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江宁黄龙岘上范村兴范村美丽宜居村庄景观整治规划01开题报告

 2020-06-03 22:07:2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本文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有关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期刊、学术论文、专业性网站以及相关的评论文章。

1、选题背景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焦点是关注乡村、 关注农民。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其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就是美丽乡村建设,这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最终归宿。

江宁区作为南京市的近郊区,提出了”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田园化和山青水碧生态美、科学规划形态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三化五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该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2012年以来,江宁启动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建设,推出以世凹桃源、石塘人家、汤山七坊、朱门农家、东山香樟园为代表的”五朵金花”,2013年该区完成谷里#8212;横溪#8212;江宁和汤山东西两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规划,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以上。至2015年,谷里#8212;横溪#8212;江宁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基本建成,创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以上,预计2017年汤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基本建成,全区将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以上。江宁区力争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成”美丽中国”标志区、样板区。

位于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的上范村、兴范村,是江宁美丽乡村启动区的核心片区,其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资源。南邻龙山水库、西接牌坊水库,四周茶山、竹林环绕,环境优美。本次毕业设计将对其进行景观环境整治,利用当地茶、山、林、水等资源,依托片区幽静气质,通过塑造乡村风貌、完善生活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完善乡游业态,打造”根植于青山绿水、留得住记忆乡愁”的精品民宿集聚区、美丽乡村4.0的示范区,成为向世界展现”新中式乡野生活方式”的窗口。

2、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实践研究

(1)乡村生态景观建设

在这些研究和经验中,生态景观无疑是一个实现”美丽乡村”目标的重要领域。然而,现实中我国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中,由于部分官员和村民对乡村景观特征的认识不足,审美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生态景观建设方法、技术以及相关制度等因素,新农村建设和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很容易导致乡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污染加剧、乡土风貌受损严重,出现”千村一面”的不和谐现象,与”美丽乡村”的目标背道而驰。

依据张茜等人的《”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生态景观问题及对策#8212;#8212;对全国乡村生态景观问卷调研结果的思考》一文可知,总体上调研村庄对自身发展的情况并不满意,尤其是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乡村生态环境方面。而在调研村庄中,约有一半认为本村无特色,村庄特色的缺失意味着乡村景观的同质化,”千村一面”现象严重,也反映了乡村的自我认知不足。村庄特色的识别对于村庄发展策略意义重大,应加大地方和基层对村庄特色的认识,积极识别或重建当地的特色,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借此推动当地的发展。

吴 灏等人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中写道,乡村景观建设应是一种生态景观建设,遵循生态学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的生物群落绿地系统,形成一个乡村范围的生态园,实现生物多样化的长期共存。在乡村景观建设中,保护保存完好的自然斑块,改善恶化的残留斑块,融入引进的斑块,构建具有生态结构功能的景观斑块。

(2)解读乡土景观

俞孔坚在《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一文中指出,解读乡土景观有助于我们在规划设计中更好地思考该怎样尊重人.该怎样体现和满足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的需要。俞孔坚在《寻常景观的诗意》中写道如果把异常景观和奇特景观作为设计的追求,虽然那样可以一鸣惊人,可以令人难望,可以成为纪念物和标志物。但是事实上,寻常景观是充满诗意的,就象白话文可以写出最优美、最动人的诗歌一样。

黄昕珮在《论乡土景观#8212;#8212;《Discovering Vernacular Landscape》与乡土景观概念》中写道乡土景观是有生命的文化景观, 是包括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不断演化的整体系统, 这是理解”景观”的基本出发点, 突破了一般对于景观的非生命性理解方式; 乡土景观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不可见”性, 导致了以往文化景观认知与实践中”乡土性”的忽视, 从而带来种种危机。据此可知景观应为当地人的生活而设计:解读乡土景观是规划和设计景观的前期过程,它使我们能够更为透彻地、更深层次地了解地方的行为和景观特点及风俗,更深层次地把握我们设计所要面对的参考系。因而,我们也会尊重地方人的行为特点和禁忌,不会只为自己的理念而设计,而是为地方人的生活而设计。

拉普卜特的研究表明设计者与使用者对景观的感知存在差异性,以致设计者预期的效果可能不为使用者所察觉;如察觉了,却不被理解;即使在既察觉又有所理解的情况下,却又可能被使用者所抵制拒绝。因此景观设计应包涵感情与态度的交流:解读乡土景观是规划设计者与地方居民交流情感与态度的过程。

(3)民宿旅游发展

蒋佳倩、李 艳《国内外旅游 ”民宿” 研究综述》里写道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部分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中国大陆民宿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偏重住宿的 ”家庭旅馆”; 二是偏重餐饮的 ”农家乐”。这些旅游接待设施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自身服务项目的多元化使其本身已不仅仅局限于提供住宿等服务。

国内许多学者对于 ”民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探究了应对策略。民宿,尤其是乡村民宿总体呈现明显的城市化倾向。周玲强、黄祖辉在《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指出一些开办农家旅馆的农户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盲目学习豪华饭店改善硬件设施,从而陷入了城市化误区。

