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元清时代民族政策探讨毕业论文

 2020-03-27 11:27:31  

摘 要

我国历来都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民族关系与国家稳定密切相关,民族政策的制定又是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元代和清代又是我国历史上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因此本文以文献收研究法选取元代和清代两个时期的民族政策为重点,探讨元代和清代在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不同的民族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主要特点、主要影响。

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发得出元清时代民族政策在制定原则、政策内容、后世影响等方面的主要相似点和差异处。最终通过对元清民族政策相关内容的探讨总结出几点元清时代民族政策对当代我国民族政策制定的启示。

关键词:元代;清代;民族政策

Abstract

China has always been a unified country with multiple nationalities. Ethnicrela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national stability, and the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thnic relations. Yuan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two established by a minority of unified feudal dynasty, thu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study method to select the yuan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two periods of national policy as the focus, to explore the yuan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adopted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different national policy,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effects of these policies.

Then,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author obtains the mai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national policies of the yuan qing dynasty in the formulation of principles, policy cont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later generations. Finally,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ed content of the yuan qing nationality polic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national policy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national policy.

Key Words:Yuan dynasty Qing Dynasty National policy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选题缘由 1

1.1.1元清时代的特殊性 1

1.1.2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1

1.2选题意义 1

1.2.1理论意义 1

1.2.2现实意义 2

1.3元清民族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元代民族政策国内研究现状 2

1.3.2元代民族政策国外研究现状 3

1.3.3清代民族政策国内研究现状 4

1.3.4清代民族政策国外研究现状 4

1.4主要研究方法 5

1.4.1.文献研究法 5

1.4.2.辩证分析法 5

1.4.3 比较分析法 5

第2章元代民族政策探讨 6

2.1元代不同时期民族政策概况 6

2.1.1元代前身蒙古国时期民族政策概况 6

2.1.2元代前中期民族政策概况 6

2.1.3元代后期民族政策概况 7

2.2元代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 8

2.2.1以蒙古旧法为基础 8

2.2.2实行民族不平等政策 8

2.2.3对汉族人区别对待 8

第3章清代民族政策探讨 9

3.1清代不同时期民族政策概况 9

3.1.1清代前身后金时期民族政策概况 9

3.1.2清代前中期民族政策概况 9

3.1.3清代后期民族政策概况 10

3.2清代民族政策主要特点 10

3.2.1以维护满族特权为核心 10

3.2.2以稳固满汉关系为重点 11

3.2.3以恩威并施的方式为原则 11

第4章元清时代民族政策简要比较 12

4.1元清时代民族政策相似性比较 12

4.1.1元清时代民族政策主体都是少数民族 12

4.1.2元清时代民族政策重点都是处理于汉族的关系 12

4.1.3元清时代民族政策都学习汉族法律 13

4.1.4元清时代民族政策都在因势而变 13

4.1.5元清时代民族政策都注重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 14

4.2元清时代民族政策差异性比较 14

4.2.1元清时代民族政策对于汉族地位认识不同 14

4.2.2元清时代民族政策调整方面和完善幅度不同 15

4.2.3元清时代民族政策实施的社会环境不同 16

4.2.4元清时代民族政策对后世的影响程度不同 17

第5章元清时代民族政策对于当代的启示 19

5.1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是民族政策制定的前提 19

5.2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重要基础 19

5.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政策制定的核心与目的 20

5.4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是民族政策制定的原则 20

第6章 结论 22

6.1元清时代民族政策的制定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2

6.2元清时代民族政策对后世的影响有着差异 22

6.3元清时代民族政策既有相似也有差异 22

6.4元清时代民族政策的制定对当代有着一定的启示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第1章绪论

1.1选题缘由

1.1.1元清时代的特殊性

中国一直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繁荣和共同发展一直是推动古代中国不停发展的不竭动力之一。因此每个朝代为了当时的民族现状制定了不同的民族政策,而中国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征服并统治的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因此一个人口基数较少的民族如何统治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共同存在的国家是这两个朝代必须重点考虑并处理的事情,在制定民族政策时有着更多的不可预测行和多变性。元清时代民族政策的制定及产生的影响也对当代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有着更多的借鉴意义。

