近邻”。这样,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加拿大、智利甚至是西亚、中东都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周边国家之外中国的大周边邻国。中国最大的大周边邻国是美国,中国与邻国关系战略利益最大的国家也是美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同中国的大周边对外战略利益重叠,美日俄在东南亚,东北亚,南亚以及中亚地区都有各自的战略利益。而传统意义上,“安全”一词主要指军事安全,“战争现象是其研究的主要焦点”。但今天在国际问题研究中,安全不再仅仅被理解为暴力冲突,“安全底线是关于生存的,但它也包括对于安生立命的环境的广泛关注。安全受五个主要方面的因素所影响: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社会的和环境的”。总体来说,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经济合作机遇多,安全问题挑战多。其中美国、日本、俄罗斯、东盟和印度是影响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全的主要因素。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科技中的地位不断被削弱,但随着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与贸易关系的持续发展,中国全球化进程将面临严重的挑战。
(一) 经济是机遇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周边大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2004年1月到11月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3838万亿美元。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中国顺差1240亿美元,这些成绩同中国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密不可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加快同盟国家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把自由化的实现期限定为10年。到2004年中国同东盟的贸易额将冲破1000亿美元,中国将成为东盟未来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同东盟的经济贸易关系发展,客观上削弱了美国对亚洲的影响力,有利于保持亚太地区的长期稳定,而且坚定了东盟国家进一步与中国加深合作的信念,因为与中国合作可以分散这些国家的经济风险分散。
中国对中亚地区的影响也在持续扩大。中哈同意在2005年之前建立一条长达1000多公里,从哈萨克斯坦中部卡拉干达地区通往中国西北新疆自治区的输油管道,并计划投资四十亿美元到中亚国家,这对中国发展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中国与亚洲第二大国印度经贸关系发展速度加快,2005年中印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100亿美元。
(二) 安全面临挑战
大周边安全环境对于中国来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大周边各国与中国关系已进入深水区。大周边国家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关系充满不确定的变数,大周边地带各种力量分化组合的态势喜忧参半。新加坡在中国周边关系中具有特殊地位,中新在经贸和科技文化方面的合作已经日益完善。然而,2003年5月6号,美国与新加坡签订美新自由贸易协定,于2004年1月1日生效,表明新加坡利用美国制衡中国以及和中国抢夺美国市场的战略意图相当明显。也表明新加坡导人对中国的经济崛起一直抱有强烈的危机感。[2] 2002年,美国对东盟国家出口从280亿美元增加到450亿美元,增长46%。表明未来东南亚可能会成为中美两国扩展对外经济战略的重心,由于战略意义上的矛盾,中美之间都会更加关注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如何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周边安全挑战,这是中国和平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解决大周边关系的关键是消除中美之间的战略误解。一方面美国政府表示支持一个开放、繁荣、稳定的中国跻身为国际共同体中建设性的一员;另一方面又采取种种防范和遏制战略对待中国。最近,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冷战时期,美国基于中美遏制苏联的共同利益而制定了对华接触政策,从德黑兰到台湾问题,美国决策人早该看出继续对北京实行过时的接触政策是一个错误。美国舆论攻击中国发展潜艇技术将对邻国和美国构成威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强调和平发展的目标不断遭到美国猜忌。美国把如何应对中国在国际和地区政治格局中的和平崛起,看作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这些清楚的反映出在中国问题上美国政策与事实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其次,日本也加强对中国的政治、军事攻势。日本在2004年12月10日通过的新防卫计划大纲,首次称中国是其潜在的威胁,强调要对中国进行遏制。在日美战略对话中将中国军事动向作为主要议题,表示要对中国扩大海洋活动范围等动向给予关注。日本自卫队退休海军中将金田昭夫公然提出要做好应对中国威胁的准备。新日美安全联合宣言将明确表明日美要联合应付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性因素。日美两国政府为在探讨日美同盟的新方向而进行战略对话时,首次把中国的军事动向作为主要议题,表明日美在安全保障合作问题上有新的动向。所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为了把握中国未来战略发展机遇期,对于周边国家中的问题,如果能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解决,对中国最为有利。所以,中国要充分利用经济这个杠杆,同时善于运用军事斗争手段,使中国大周边、小周边环境更为安全,以集中精力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加快速度发展经济。
三、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体因素
(一)美国因素:
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最主要因素: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而且其欧亚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的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主要潜在对手,是中国地缘战略压力的主要来源。虽然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和“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利益冲突并未消失,美国防范和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并未改变,而周边地区则是美国遏制中国、危害中国安全利益的主要场所。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周边安全的整体态势和基本走向,并且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国家统一等根本利益,影响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同时,由于美国在综合国力上的超强地位及其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强大力量存在和影响力,其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和压力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而且,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因为遏制中国是美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中美之间的较量(包括在中国周边地区的较量)也不会在短期内停止和结束。因此,在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也是对中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当然,目前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中国的同时,也同中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