除了接待设施的城市化倾向,学者们也普遍发现民宿文化内涵缺失以及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不足。例如,王显成在《我国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中指出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载体,在发展中存在着缺少规划、破坏乡村地景风貌,缺乏农村文化内涵,缺乏前瞻性、整体性的地域整合规划。

周琼在《台湾民宿发展态势及其借鉴》中写道目前,台湾民宿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品牌产品。台湾民宿经营者在创意主题风格上,往往能整合当地自然、文化、产业、生活等资源,形成极具创意的主题、特色,以及具有景观美学概念的民宿产品。如温馨家庭、怀旧复古、田园乡村、原住民风情、异国风情、人文艺术等 主题创意产品。从地方特色看,也有垦丁的南洋异国休闲风主题、台北九份的矿山小镇怀旧主题等,多样化的民宿产品,满足了旅游市场上的多元需求。中国大陆的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可开发形式多样的民宿,但目前各地民宿产品同质化、小规模经营问题比较严重,民宿形式、质量、标准难以形成共识,导致产品单一、吸引力差,难以形成整体产业链,附加值低。大陆可以借鉴台湾民宿产品富有创意、活泼、多元的特色,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和古村文化等人文元素,在建筑风格、专业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融合地方生态、人文等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旅游文化,丰富民宿文化 内涵,提升和展现民宿的文化品位。

以上三个方面内容分别从景观环境、人文特色、旅游产业介绍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至于是否能有一条主线将其关联起来,或着重于哪一点开展接下来的课程设计,还需在场地调研结束后论述。

文 献 综 述

本文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有关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期刊、学术论文、专业性网站以及相关的评论文章。

1、选题背景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焦点是关注乡村、 关注农民。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其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就是美丽乡村建设,这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最终归宿。

江宁区作为南京市的近郊区,提出了”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田园化和山青水碧生态美、科学规划形态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三化五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该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2012年以来,江宁启动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建设,推出以世凹桃源、石塘人家、汤山七坊、朱门农家、东山香樟园为代表的”五朵金花”,2013年该区完成谷里#8212;横溪#8212;江宁和汤山东西两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规划,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以上。至2015年,谷里#8212;横溪#8212;江宁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基本建成,创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以上,预计2017年汤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基本建成,全区将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以上。江宁区力争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成”美丽中国”标志区、样板区。

位于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的上范村、兴范村,是江宁美丽乡村启动区的核心片区,其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资源。南邻龙山水库、西接牌坊水库,四周茶山、竹林环绕,环境优美。本次毕业设计将对其进行景观环境整治,利用当地茶、山、林、水等资源,依托片区幽静气质,通过塑造乡村风貌、完善生活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完善乡游业态,打造”根植于青山绿水、留得住记忆乡愁”的精品民宿集聚区、美丽乡村4.0的示范区,成为向世界展现”新中式乡野生活方式”的窗口。

2、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实践研究

(1)乡村生态景观建设

在这些研究和经验中,生态景观无疑是一个实现”美丽乡村”目标的重要领域。然而,现实中我国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中,由于部分官员和村民对乡村景观特征的认识不足,审美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生态景观建设方法、技术以及相关制度等因素,新农村建设和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很容易导致乡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污染加剧、乡土风貌受损严重,出现”千村一面”的不和谐现象,与”美丽乡村”的目标背道而驰。

依据张茜等人的《”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生态景观问题及对策#8212;#8212;对全国乡村生态景观问卷调研结果的思考》一文可知,总体上调研村庄对自身发展的情况并不满意,尤其是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乡村生态环境方面。而在调研村庄中,约有一半认为本村无特色,村庄特色的缺失意味着乡村景观的同质化,”千村一面”现象严重,也反映了乡村的自我认知不足。村庄特色的识别对于村庄发展策略意义重大,应加大地方和基层对村庄特色的认识,积极识别或重建当地的特色,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借此推动当地的发展。

吴 灏等人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中写道,乡村景观建设应是一种生态景观建设,遵循生态学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的生物群落绿地系统,形成一个乡村范围的生态园,实现生物多样化的长期共存。在乡村景观建设中,保护保存完好的自然斑块,改善恶化的残留斑块,融入引进的斑块,构建具有生态结构功能的景观斑块。

(2)解读乡土景观

俞孔坚在《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一文中指出,解读乡土景观有助于我们在规划设计中更好地思考该怎样尊重人.该怎样体现和满足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的需要。俞孔坚在《寻常景观的诗意》中写道如果把异常景观和奇特景观作为设计的追求,虽然那样可以一鸣惊人,可以令人难望,可以成为纪念物和标志物。但是事实上,寻常景观是充满诗意的,就象白话文可以写出最优美、最动人的诗歌一样。

黄昕珮在《论乡土景观#8212;#8212;《Discovering Vernacular Landscape》与乡土景观概念》中写道乡土景观是有生命的文化景观, 是包括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不断演化的整体系统, 这是理解”景观”的基本出发点, 突破了一般对于景观的非生命性理解方式; 乡土景观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不可见”性, 导致了以往文化景观认知与实践中”乡土性”的忽视, 从而带来种种危机。据此可知景观应为当地人的生活而设计:解读乡土景观是规划和设计景观的前期过程,它使我们能够更为透彻地、更深层次地了解地方的行为和景观特点及风俗,更深层次地把握我们设计所要面对的参考系。因而,我们也会尊重地方人的行为特点和禁忌,不会只为自己的理念而设计,而是为地方人的生活而设计。

