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盐河、界港河、南川河滨河绿廊景观规划设计-8文献综述
2020-06-03 21:56:59
1国外河道景观的发展研究 西方国家的河滨开发和建设基本上是在经济衰退的地方,甚至荒田上进行,滨水景观主要通过更新新功能,使土地变成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生活空间发展模式。
一些西方国家先进的”生态水利”或”环境水力”阶段,全是早期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和地区,河流的管理也达到了新的高峰【1】。
这一阶段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特征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从实际需求出发,注重河道景观自然生态保护和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内陆水资源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的自然景观河道护岸管理概念和相关系统己经建立。
Geralde和加洛韦共同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是与经济、文化、生态可持续性相融合;在实践中,美国实施流域综合保护,此方法强调彼此结合和有机空间的水的完整性同时也注重亲水空间的设计。
杨凯在《国内外城市河道整治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中提到了美国水资源管理策略的转变:1899年河川港湾法(Rivers and Harbors Act)的制定,使修建航道、提高河流航运能力成为河道整治的主要目的。
此后基于密西西比河洪灾的再次发生,1928年美国颁布了防洪法(Flood Control Acts)提出了河流改善工程、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防洪堤的建设,并规定拿出专项资金用于防洪堤的巩固和改善。
后于1936年和1944年对防洪法进行了两次修正,进一步加强了洪水的控制力度,并引发此后大规模的大坝建设,这一时期的河道整治倾向于防洪工程,即采取工程措施来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1948年《水污染控制法》的颁布标志着水污染控制工作在美国的全面开展,基于水污染的日益严重,美国成立了EPA并于1977年颁布了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的修正案,推动美国水污染控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确立了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河流管理理念,并进入了大规模反对大坝建设的阶段,但此时相关环境及水资源政策仍过于强调水的化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河流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其结果是水体达到联邦政府要求的水质标准,而河流功能却未得到有效恢复。
基于上述教训,20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资源质量监测研究委员会提出,水资源的质量必须与其用途相联系,不仅要考虑化学指标,更要考虑生态指标、栖息地质量和生物多样J陛及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