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盐河、界港河、南川河滨河绿廊景观规划设计-4毕业论文
2020-06-07 21:27:08
南通市盐河滨河景观改造设计说明
风景园林1301 余浩瀚 1604130133
前期分析:
地理区位:南通,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古称通州。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 、现代化港口城市 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 。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条件:因涨沙冲积成洲,南通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自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改通州为南通县,1983年,撤销南通地区,设立南通市。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气候条件: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海洋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1度,全年降水量104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比较短。南通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海陆相过渡带,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梅雨、台风、暴雨、寒潮、高温、大风、雷击、冰雹等,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
政策条件:近年来南通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创建“中国绿城”的城市形象的战略目标。随着一系列工程的深化,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南通的绿城形象已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南通又充分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把南通打造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独具南方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计范围两岸周边多为城市建成区,带状的设计范围沟通了城市的新老城区。朝阳溪(中华路——北湖西三里)设计范围从繁华的市区中心穿过,两岸多为商业区和民居,已建成的绿地较多,绿化情况相对较好,景观条件丰富。二坑溪——朝阳溪连通运河临近邕江,两岸为居住区,植被条件较差。
实地考察发现问题:
道路交通:设计地块交通便利,西北邻近南通市火车站。东西两侧城市快速路通京大道和通宁大道,南北两侧为城市主干道及次干道。 地形地势:设计地块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起伏不大,设计红线内最低点和最高点高差在3米以内。 河道分析:盐河全长约5.5公里,水深1-2米。水质尚可。西段多为自然驳岸,东段多为人工硬质驳岸,中段一部分因拆迁导致河道干涸。 植物现状:景观植物多为人工栽植,沿河居住区附近还有居民开垦的小菜园,种植多为蔬菜。 周边用地:沿河南侧多为居民区,北侧少部分的商业区。中段有不分拆迁地段,内有遗留被拆迁居民开垦的一些荒地。
规划设计理念分析 :
结合上位规划的调整,南通总体景观规划提出的六大点景观设计策略,形成了未来核心区景观空间的基本架构。
本轮景观规划重点强调:营建各种互相紧密联系、可被利用的、令人兴奋并极具吸引力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流连忘返,并形成深刻的城市印象。
为了营建成功的城市景观,首先需要创造能吸引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到来的空间环境。不管是你是单身还是已有家庭;是孩子、青年还是老人,都能在城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片天地。
规划在布局景观空间时还强调与城市用地和功能的结合,充分考虑各类空间互相之间的逻辑性和联系性,对应相应的城市功能类型布置与之相适应的特色景观空间。并将南通的历史和文化融合其中,向人们展示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沿,时尚 现代的新城中心形象。
设计愿景 :
南通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当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一味追求效率,牺牲实在太大,原有承载活力生活的街道,市井,巷弄被两点一线的冰冷的街道所代替。使得人与自然,城市与水岸,过去与将来,历史与文化一下被所谓的高大上的城市化切得支离破碎。
设计目标是提供南通市一个兼具生活,工作,娱乐,休闲功能的场所。该设计旨在将盐河打造成一条贯穿南通历史文化、过去与未来的亲民河流。依托南川河,构建与南通发展相适,与交通衔接良好的绿色生态系统。通过对景观的改造与提升,呈现出自然生态景观。在满足南通人民对绿化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其文化休憩功能,展现河道的魅力,与现代化的南通形成完美的整体。希望盐河在本次设计后能利用本身景观基础,更好的展现出场地的活力和服务能力。为周边吸引人气,提升土地价值,以带动区域发展。
节点一设计
盐河九里香堤居住区段改造设计
设计思路:本场地的服务人群主要是周边居民区的居民,因此在改造设计中主要需要满足居民茶余饭后的活动,休闲,交流等需求。本次改造设计在该区域内设置小型广场和亲水平台,步行桥等活动场地,对原有建筑进行升级改造,设计了有储水功能的种植屋面,节约了场地内景观用水的消耗。同样对漫步道也进行了提升和优化,将整个场地连接起来,联系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整体。相信在改造完成提升了景观效果后,可以吸引更多周围的人流,从而提升场地的人气与活力,形成良性循环。
在北岸设计了小型广场,并在其中放置环抱型长椅。 蜿蜒的曲线形成了一个个内凹空间,供人们茶余饭后在此进行聊天,运动等活动。对场地内需要保留的建筑进行升级改造。种植屋面减慢雨水的流失并将其收集起来,可作为景观用水,也有助于建筑的保温隔热。体现场地的生态特色。在小广场和居民区间建立一条公共通道,可以将周围的环境资源形成一个整体。人们在此散步,遛狗等。可使区域内充满活力与人气。