拉普卜特的研究表明设计者与使用者对景观的感知存在差异性,以致设计者预期的效果可能不为使用者所察觉;如察觉了,却不被理解;即使在既察觉又有所理解的情况下,却又可能被使用者所抵制拒绝。因此景观设计应包涵感情与态度的交流:解读乡土景观是规划设计者与地方居民交流情感与态度的过程。

(3)民宿旅游发展

蒋佳倩、李 艳《国内外旅游 ”民宿” 研究综述》里写道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部分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中国大陆民宿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偏重住宿的 ”家庭旅馆”; 二是偏重餐饮的 ”农家乐”。这些旅游接待设施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自身服务项目的多元化使其本身已不仅仅局限于提供住宿等服务。

国内许多学者对于 ”民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探究了应对策略。民宿,尤其是乡村民宿总体呈现明显的城市化倾向。周玲强、黄祖辉在《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指出一些开办农家旅馆的农户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盲目学习豪华饭店改善硬件设施,从而陷入了城市化误区。

除了接待设施的城市化倾向,学者们也普遍发现民宿文化内涵缺失以及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不足。例如,王显成在《我国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中指出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载体,在发展中存在着缺少规划、破坏乡村地景风貌,缺乏农村文化内涵,缺乏前瞻性、整体性的地域整合规划。

周琼在《台湾民宿发展态势及其借鉴》中写道目前,台湾民宿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品牌产品。台湾民宿经营者在创意主题风格上,往往能整合当地自然、文化、产业、生活等资源,形成极具创意的主题、特色,以及具有景观美学概念的民宿产品。如温馨家庭、怀旧复古、田园乡村、原住民风情、异国风情、人文艺术等 主题创意产品。从地方特色看,也有垦丁的南洋异国休闲风主题、台北九份的矿山小镇怀旧主题等,多样化的民宿产品,满足了旅游市场上的多元需求。中国大陆的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可开发形式多样的民宿,但目前各地民宿产品同质化、小规模经营问题比较严重,民宿形式、质量、标准难以形成共识,导致产品单一、吸引力差,难以形成整体产业链,附加值低。大陆可以借鉴台湾民宿产品富有创意、活泼、多元的特色,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和古村文化等人文元素,在建筑风格、专业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融合地方生态、人文等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旅游文化,丰富民宿文化 内涵,提升和展现民宿的文化品位。

以上三个方面内容分别从景观环境、人文特色、旅游产业介绍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至于是否能有一条主线将其关联起来,或着重于哪一点开展接下来的课程设计,还需在场地调研结束后论述。

参考文献:

[1]岳邦瑞,郎小龙,张婷婷,左臣. 我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学科领域及其评述[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12:1563-1570.

[2]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 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 华中建筑,2005,04:123-126.

[3]黄昕珮. 论乡土景观#8212;#8212;《Discovering Vernacular Landscape》与乡土景观概念[J]. 中国园林,2008,07:87-91.

[4]吴理财,吴孔凡.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8212;#8212;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5-22.

[5]王卫星.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1-6.

[6]周琼. 台湾民宿发展态势及其借鉴[J]. 台湾农业探索,2014,01:13-18.

[7]姚亦锋. 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J]. 生态学报,2014,23:7127-7136.

[8]蒋佳倩,李艳. 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 旅游研究,2014,04:16-22.

[9]张茜,韩乐然,赵英杰,何明婵,宇振荣. ”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生态景观问题及对策#8212;#8212;对全国乡村生态景观问卷调研结果的思考[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02:121-131.

[10]刘彦随,周扬.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02:97-105.

[11]葛蔓. 民宿在生态文化旅游中的发展路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84-9685 9714.

[12]张希. 乡土文化在民宿中的表达形态:回归与构建[J]. 闽江学院学报,2016,03:114-121.

[13]冯卫英. 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14]肖禾. 不同尺度乡村生态景观评价与规划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15]彭敏,杨效忠,朱瑞琪. 竹海旅游产品开发的体验模型构建#8212;#8212;以宜兴竹海景区为例[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06:22-26 43.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江宁区作为乡村旅游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场地,其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已达到一定效果。但针对目前国内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生态措施并没有良好改善乡村环境,景观改造不被当地居民接纳, ”千村一面”缺乏独特性,民宿城市化破坏乡村整体环境等,这些仍是我们在规划设计中所应注重的问题。

对于 当地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当地已建成金陵茶文化旅游村和茶文化博物馆,可理解为一定程度的茶乡旅游,应该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利用和合理开发。茶乡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主要以茶文化、当地的民俗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为旅游形式。本课题将深入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将茶乡旅游资源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使其更加符合人们观赏游玩需求。例如让游客了解茶叶的培养情况,参与各种茶事的体验,为游览增加娱乐性与互动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