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扶强不扶弱:合作社政策支持的现状及其生成逻辑文献综述

 2020-04-15 09:37:09  

1.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关乎农民的利益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其良好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再到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都十分强调通过财政政策等方式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好发展,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由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规模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有限,支持政策无法惠及所有的合作社。现阶段我国政府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示范社”和“示范项目”为载体,扶持标准偏高,仅有极少数合作社能满足扶持要求,而大多数真正需要帮助的小规模合作社往往难以获得政府支持,这也形成了“扶优”、“扶强”的局面。

然而,学界对于“扶强”这一政策倾向存有很大争议。郑小玲(2014)、赵然芬(2014)等学者认为,政府扶持对象选择以“扶强”为主,违背了政策支持普遍性与公平性的原则,这也导致了发展较好的合作社与其他合作社发展差距的拉大。同时,徐志刚(2017)、肖琴(2015)等学者认为,应完善现行的政策瞄准机制,重点帮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且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合作社,从而提升政策支持的普惠性。

“扶强”的政策倾向与学界对于“扶弱”的支持形成差异与矛盾,这样的差异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政府为什么要重点扶持发展较好的合作社?学界为什么认为应当给予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合作社更多的政策支持?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进行了调研,分析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现状。政府“扶强”的逻辑究竟如何形成,“扶强”的效果如何,存在哪些优势与缺陷,这个生成逻辑能否发生变化,如何发生变化,这些都是本文尝试了解和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尽管学界早已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支持有所关注,但从主流的研究来看,更多的聚焦于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分析。然而,导致政府“扶强”不“扶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是政策贯彻的必然结果,也是政策执行的逻辑。这一视角和出发点使得我们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于政策贯彻与执行的过程,多层面、多方面的分析导致“扶强”这一最终结果的原因究竟有哪些,深入剖析合作社政策支持的生成逻辑,进而研究现行的逻辑能否进一步完善,这也体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意义。

2、实践意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关乎农民利益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国家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合作社的扶持政策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对于合作社的政策研究不能仅局限于现状分析,更应当政策执行的实际情况入手,对现行的政策逻辑进行梳理与剖析,并提出完善现行政策支持逻辑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支撑材料与思路,为促进我国“三农”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