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基于自然教育的环境解说系统规划设计3毕业论文

 2021-12-17 23:16:27  

论文总字数:3151字

方案背景与定位

1.1区位分析

绿水湾湿地位于南京江北新区中部沿江地带,整体呈条状分布,长度约11公里, 面 积 约 1724公顷。

土地利用方式以农林用地为主,植被茂盛,是众多鸟类鱼类的栖息地 。

1.2上位规划

绿水湾作为江北新区与长江的重要交界面,是未来江北新区城市形象塑造的特色平台,以及生态文明展示的重要窗口.

1.3 动植物资源分析

动物:初步统计记录鸟类有119种,常见的鸟类有鹭类、鸻鹬类、鸭类等,其中候鸟以赤麻鸭、凤头麦鸡、林鹬和鹭鸟为常见种,留鸟主要有伯劳、鸬鹚、绿头鸭、斑嘴鸭等,由于围垦和养殖鱼塘的影响,原生江滩湿地面积衰减,目前鸟类主要在基地东北部的芦苇沼泽觅食和栖息.

自然教育建议:选择国家重点保护湿地鸟类和江滩湿地典型鸟类(赤麻鸭、凤头麦鸡、林鹬等)为重点吸引目标,通过鸟类栖息地的构建和保护,包括深潭浅滩、湿地疏林等鸟类活动和觅食场所,丰富鸟类特色景观,开展科普教育、观鸟等活动。

植物:绿水湾植物包括人工栽种植物和乡土野生植物,其中野生植物以水生、湿生的草本植物为主,木本植物种类较少,人工栽种植物以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居多,临近江堤种有人工林。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种类繁多,主要有芦苇、香蒲、水花生等;木本植物以人工栽植的杨、柳树和刺槐为主。1.4 历史人文分析

绿水湾位于江北新区滨江段,是南京长江城市段的下游江滩湿地。在绿水湾浮现的不同时期,其上留下了多样的发展印记。

方案构思

2.1设计理念

把绿水湾场地与自然教育中的春种秋收结合一起,对整个场地进行划分,使得绿水湾的自然解说系统化。

人居 :展现湿地与人居环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祥和、温馨、生活)。

生态 :零距离展现湿地动植物生境(有趣、互动、生气)。

文化 :勾勒那些激发我们千年文化灵感的元素(诗意、甜蜜、灵性}。

2.2总平面图

建立步道解说系统,把整个绿水湾湿地公园的场地步道划分为:健身步道,科教步道,风景步道和联系步道。把场地的各个地方资源联系起来进行科普解说。

2.3步道系统分析

湿地公园步道系统的建设,提供公益性质的户外游憩区应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要的应对措施之一。从实践和标准两方面致力于我国国家游憩步道的建设,保护湿地的自然文化遗产,从而满足公众的户外游憩、环境教育需求。 

自然教育课堂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 从教育形式上说,自然教育,是以自然为师的教育形式,人,只是作为媒介存在。自然教育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合理的教育过程、可测评的教育结果,实现儿童与自然的有效联结,从而维护儿童智慧成长、身心健康发展”

3.1自然教育中心设计

以绿水湾场地原有的由场地原有道路与地形将绿水湾湿地公园分为5大块1.圩村田园景观2.江滩湿地复原区 3.绿水湾滨水景观 4.渔场野渡景观区

5.生态修复与复原区,建立以自然教育中心与八仙馆为两核核心景观解说场地。

3.2湿地水净化教育

生态示范: 打造内河人工净化湿地的——湿地水系科普教育系统,净化水质的同时创造丰富的景观体验以人工湿地塑造水质净化系统。人工湿地经过沉淀、曝气加氧,土壤和植物及微生物的净化,在缓慢流经湿地的过程中,得以净化至III 类净水,供田地里的景观、浇灌和冲洗用水在水系基础上创造丰富的溪谷景观内河谷地的地形与两岸的乡土乔木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相对幽静的溪谷景观。溪谷纵向由上游而下,蜿蜒曲折,空间开合多变;横向自陆而江,一波三折,在狭窄的断面上,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低成本维护的公园管理模式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利用自然的调节和净化能力来治愈工业时代留下的污染。

3.3湿地森林教育

保护和恢复江滩湿地: 结合水位变——植物化和岸线设计塑造滩涂湿地生境保护和恢复自然原生湿地增强原生滩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动植物

提供多样性生境,为水生动物提供避难和繁殖场所。防洪堤外生态化处理以生态化石笼和植被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应在生态型的水岸边界。塑造江滩湿地特色——芦苇景观带江堤上大面积种植芦苇和各类野花,乡土茅草,形成连续的自然芦苇景观带,营造清新的野趣。

修复策略点

① 打破部分鱼塘之间塘埂,融合成为大片湿地,改善水文条件

② 部分区域营造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结合的湿地种植节点

③ 塘埂上种植乔灌木,为鸟类提供筑巢场所

④ 设置鸟桩,为鹭鸟优化栖息觅食环

杨树生态型

长时间种植杨树导致地力下降 ,杨树的根际化感作用导致其它植物生长不良,土地生产力不能维持高密度杨树林林下灌草层缺失, 水土保持能力差

均一的树种导致的生境多样性低使得杨树纯林更易遭受 病虫害 ,生态系统脆弱物种的单一导致 食物链关系变化 ,一些本地物种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

杨树 寿命较短 ,平均30年后就进入衰退期。

景观性:杨树纯林全年景观过于统一,缺乏变化;冬季时景象萧条,缺乏生机,整体景观效果差。

健康:杨絮具有一定致敏性,过多杨絮危害人体健康。

水八仙课堂与学农教育

4.1水八仙教育课堂

水八仙科普展示馆共分为八个部分,以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展示水八仙生长、采收、加工等过程,生动地诠释了水八仙的自然、文化与美食属性,是青少年观赏、学习、体验、互动于一体的立体教育基地.

水八仙种植区: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菰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活动体验:水八仙“种、收、观、学”及互动采摘为主题,包含青少年水八仙科普教育,在体验劳动中学习到自然,了解水八仙的植物性。

4.2学农教育

稻-鸭”共作生产模式所需的鸭舍设施极为简单,只需在田边建一简易棚舍和料槽,供鸭群休息、过夜及采食。同时在稻田四周围上一塑料网或栏栅,使鸭子在围网内部的稻田之中生活生产。在实际生产操作中,鸭于白天被放出到田中觅食,夜晚回到棚舍补饲。

“稻一鸭”共作生产的投资很小,鸭的成活率也很高,一般可以达到98%以上。同时“稻一鸭”共作生产中不用化肥和农药,生产的稻米被誉为绿色有机大米而在市场上被追捧并获得良好的经济价值。然而“稻一鸭”共作的推广规模仍然很小,在整个养鸭产业中比重很低。

4.3湿地江滩生态分析

保护与修复丰富多样的生境类型如光滩、芦苇荡、湿草甸、江滩森林、陆地林地等。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环境.降低生态风险,维持与提升长江江滩生态的自然化程度。营造动植物生境,打造栖息地和国家保护鸟类栖息地。

个性化教育原则

本土性: 利用在地自然、人文记忆,充分将场地精神融入生态策划中。

主题性: 立足“全球 本土”视角,从不同新维度展现多样湿地生境。

话题性: 通过媒体创造公共推广、公众喜爱的营销内容,多以湿地典型可爱目标庇护动植物出现。

保护提升长江原生江滩湿地,为长江生物提供可控的湿地生态庇护所,以期成为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全生命周期或部分生命周期的生活场所。

园林1601 孙丽云

2020.06.05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15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