1.1.2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依据。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仍然是需要不断完善及发展的政治制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仍然提出要不断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一直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准则。而在民族团结的主流价值下,仍然存在这少数不法份子以民族关系做文章试图损害民族关系,近些年的一些“藏独”份子及新疆暴乱事件都可以看出民族关系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加强民族团结就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民族政策,可以以史为鉴,从元清时代的民族政策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和经验。

1.2选题意义

1.2.1理论意义

完善对元清时代民族政策的研究。本文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别研讨元代和清代不同时间的统治者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相同的时间在不同地区所采取的不同民族政策,具有极强的比较意义,也更容易厘清不同时代民族政策的侧重点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辩证分析法最终得出元代和清代各自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主要特点、产生原因及影响。

填补我国对于元清民族政策对比的空白。之前学术界对于元代和清代民族政策有着不少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史实资料,但对于元代和清代民族政策的比较研究却是十分稀少,因此本文的一部分将会重点分析元代和清代在民族政治制定上的异同点并分析所带来的影响的异同,此外简单分析一下其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为后来的研究者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1.2.2现实意义

历史与现实总是有着深刻的联系。我国历史上各民族都是经过长久的历史沉淀所形成的民族,是与现在民族关系密不可分的。民族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各民族的关系的也是代代相传的,因此民族政策是制定也是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对历史上民族政策的探讨与学习也必然是对当代民族关系的重视与探讨。

详细研究元代和清代民族政策,探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对于如何正确的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团结有着重大的意义。挖掘不同民族政策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对于当代民族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对于我国完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相关事宜,深入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1.3元清民族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元代民族政策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元代的民族政策研究成果多体现在学术论文上,而研究重点以元代民族政策的最大特点——民族压迫上。即是元代民族政策中通过不同的民族来划分不同的等级,后世史书称为“四等人制”。蒙古族与被称为“色目人”的其他少数民族在这个分化政策中享有较高地位,而汉人和南人则相对地位较低。在这个基本方向上,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现来反复佐证这一问题[[1]]。

就研究的时间与统治者来说,国内对于元代民族政策的研究多集中在忽必烈时期。比如李干的《试论元世祖忽必烈的民族政策》赵文坦的《忽必烈早期与汉族士人关系考察》、徐黎丽的《忽必烈的人才观》、全根先的《忽必烈的用人与其政治目的》等[[2]]。在学术著作方面,有着对于研究元代历史重要意义的《元史》,《元史》记载了从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到元顺帝卒年(1370年)共165年的历史[[3]]。在研究元代民族政策方面有龚荫教授的《中国民族政策史》。

1.3.2元代民族政策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元代民族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为欧美学者的研究和日韩学者的研究。欧美学者对于元代民族政策的研究起始于十七世纪,并在十八世纪初具规模。当时正值欧洲大陆向外殖民扩张之时,很多欧美学者陆续来到中国并对中国古代历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法国学者克鲁瓦编写的《古代蒙古和鞑靼人的第一个皇帝伟大成吉思汗史》(1710年)。在二十世纪之后,欧美学者对于元代的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资料也更为详实,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如美国的蒙古史专家窦德士(J. W. Dardess)的《征服者与儒士:元后期的政治变化》一书详细阐述了元中叶以后铁木迭儿、燕帖木儿、伯颜、脱脱等人为首的政治集团围绕“儒化”政策及争夺权力展开的复杂斗争及其对元代政治的影响[[4]]。从宏观的角度看,欧学者对于元代民族政策的研究还存在着研究领域不够深化,研究成果影响不够的问题。

日韩学者对于元代民族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及以后,出现大量关于元代民族政策方面的研究。涉及到元代历史民族政策变迁、元代民族政策内容、元代民族政策制定原则等多方面。重要的有爱宕松男的《爱宕松男东洋史学论集》(第四卷元朝史)[[5]]。此外,对于元代民族政策研究的侧重点也放在民族政策影响下不同民族的基本生活,以及士大夫的生存状况。总体而言,日韩学者对于元代民族政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1.3.3清代民族政策国内研究现状

清代民族政策一直是国内民族关系学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由于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的特殊性,清朝民族政策的学术著作浩如烟海。王锤翰先生在其《学术论著自选集》中元史相关内容中认为:“满族作为继蒙元之后入主中土的第二个少数民族,它的统治者十分注意吸收借鉴历代封建王朝统治众多少数民族的经验教训,制定自己的民族宗教政策。同古代相比,昔严尤曾有“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之论。[[6]]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于清代民族政策的研究无从学术著作还是论文文献上都是十分之多的。在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和广度上也是民族史的前列。

