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森林步道系统与自然解说系统规划设计7毕业论文
2020-04-16 16:37:35
摘 要
本次设计题目为老山森林步道系统与自然解说系统规划设计,主要的设计对象有两个为森林步道系统和自然解说系统规划设计。这两者间本就是相互作用的,森林步道系统中必须完美融入自然解说系统,只有这样,森林步道的独特性和自然性才能完美体验出来。本次设计选择在百子岭水库附近建立自然教育中心,以自然教育中心为核心在水库周边建立完整的自然教育系统以及恢复水库生态系统。关键词:老山;步道系统;自然教育;栖息地;解说系统
一.项目概况
地点位于南京市浦口区中部的老山林场,课题要求为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以自然游憩地步道系统分类为基础, 从地质地貌导赏、动植物资源考察、景观序列组织、景观节点布局、线路选择、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等方面, 规划设计几种典型步道与自然演绎中心,完成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环境教育课程设计。由于我国森林公园缺乏环境教育体系,缺乏政策支持,导致环境破坏的不断发生。环境教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为了展示万物的自然运作,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控制自己的行为,有助于维持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对青少年来讲,自然教育的缺乏更为严重。目前国内自然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关系还不够成熟,因此,全国性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生态旅游的普及成为推动自然教育的有力工具,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二.设计概念
由于此次课题主要内容为自然演绎中心的设计,所以自然演绎中心位置的选择尤为关键。通过对老山的实地调研发现水墨大埝、张冲水库和百子岭水库这三个点的周边拥有较丰富的资源,可以作为自然演绎中心的选址。然后通过最老山上位规划的解读包括定位分区、旅游分区、分类保护区分区、基础设施分析、用地性质分析和游线分析,选择了通达性较高、景观性极佳、山水资源丰富的百子岭水库作为设计的选址。
百子岭水库水质清澈,水源涵养极好,水储备量大,并且有已经建成的观景大坝和一些零散小亭子,及其适合通过“水”来做文章。百子岭水库周边山林资源也非常丰富,山林植被茂密,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远远望去、碧水青山美不胜收。其次,场地现状拥有大量的玉兰树,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等不同种类的都有,并且正好就在水库的入口处,是一个天然的独特的入口景观,再搭配几条观花小径。就自成一处景点。
再次,场地平地较多,非常适合自然中心馆的建设,大大减少了土方量和工程量。百子
岭水库的通达性也较高,南接老山10公里健身步道,东靠G40国道,北接X203县道,
交通便捷,无论是开车而来的家庭,还是以锻炼为目的的登山者都可以在老山中到达。
从平面上来讲,将场地划分为两部分——北区和南区。北区以原生态自然为主尽量保持原场地现状,减少人为的干预,以湿地建设为主要目标,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吸引水鸟,形成鸟类保护区。南区以自然教育馆为中心,主要以硬质铺装为主,将人为改造和活动广场集中在一起,让游客有更多娱乐选择。这样以硬地和自然的划分很好的将场地功能、空间区分与体现出来。
通过对场地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分析要素的提取,比如实地调研发现原场地的玉兰树群,设计中就可以通过树木的移栽种植建立出一个玉兰基地以及树木种植基地,可以让游客观花赏花,也可以让游客自己亲手种树,既节约了造林成本也让游客感受到了自然教育的意义。再比如老山中拥有非常稀有的中华虎凤蝶,设计中就可以以此为要素建立一个昆虫大棚养殖基地,其中以蝴蝶为主,让游客近距离观察虎凤蝶,通过虎凤蝶的稀有来建立旅游点,吸引游客到来。其次游客可以亲自参观甚至参与昆虫的养殖,亲自参与到自然活动之中,实现自然教育的目的。场地水资源优厚,水资源存在的形式也非常丰富,可以根据条件建设不同的滨水空间。老山原本就有白鹭栖息地,通过生态修复等手段,将鸟类再次吸引回来。以上的要素:花、蝶、水、鸟都是非常值得研究利用的要素。
三.设计内容
场地主要的4个设计:登山步道、湿地修复(从而吸引水鸟回归)、滨水空间设计和自然教育中心设计。
1.登山步道
