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 > 正文

巨型万花筒产品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24 09:39:30  

1.目的及意义

互动装置艺术是建立在以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为平台上的人机间或不同人通过计算机硬件承载进行互动的艺术,是以自然中的硬件装置媒介为基础的交互艺术,它能使观众参与、交流甚至融入作品中,并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

在西方发达国家,展示设计与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逐渐趋于完善熟。但在我国,这种艺术形式还较为少见,属于新兴艺术。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发展,展示设计不再是单纯对陈列品进行展示,而是将艺术的感染力融入其中,并且需要观众适当的参与和互动。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互动装置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产生的,其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与观众的交互中都给予了观众新的感受,在艺术鉴赏上也给予了新的启迪。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仿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展示、广告、日常生活等等。展示设计需要紧密围绕在装置艺术的周围,将艺术与技术进行融合,让观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刺激他们的感官,从而达到展示设计效果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交互性、科技性、融合性和连结性。

互动装置这个词源引于英文的INTERACTIVEINSTALLATION0。从英文词典的字面直译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相互作用或能相互作用的设备;二是能进行人机对话的具有直接和连续的双向电子或通讯系统的硬件设备。交互与互动要求具有双向信息的传递,这种传递在低层次上是一种信息指令的发出与程序回复,在高层次上是一种具有判断性的信息反馈。所以,对于互动装置艺术作品来讲,它主要有作品艺术再现的部分客观实体和控制系统组成。其中控制系统可以看作是装置的神经系统,用来感知人的反应及环境的变化,并且驱动装置产生运动、发出声音、产生视觉影像等。

在1984年,美国人比尔·莫格里奇在一次设计会议上首次提出交互设计的概念。在随后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机交互的研究重点放到了智能化交互,多模态(多通道)-多媒体交互,虚拟交互以及人机协同交互等方面,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技术方面。同时交互设计从人机工程学中独立出来,有了单独的理论学基础,更加强调认知心理学以及行为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设计学者们开始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人机界面”一词被“人机交互”所取代。HCI中的“I”也由“Interface(界面/接口)”变成了“Interaction(交互)”。

实际上国外交互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虽然有着非常不错的前景,然而这个领域本身还在发展初期,并且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自不同领域,因此对某些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甚至对于类似、相同的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方法也有着大相径庭的方案。例如交互设计的基本元素包含内容,至今仍在争论中。但也还是有公认的交互设计定义,为设计人和物体(设备)的交流与对话;同时其目的包括有用性、易用性、吸引性的设计与提高改善。

交互设计研究在国内起步相对较晚,除大高校或研究机构内陆续开设的专业课程之外,社会上实力强的IT相关企业也相继设置了交互设计研究的小型或微型机构,然而其研究成果也不多见,无法与国外研究相抗衡。

在实践方面,由于联网设备的普及,人机交流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常规活动,随之而来的网页交互设计、手机交互设计等得到大跨步的发展。在经济发展前沿的广东和北京、上海等地相继成了创新工场、青蛙设计、洛可可、Rigo Design等交互设计机构。2010年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成立,并于2010年、2011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交互设计体验日”。总的来说国内交互设计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相对应的实践却方兴未艾,随着交互设计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交互设计技术被应用到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领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