本场地内原有驳岸形式为软质自然驳岸,滨水绿带及水体水陆相依,生态环境较为良好。在设计改造中,将驳岸改造升级成生态驳岸。生态驳岸,有多种形式,其共同的的特征是具有“可渗透性”特点,同时具有符合工程要求的稳定性和强度。生态驳岸可充分保持岸线两侧水陆之间的水气交换和调节功能。更重要的是,生态驳岸的多孔性和丰富的形式、有利于淤泥附着的纹理,使岸栖生物具有了适宜的栖息条件,从而为人工营造岸边水体中的湿地水生植物群落,进而培育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驳岸用复合材料构筑,石材、混凝土构件等材料硬度高,能经受较强水流的冲蚀,保证驳岸的稳定安全。由这些材料、构件组成的驳岸具有许多空隙和缝隙,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并成为水陆间生态流的交换通道,又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居空间。
简洁的步道系统,使人们能方便的穿越各类景观空间。尽量采用自然的材质,例如石块,碎石,砂石及木材等。 布置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座椅,材料具有耐久性。 室外照明注意明暗的对比,道路照明在保证安全性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按弱的照度布置,保持场地内自然的氛围。
节点二设计
盐河中段(拆迁地段)改造设计
设计思路:本设计地块内存在拆迁地段,生态情况和景观情况需要特殊手法处理。在设计改造中,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对环境进行修复,与景观相结合,打造一个特殊的景观区段。同时将场地内存在的建筑废料利用起来,打造一座小型展馆,进行废料回收的科普,给人们关于拆迁废料处理问题的启发,推动人们思考环保问题。 整个场地设计成植物园的形式,种植多种植物,植物园内地形较为丰富,这样的作法有利于合理安排不同分区,而且可以形成局部的小气候。并且在动土方量不大的情况下,以略高于视线的土丘分隔视线,组织空间,形成了适应植物不同生态要求的展览区,增加了游览乐趣,给人们美的享受,还可以从中学习到植物的知识。 由于拆迁施工原因,河道受到了破坏,有部分河道干涸,河床暴露在空气中。这对于河道生态的影响十分严重,在设计中引用生态河床概念,试图修复河床,改善水质,增强河水自净能力,以恢复河道本来面貌,并得到提高。
环保是我们一直在提到的话题,这块设计场地是由拆迁地块改造而来,所以在场地中心建立一座小型科普展馆。面向社会公众及青少年学生开放,馆内展品展示拆迁时产生的建筑废料如何重新利用,并设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让参观者加深对建筑废料对环境影响的了解,进而激发人们对该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以达到促进人们环保意识加强的目的。
场地内设计了植物园,通过加固滩岸、改良土壤、恢复植被等手段,原生湿地生态得到恢复,野生动物也将被吸引而来。疏林草地、湿地风光,水生、陆生的奇花异草和四季变化的色彩美景,给人们亲近自然提供戏水、亲水的空间。在平面上水体和地形都呈现了自由的曲线形,在立面上曲线的草地堤岸延伸到水里,水面倒映出水边的景观,体现了人工曲线和自然的有机结合,人工塑的优美曲线地形配以曲线的水系,让人耳目一新。 在受到污染的河道,氮磷化合物、重金属化合物大量沉积于底泥中,一旦受到搅动,会重新被释放到水中,造成持续污染。生态河床采用生态垫等覆盖于受污染的底泥上防止污染元素再次释放到水中,在生态垫上安装人工水草等,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附着点,并增大微生物与水中悬浮有机污染物接触的面积,增大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的能力,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生态河床恢复采用石笼网箱:笼子石头缝隙间的淤泥有利于植物生长,可与周围自然环境熔为一体。并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防止由流体静力造成的损害。施工简便,不需特殊技术,只需将石头装入笼子封口即可。
本地植物更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强抵抗病虫害能力,因此湿地生态修复使用本地植物。沉水植物:绿叶水葱、茭白浅水植物:东方香蒲、野芦苇、野慈姑、毛苔草。浮水叶植物:芡实、萍蓬草、水芹。湿草甸:紫莞驴蹄草、拳参、毛莨、拂子茅、假苇拂子茅、菭草狼尾草、白茅。
修复后的湿地成为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觅食地,包括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如蝙蝠、地鼠,鸟类如水鸟、涉禽和滨鸟,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
盐河东段改造设计
设计思路:设计场地处于居民生活区和商业区的交汇处,所以白天场地的使用人群主要为前来逛街的顾客,晚上场地的使用人群主要为周围居民。考虑到商业区人流量大,休憩空间不足的现状,准备在场地内设计亲水平台,并设置桌椅,给人们提供逛街之余休息的场地。而到了晚上,附近的居民也可以在场地内活动,健身,下棋或是聊一聊天。
亲水平台广场的建设,将作为盐河沿岸生态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生态性游憩功能。盐河是平台广场建设的自然环境背景,对水的亲近——亲水性这一景观特质应以临水的驳岸平台、充分近水的活动来展现,使水作为游憩的一部分,真正融入盐河沿岸滨水景观中。南通是江南水乡,对此文化特质的诗意转化提炼并融入到滨水景观廊道设计中,更能突显水乡文化的气韵与文脉。 同时广场作为城市商业区的景观设置,与商业环境相互传动,互相服务。
水景驳岸的处理的目标是因地制宜的营造出宜人的亲水空间,发挥水景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水景驳岸必须结合周围环境的艺术风格,而不是简单胡乱的堆砌而成。本次设计的亲水平台注重人的参与性,考虑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给人们提供更多能直接接近水面的空间,使人们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
本场地内铺装采用可渗透性铺装。通过铺装表层下渗水层的过滤,水可以渗透到泥土中。主要园路、铺地采用灰色陶土砖。主要木平台采用防腐木铺地,体现了河道的生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