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南通市盐河、界港河、南川河滨河绿廊景观规划设计-4文献综述

 2020-06-03 21:57:01  

一、国外河道治理发展情况 对于河流生态治理方面的研究,国外进行得较早。

早在19世纪中期,欧洲就开始反省工业革命以来对河流水质和生态的污染和破坏,并探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方法。

高甲荣在《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基本模式与应用界限》[1]中介绍,1938年德国首先提出了”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指出治理工程应在实现河流传统的各种功能基础上,还应该达到接近自然的目的。

这是学术界第一次提出河道生态治理方面的有关理论。

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各类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欧洲河流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河流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从吴丹子的《城市河道近自然化研究》[2]中介绍到,20世纪80年代,河流治理中出现的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某些负面影响,引起了欧洲工程界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理念的深刻反思,从而认识到河流治理不但要符合工程设计原理,还要符合自然原理。

随着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河流的治理还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即把河流当作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不能把河流从自然系统中抽离,单纯进行人工化设计。

在欧洲陆续有一些河流生态治理工程获得成功,相应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理论和技术。

从耿晓芳的《欧美发达国家水环境治理技术现状与反思》[3]中,我了解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日本等一些高度城市化发达国家的水环境自然生态破坏给城市环境带来日益严重的种种负面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国家开始投入巨资进行水环境治理,并把河道综合治理作为一项生态修复工程来进行,目标是逐步恢复其自然生态,改变传统水利片面强调防洪安全,忽视生态环境的治水思路,开始对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景观问题、生态问题等给予重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