(二)日本因素:
日本作为第二大经济强国,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目前,中日关系基本状况为“竞争,合作,矛盾同时存在”,虽然中日关系发展迅速,但两国始终低迷的政治关系定然会影响中日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不断升级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使中日关系陷入低谷。小泉政府对周边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尤其表现在日本政要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它严重的挫伤了中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再者,近几年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我国渔民时常受到侵扰,争端时有发生。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在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将是无法避免,即使在安倍政府对华政策有所缓和的状态下,中日关系想要实现友好发展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此外,日美安全同盟将朝鲜和中国重新定义为其主要防范对象,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打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借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重大国际场合派兵,扩大对美军的军事支援范围,这不仅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挑战了世界和平。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隐患。中日关系要想真正的得到改善,首先要以解决靖国神社问题为杠杆,先解决两国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胡惊涛在会见日本众议院院长河野洋平时指出:“必须尽快解决靖国神社问题,时间拖得越长,对受害者的伤害就越大”。另外,在东海石油资源主权归属问题上,中日之间必然会产生矛。日本将资源问题提升到国家利益高度,并且写进小泉首相的施政刚要中,日本政府公开抵制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这是我国在制订战略选择时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不过,日本正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愿望能否达成中国的态度是关键,中国对此应有所作为,可以考虑采取交换战略利益原则,如迫使日本在台湾问题,东海岛屿资源开发等问题上让步。当前,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日本政府的态度似乎有所好转,这有可能促使中日关系平缓着陆。
( 三)俄罗斯因素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从沙俄到今天,一直是中国北方的最大邻国,同时是中国北方影响中国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从地缘上看,中俄边境线绵延千里,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还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近几年来,中俄关系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政治上,中俄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在诸多国际事务中相互合作,共同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中俄在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始终保持有效的合作。中俄都希望在新的世界秩序中突出联合国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谋求限制美国单边主义行为。中俄双方非常重视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领域的地位,努力推动安理会的改革,坚持大国对世界秩序负有责任的原则,双方都主张保持否决权。[3]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中,中俄两国坚持联合国的核心作用,“反对在反恐斗争中实行双重标准”。此外,作为俄罗斯的邻国,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复兴后是否会继续以前的咄咄逼人的对外外交战略。俄罗斯拥有着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已经通过其对华的能源战略中透露了出来。自普京上台后,俄罗斯与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将两国领土纷争问题解决了,还在经济,能源,电力等方面有了重大合作。中俄两国在军事上频繁的联合演习表明了军事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是两国政治合作的体现,同时为地区安全与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中俄关系出现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两国经济合作仍停留在双边贸易的基础上。199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76亿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5%,而后几年逐年下降[4]。自2000年以来,中俄贸易额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对于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速度来看,其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对此,中俄政府正极力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直至200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1571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目前,中俄两国在许多问题上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俄罗斯在对中军售中获得巨额利润,通过军售来看,很明显俄罗斯对中国的战略防范企图仍十分明显,比如,俄罗斯卖给印度的武器在技术先进和性能上都远远超出出售给中国的武器。在向中国铺设石油管道的问题上俄罗斯的动作也相当迟缓,2000年11月,普京访问中国时,公开表示石油管道问题上的摩擦应属于两国国家利益的摩擦,这表明俄罗斯在关系到国家长远战略问题上对中国还保持相当大的戒心。此外,俄国内对华认识上仍有许多偏差,因此,中国商人在俄罗斯屡次遭受到伤害,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将会影响中俄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四、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次主体因素
