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南艺后街景观街区改造(七)毕业论文

 2021-12-18 16:11:34  

论文总字数:3347字

摘 要

【关键词】滨水空间,文化产业,科教,无障碍

正文

1.前言

针对目前文化休闲艺术街区的定位,南京艺术后街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是由于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制约。一是该街区现有的文化业态既不是优势产业,也不是新兴产业,短期内该街区不可能成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现代创意产业集聚区;二是该街区暂时引进不到有有影响、有效益、有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其文化创意产业只能限于起步阶段;三是其自身及周边的丰富资源:街区北部的软件园,南部的现代创意园以及其独特的秦淮河石头城历史文化资源,要求其做到延伸与错位发展,对街区的规划要求更高,四是街区没有足够的停车空间,这对场地人流产生了直接限制。

对游客来说, 舒适 、安全和保障、户外空间的易于通达以及接触不同文化风貌的机会正越来越成为游客外出旅游的重要目的。那些使城市不断蔓延的经济模式显示出,通过将人群和商业区乃至新的邻里联系在一起,那些新建道路和停车场将为它们自己的作用而付出代价。本课题为改造性项目,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查阅书籍、设计实践的过程及方法来对南京艺术后街进行街区景观改造,探索更创新的改造方式,最终加强河岸两侧景观的联系,提升场地交通可达性,促进街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滨水街区文化创意产业改造发展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2.项目概况

2.1基地位置

南艺后街位于草场门至定淮门的秦淮河东岸,为南京秦淮河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水木秦淮商业步行街,分A、B、C、D四栋建筑。项目占地约30公顷,其中商业建筑面积约为1.9万平方米。项目基地东侧是南京艺术学院校区、江苏科技馆、电视塔以及古林公园,西侧是南京市龙江小学/鼓楼中等专业学校/宁海中学分校/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等中小学校区以及一众居民社区,秦淮河沿岸向北是小桃园,向南是石头城遗址公园。街区的定位是文化休闲娱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入休闲娱乐产业的同时要注重文化性,注重与整个文化产业链的串联,充分糅合场地周边自然、人文资源。同时作为滨水空间,街区也应注重两岸景观的互补,并提升街区对于大众的交通可达性。

2.2周边现状

项目基地为沿河岸长条形体块,规划后以文化商业产业为主其中穿插文化娱乐休闲区域,延秦淮河东岸与小桃园、石头城遗址公园串联在一起形成秦淮河文化产业链,也串联了秦淮河沿岸的绿色滨水步道。但是该街区暂时引进不到有有影响、有效益、有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其文化创意产业只能限于起步阶段;其自身及周边的丰富资源:街区北部的软件园,南部的现代创意园以及其独特的秦淮河石头城历史文化资源,要求其做到延伸与错位发展,对街区的规划要求更高,目前街区没有足够的停车空间,这对场地人流产生了直接限制。

3.设计概念与策略

3.1设计理念与构思

此次设计需要在现有的规划设计基础上,结合区位历史文化、沿岸景点资源来规划和设计宏观、微观的街区景观。城市滨水空间改造与更新规划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 考虑到滨水街区景观在城市整体滨水景观中的重要性,设计中与秦淮河滨水步道的串联也至关重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街区,人流对街区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街区景观改造中,为增加场地停车位,两岸交通联系的可能性将作为设计改造的主要方向。

3.2设计目标与定位

3.2.1打造一条滨水景观带:串联秦淮河岸滨水步道,结合滨水做建筑前景观设计,营造城市空间延至水岸的绿色视觉廊道,放宽滨水步道面积为无障碍设计提供便利,岸线回退部分结合高差做浅滩步道。

3.2.2打造两种功能分区1.科教:①区靠近科技馆,电视塔以及后街画室,可结合科技,绘画艺术做景观元素,室内可做互动性科教馆(参考泰州科技馆),与江苏科技馆延伸错位发展。

②区靠近古玩街道,可结合瓷器玉器元素做景观设计,室内可做互动性展览馆。③区景观可结合南京历史与秦淮河石头城文化,室内做博物馆和书屋,与东南侧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延伸错位发展。这样由南至北的流线不仅串联了主要的科教片区,也串联了从古至今的时空,科教功能更加全面

2.商业:①区位于两个科教区之间,保留原有的古玩售卖,建筑景观可结合两边元素做休憩餐饮空间。②区位于场地左侧景观带下部较宽敞位置,也是西侧人群流通的必经之地,结合滨水做商业集市带。

3.2.3三条主要通行路线(从上至下)①主入口,连接南艺西门与滨水景观带,为场地与江苏科技馆片区的延伸错位发展提供便利.②两岸廊道,连接龙园北路与滨水景观带,为西岸学校进行科教活动提供便利通道,同时西岸增设停车场为西侧来车服务,解决场地停车困难问题。③南侧主入口,连接东侧大学校区

3.3设计原则

1.尊重场地自然现状,在构建“海绵公园”和建设“生产性的低维护景观”两大策略的背景之下集科普教育、文化、商业等为一体的带状功能体验公园,2.创造富有弹性的体验空间和社会交往空间,实现了景观的社会弹性。形成一个能够延续场地记忆,留住历史文化的生态型低维护的景观公园。

4.设计成果

4.1总体布局规划设计

本次设计结合有效合理的城市设计手段,通过利用水体特征、突出滨水空间特色得到高品质的滨水区空间形态,让滨水区中独特的自然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针对场地西侧众多中小学及其带来的特殊群体(中小学生),为场地内的商业建筑赋予科教功能,辟出儿童活动空间,场地东侧根据商业建筑体主要分为五个功能区,其中两个以科教为主,一个以商业为主,一个将科教与商业结合,还有一个则是儿童活动功能区;场地西侧下部较宽敞区域设有一个带状的露天商业区。

根据公园用地周边的交通特点,园内道路的规划已安全舒适为原则,并与公园的规模相一致,园路主要分为三级:公园一级道路、公园二级道路、公园步道。其中一级道路:路宽4—6米,主要以行驶速度缓慢的环保游园电瓶车为主。同时为公园养护通道,采用导向性和可识别性较强的铺装。二级道路:以 2—3米宽的步行道为主。主要连接各个景点以滨水步道为主要特征,采用丰富多样的铺装材料和样式。步道宽1.5—2米,是公园中的游览步行小道以及滨水步行道路,通向公园内的每一个景点,路面形式变化丰富。

4.2绿化设计

此次设计绿化设计的有二,一是屋顶花园绿化,屋顶绿化通过建筑顶部向下的斜坡与建筑前的大草坡相衔接,形成大片的自然的不被切割的绿化空间,二则是在层次丰富的景观桥上,通过折线切割升降桥面空间,道路以外的桥面做绿化铺设,通过岸边的水生植物使人造景观桥与秦淮河道得到很好的衔接。

5.结语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水的亲和与城市中人工建筑的硬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是人与自然之间情结的纽带,是城市中富于生机的体现。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潜质,提高了城市的可居性,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平台;在城市形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历史文化、教育科普等各方面的综合,做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347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