登山步道主要为步道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水库的西南侧,包括盘山步道、森林小径、林间栈道以及瞭望台等等。登山步道作为山林内的一部分,它的功能与森林内部情况具有很大影响。随着老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产生的旅游垃圾加上土地挖掘严重,部分山坡土壤稀少,部分乔木根系裸露苦死从而导致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满眼望去全是荒废的土壤,极大影响了美观,而要做到山坡植被的恢复,乔灌草搭配种植是非常不错的办法。乔、灌、草搭配种植经过专家实践证明,对于治理水土流失具有非常明显的功效,乔木、灌木较多的落叶量配合草本植物的固土功能,从而拥有固氧的功能,改善土壤氧气含量,从而使得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草种萌生迅速,能快速覆盖地面,大大减少水土流失,这种方法不仅见效快,而且效益十分显著,原场地的乔木也能因此获得养分。植被恢复的同时,土壤肥力也获得恢复,实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
除了乔、灌、草搭配种植,还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抗旱保墒、块状混交等措施来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和土壤水分含量,此外还必须加强管理,特别是对游客行为的管理,解决森林垃圾问题和废弃场地的问题。
2.湿地修复与滨水空间设计
湿地修复是设计一大要点,虽然水库水质良好但是湿地面积非常小,以至于湿地生态系统无法形成,鉴于湿地对于生态保护的多种功能,湿地的修复与建设是场地建设的首要目标之一,包括水文生态系统设计,湿地岛屿的设计,湿地植物搭配等等。
场地水资源丰富,但湿地面积较小,因此设计中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扩大了湿地面积,并划分出湿地灌木区,专门提供鸟类生活区域,将场地滨水区建成一个水鸟基地,丰富了生态多样性的同时,激发了老山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了老山原有条件,来发扬老山的山水文化。
除了生态功能,滨水空间也将丰富。将滨水空间分为人为和自然两大块,其中以自然为主。在水资源较为脆弱的区设立挡墙和过渡区,在景观性较强的区域设立滨水平台,在水位较浅的地方建立湿地保护区,将空间与功能充分结合。
- 自然教育中心设计
根据场地面积大小和建筑内部空间面积大小,将建筑设计为两层,一层以餐饮区、展览区、教室区为主,主要突出自然教育观“教育”功能。餐饮区配合场地划分为室内室外两个区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展览区设置在建筑正中心,并且二楼的此位置镂空再配合屋顶的天窗,给游客最佳的展览感官。
二楼以卧室和办公室为主,和一楼“动”的空间相反,主要是“静”的空间,楼梯口处设置中庭,并在设置环形的通道来连接2楼空间。办公区的3个办公室和会议室集中在一起,方便工作人员办公。此外二楼还设置一个室外阳台,提供给游客喝茶休闲。
四.自然教育活动
场地自然教育活动非常丰富包括野营、观鸟、森林小径探知、标识牌认知、昆虫大棚养殖、昆虫标本制作、植物编织、陶瓷制作、教室教学和植树等活动。其中观鸟和昆虫养殖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鸟类和昆虫,从而进一步可以保护鸟类和益虫;野营和森林小径探知可以让游客深入自然空间属性之中,从而由浅入深的了解森林、认知森林,从而去保护森林;标本制作、陶瓷制作以及植物编织锻炼了游客尤其是孩童的动手能力,并且能让游客和自然互动起来。植树活动则不仅锻炼了游客动手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场地植被覆盖率,辛苦种植的树木也可以让旅客明白植树造林的不易从而去主动保护自然、森林。
参考文献:
[1]陈鑫峰、班勇 著,国家森林步道——国外国家步道建设的启示/森林旅游理论与实践系列[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丁洪建 著,国家步道规划(理论技术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杨锐.美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J].中国园林.2001(1):62-64
[4]孙燕.美家公园解说的兴起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2(6):110-112
[5](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著,黄经纬 译.看不见的森林_林中自然笔记
[6](美)麦克哈格 著,黄经纬 译.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7] 何森元. 探索林务局推动环境教育现况及未来发展需求[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环
境教育研究所,2003.
[8]周儒.实践环境教育———环境学习中心[M].台北:五南图书,2011
[9]苏冠华,2015,台北市阳明山国家公园步道系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