(一)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因此,中国必然需要朝着海洋型经济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也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的海洋权益冲突日益增多。近年来由于受美国重返亚洲的军事战略影响,菲律宾故意巴结美国,与美国在经济,军事上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美国的背后支持下,肆意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掠取我国的海洋渔业及油气资源。由于南海问题过于复杂,我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主张与南海问题有关的各方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但是,菲律宾当局主观的认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鞭长莫及,加上国内国际因素的制约,根本无暇顾及。于是便置中国主张于不顾,一意孤行,造成中菲矛盾冲突频发,中菲关系紧张升级。除菲律宾之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侵占我国南海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了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二) 印度因素
印度在近几年发展势头猛烈,经济,军事发展都有很大提高,大有超越中国的趋势。在国力增强的同时,印度学会了帝国主义的恶习,经常使用武力威慑巴基斯坦,欺压弱小邻国。为了挤进世界一流大国行列,开始与中国作对,阻拦地区外力量介入南亚,以取得印度洋的控制权。印度一旦取得印度洋的控制权,就等于拿了中国进入石油区的门钥匙,因为中国从中东、东非等地进口石油必须经过印度洋,因此中国的石油安全将会受到威胁。而此外,我国藏南地区与印度一直有着未解决的矛盾,其中藏南地区的克什米尔仍然被印度所控制,并且印度还为支持,鼓励藏独极端分子的一些列分裂活动,这种种行为都损害了中国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
- 东北亚因素
经济全球化中的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中日韩旨为建立一体化,并且扩大以技术合作和贸易便利化为起点的全面经济合作,开始在东北亚重点发展功能性合作。未来三国建立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基本因素是替代能源合作,中日韩将在2010到2017年之间建设自由贸易区。[5]由日本综合研究机构提出建立连接东北亚主要地区中心地带的核心铁路网的“东北亚大环线计划”,如果其能与快速网规划及亚洲高速公路计划结合实施,那么,目的在连接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走廊的最终建成就将触手可及。
但目前挑战仍然存在于中国东北亚安全方面。东北亚和平与安全前景,不容乐观,美国新保守主义者仍然决心要对朝鲜动武,只是因为本拉登的顽强反抗使得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非常不顺利,因而美国无法兼顾东面。2000年,美国国会单方面通过的“朝鲜人权问题法案”,在世界性场合公开批评朝鲜侵犯人权行为,要求朝鲜实行新闻自由,朝鲜政府对此不屑一顾,因而朝美关系再度恶化。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朝鲜核危机对中国关于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半岛不安全,中国现代化就不能最终实现。因此,中国正努力促成朝核问题的多方会谈,如果因核危机导致美国再次发动侵朝战争,中国将面临两难的选择。五、结束语
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决定着中国未来必然成为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中心,到那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将会紧密相连。尽管东盟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并没有关键作用,与中国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很小,中国仍坚持建立东南亚自由贸易, 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为了缓解东南亚地区对中国的“疑惧之心”,[6]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应对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 。我们仍需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加快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和平与发展只有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稳定大周边,才能得以实现。但在当今,仍然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中国周边政治、经济安全。美国始终希望保持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于是他在世界各地插上一脚,当前其在中国周边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构成了挑战;日本野心勃勃,在顺利占据亚洲第一经济地位后,还企图走向政治大国,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对历史问题的不负责任态度,是中国及周边各国都保持警惕之心。俄罗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每个国家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位的,于是当他看到作为邻国的中国经济及综合国力的迅速发展后,其国内便不断出现对中国不利的声音。所以, 未来中国周边关系仍将处于变化不定当中。
处于和平进程中的中国应该努力加固作为国家安全屏障的周边,将周边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战略的重心。中国要想在和平的周边环境中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中国不仅要十分注意继承和发扬睦邻友好政策,而且要理解和掌握周边邻国对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持有的各种复杂心态。[6]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有利的环境,因而我们应完全有机会与周边国家达成共识,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稳定,互利共存的周边环境,以便实现双方的“双赢”。
参考文献[1]朱听昌主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安全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1 . [2]张振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及其影响[J].东南亚研究.2004,(5).[3]王文.冷战结束后联合国机制内的中俄合作关系[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4).[4]张曙霄、孙莉莉.论中俄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背离与融合[J].国际论坛,2004,(4).[5]刘翔峰.关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几点思考[J].当代亚太, 2004,(7).[6]徐坚.和平崛起是中国的战略抉择[J].国际问题研究, 2004,(2).
致谢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8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