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龙脊梯田小寨村灾后生境修复规划毕业论文
2022-01-13 20:47:01
论文总字数:6147字
摘 要
在景观作为蓝绿基础设施的学科大背景下,很少有人提及景观需要兼具防火功能。在仅有的文献和案例中,火灾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原因在于,人们不注重火灾前的防范,而过多的关注在火灾发生时材料的防火性和火灾发生后重建的便捷性。因此,为了提高中国传统木制建筑作为主要民居村落的防火韧性,本次设计提出了一种景观作为防御性生存机制的模式,即景观空间从微气候入手,减少火灾发生可能性。同时,这些景观空间伴随自然一起演变,兼具生产和生活功能,最终成为村落不可或缺的肌理,形成当地居民与自然共生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机制。
关键词:景观 防火 韧性 介入
Landscape as defensive survival mechanism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landscape as 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few people mention that landscape needs fire prevention. In the only literature and cases, the fire problem has not been fundamentally solved. The reason is that people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before the fire, and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fire prevention of materials and the convenience of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fire.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ire resis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ooden buildings as the main residential villages, this design proposes a pattern of landscape as a defensive survival mechanism, that is, landscape space starts from micro-climate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fire. At the same time, these landscape Spaces evolve together with nature, have both production and living functions, and eventually become the indispensable fabric of the village, forming the survival wisdom and survival mechanism of local residents and nature symbiosis.
Key Words: Landscape; Fire prevention; Resilience; Intervention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引言………………………………………………………………………1
第二章 场地概况…………………………………………………………………1
2.1孕育着与自然共生的生存智慧……………………………………………1
2.2 时刻处于自然灾害的威胁………………………………………………1
第三章 设计内容…………………………………………………………………2
3.1第一道防线——墙的介入…………………………………………………2
3.2第二道防线——从建筑单体到组团的空间格局改变……………………3
3.3第三道防线——向心环的凝聚………………………………………………3
结语…………………………………………………………………………………4
参考文献……………………………………………………………………………4
致谢…………………………………………………………………………………5
第一章 引言
近十年,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上升,其中火灾是对人们生命和财产造成最大危害的灾难之一。虽然消防设施得到大范围的覆盖,但人们在大型火灾面前仍然束手无策。国内外主要学者的研究成果相似,主要设计内容覆盖火灾中和火灾后,如设置防火池,防火墙,建筑增加消防喷头和设置植物隔离带等,但火灾前的防火设计领域仍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
本次设计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试提出一种设计框架,以火灾发生前,中,后为顺序建立起三道防线,尝试从微气候,建筑,水系,构筑物等多个角度对村庄进行介入性改造,改造后的空间能够随自然生长演变,成为乡村肌理的一部分。其次,借鉴这种设计思路和方法,尝试为灾害易发生地区提供具有普遍性,易推广的的策略。
第二章 场地概况
2.1孕育着与自然共生的生存智慧
桂林龙脊降水充沛,稀有矿产资源丰富,富有智慧的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农耕生活,孕育了独特的具有壮族村寨特点的人文景观和壮观的梯田农业自然景观。
其中,当地居民所居住的木制干栏式民居是龙脊镇人文景观的典型代表:民居通常三层高,架空的底层空间通常用于饲养家禽和堆放生产生活用具,二层为主要的日常生活起居空间,顶层则用于储存日常用品及粮食。这种建筑形式正是这里的人们与自然漫长的相处中形成的生存的智慧的体现:当山洪和泥石流发生时,架空的底层空间可以让山洪和泥石流顺利通过,同时底层被淹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微乎其微。
自然景观方面,龙脊梯田则是农业文明,生产工程,大地景观和民俗遗产集一体的典型代表。面对陡峭的山地,原住民开拓出阶梯状的种植空间,是利用智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2.2时刻处于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这里,人类生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频频遭受着各种威胁。由于家禽的减少和村寨旅游经济的发展,村民们将原本架空的底层空间用砖瓦围合封闭了起来,原始建筑风貌得到破坏的同时也使得建筑丧失了弹性应对山洪泥石流的功能——无法顺利流向山下的地表径流对整个村庄造成了更大的威胁。梯田也因为无休止的耕作导致了土壤板结,严重盐碱化和农药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梯田生态环境和产出能力不断下降,农产品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加。同时,靠血缘关系维系的村寨关系纽带也在慢慢弱化……
2018年9月30日的一场大火是龙胜县遭遇过的最大的一场灾难,小寨村29座古老的木制民居毁于一旦。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火灾所释放出的大量能量,使得小寨村片区内大量动植物的死亡,当地生态系统遭到重大创伤。但是,作为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火在破坏生态平衡的同时,也会使得生态系统进行新的更替,促进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如,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气体和无机物会为当地的土壤增添新的养分等。
灾难过后,痛定思痛,我们要思考的是火灾能为未来的村寨发展提供怎样的机遇。在本次设计中,通过梳理村寨历史,希望能够利用与自然相处的智慧,思考出如何利用火灾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创造新的生产生活模式的同时,让景观成为基础设施,成为下一次灾难的人类保护伞和当地文化传承的守护者。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61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