1.3.4清代民族政策国外研究现状

欧美学者对清史的研究可以通过其研究的侧重点分为不同的研究流派。一种是以满洲为中心进行研究的流派,认为清代的统治是以满族为核心民族认同才是民族政策的核心,通过通话汉民族及其他民族对于满族的认同的清代能够统治几百年的核心政策。相关学术著作比如欧立德教授(Mark Elliott)的《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族群认同》

第二种是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政策研究流派,主要观点认为清代长治久安的根本在于满族人能够不断学习汉族人的文化知识,不断向汉族学习,不断汉化,得到汉族地主阶级的认同于支持才是清代民族政策的核心。何炳棣的《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提到满族运用了汉族人的文化传统和治理方式,最终似的他们的统治能够延续数百年。纵观不同流派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于清代民族政策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4本文研究方法

1.4.1.文献收集法

文献收集法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研究的文献、著作进行整理分析和探讨的方法,然后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进行总结达成对事物科学而有效的探讨。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对于元清时代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况、主要内容、发展变迁、产生影响等方面著作的收集和研究。

1.4.2.辩证分析法

辩证分析法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支撑分析得出元代和清代民族政策分别有其成功的方面,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我们需要客观辩证的分析元清时代民族政策成功方面可以提供给我们的经验。也要吸取元清时代民族政策不足的方面给我们带来经验教训。

1.4.3 比较分析法

本论文主首先厘清元清时代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概况,然后对两者就行比较与分析,并在史实的基础上对元代和清代汉族政策进行实事求是地比较分析,重点是揭示两个朝代汉族政策的特点与本质,并进行差异化比较。

第2章元代民族政策探讨

2.1元代不同时期民族政策概况

2.1.1元代前身蒙古国时期民族政策概况

元代建立在蒙古帝国的基础上,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蒙古诸部以游牧经济为主,各部发展十分不均衡,同时处于奴隶制社会,各部族多年征战,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当时只有习惯法——札撒。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个部族,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互相争斗的局面,于漠北斡难河(今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后人对他的尊称就是成吉思汗。

蒙古民族政策的突出点在于重用汉人,学习汉法。成吉思汗时期,为了适应向外征服扩张的需要,成吉思汗大量任用汉人,无论是武将还是儒士,都能给予优待。如《元史》中记录成吉思汗十分欣赏汉人刘敏才能,太宗窝阔台时,出任行尚书省长官一职,后来这一职务由他的长子刘世亨承袭。当时还“议立三万户,分统汉兵”[[7]]。《元史》中还记录窝阔台时期初定中原,即议设立学校,下诏曰:“精业儒人,二十年间,学问方成。故昔张置学校,官为廪给,养育人才。今来名儒凋丧,文风不正,所据民间应有儒士,都收拾见数。若高业儒人,转相教授,攻习儒业,务要教育人才”[[8]]。蒙古在攻打周边各国的时候也有不多汉族的儒家士人为其出谋划策。蒙古也因此重视汉文化。在蒙古攻打汴京时窝阔台“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译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9]]”。同时蒙古也效仿汉文化的官员制,在蒙古也设立中书省,负责而处理朝廷事宜。

2.1.2元代前中期民族政策概况

元代前期主要是指从1260年忽必烈建立元代到1294年忽必烈去世时期,元代中期是指元成宗铁穆尔1294年登基至1332元文宗去世时期。这两个时期分别是元代从建立到稳固,从稳固到繁荣的时期,在元代前期著名的统治者励精图治不断发展国内经济,稳定民生的时期,是元代平稳发展的一段时间。

元代前中期颁布和实行了元代民族政策的核心——四等人制。忽必烈在建立和统治元朝的时候,按照征服各地人民的先后顺序,划分成了四等人民。第一等人是蒙古人、第二等人是色目人,第三等人是汉人,第四等人是南人。对于不同民族不同等级的人有着不同的地位和权利。《元史》中有很多史实可以论证。政治上:蒙古人掌控着国家实际权力,汉族任官员比利很低而且权利很小。“长官皆其国人是用,至于风纪之司,又杜绝不用汉人南人,宥密之机,又绝不预闻矣”[[10]]。司法上:蒙古人地位高享有司法特权,“汉人殴死蒙古人”要被除以死刑;而“蒙古人若犯殴死汉人”,可“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不用被处死,反而可以用,“断罚出征”、“征烧埋银”[[11]]等方法免除罪责。仕途上:元代为了维护蒙古贵族世袭特权利益,抑制汉人仕途晋升,在元仁宗时期才开放科举,并且“官有常职,位有常员, 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 、南人贰焉”[[12]]。 规定蒙古人在科举方面也拥有特权。上面这些表明在民族政策上着元代实行的是直接的民族不平等。

元代也实行了一些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的民族政策,主要体现在重用汉族儒士,鼓励小农经济发展等方面。蒙古原本以游牧经济为主,在入主中原之后农业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使得元朝的统治者必须先考虑恢复国家正常经济运转,因此必须大力支持小农经济的发展。忽必烈提出“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布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13]]。元朝经济逐渐发展卫以小农户经济为主,也缓和了蒙古与汉族人的矛盾。

2.1.3元代后期民族政策概况

元后期起始于从1333年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登基,一直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结束。元代后期是元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的一段时期,是元朝各种民族政策的利弊影响都在显现的时期。

元代后期各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乱,尤其是四等人制的缺点逐渐显现。元顺帝时期由于当权丞相采取错误的民族政策,压迫汉族,使得民族矛盾更加尖锐,蒙古贵族与汉族儒士的矛盾一触即发,后面虽然有所缓和,但随之而来的元代统治愈发的腐化,各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元朝最后的灭亡已经是历史不可阻挡的趋势了。元后期对于民族政策错误的制定是元灭亡的导火索。

2.2元代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

2.2.1以蒙古旧法为基础

元代是蒙古人在蒙古帝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十三世纪,随着蒙古帝国的崛起和向外扩张的现实情况,蒙古族渐渐的出现了自己的文字以及各种法律条文。在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并建立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学习汉族的文化级法律知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法律——札撒。在忽必烈时期,元朝将以蒙古札撒为基础的蒙古法律推广到被统治的各地区。在元顺帝时期又颁布《大元通制》作为元朝法律的补充。但这些法律本质上都来源于蒙古旧法,都是为了顺应民族压迫和国家统治的结果。其主要内容是被统治的民族和地区都要对蒙古臣服并承担纳税充军等义务。

2.2.2实行民族不平等政策

蒙古族原本是一个游牧民族,随着其军事实力的不断壮大,开始进行疆域的扩张,不断攻打周边国家,先后灭西辽、征西夏,灭吐蕃,南下攻打大宋、大理,最后建立其全国的统治。由于蒙古族本身人口基数十分少,而要统治十分庞大的外族人口,为了保证蒙古贵族的利益,从最开始制定的便是民族不平等的政策,即按照先后征服的顺序,把不同的民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四等人制直接反应了在元朝的统治之下不同民族身份地位的不平等,实行民族压迫。

2.2.3对汉族人区别对待

按照元代的四等人制,第三等人是汉人,第四等人是南人。这里的第三等人的汉人仅包括金朝统治下的大部分汉人,基本上的以黄河以北的汉族人。第四等人的南人是指原南宋统治地区的汉人,由于南宋抵抗时间最长,蒙古人对南人的压迫最明显。在民族地位上南方汉族最低。蒙古人对南人持有报复心理,南人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有着各种限制,同时也很难有担任官员的机会。而北方的汉人地位相对较好。

第3章清代民族政策探讨

3.1清代不同时期民族政策概况

3.1.1清代前身后金时期民族政策概况

清代是有满族人建立的朝代,满族的前身是明末的女真人。女真在明末居住在我国现东北地区明朝的女真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他们生活在东自东海,西至辽边,北抵蒙古、嫩江,南达朝鲜、鸭绿江的东北广大区域内[[14]]。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由此统一了女真各部,同时加速了满族的发展。

后金的民族政策主要是两方面,第一:统一满族力量。满族是女真人在女真民族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汉族人、朝鲜人、蒙古人形成的统一民族。后金整合了各民族力量,创立了八旗制度,同时完善政权内部稳定性,完善官员及统治方式,增加民族认同感,为之后的兴兵讨伐打下了基础。第二:学习汉文化,重用汉族儒士。后金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满族实力还比较弱小,因此要战胜大明,后金就广泛的向汉族学习。因此后金重用汉族知识分子,主动学习儒家文化。

3.1.2清代前中期民族政策概况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