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既有住区环境景观改造 (一)毕业论文

 2020-04-16 16:37:43  

2015 届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既有住区景观开放性改造

专 业: 风景园林

班 级: 园林1501

姓 名: 王晨

指导老师: 陈妍

起讫日期:2018.12-2019.5

2019年 05 月

既有住区景观开放性改造

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逐渐从速度向质量转变,随着城市设计水平的逐步提高,公共空间将成为展示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仅带来生态破坏,也改变了社会文化和经济结构,物理环境的质量改变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是一个复杂、多维的概念空间,包含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在人口高密度集中的中国城市中,公共空间的集约化利用将成为城市设计走向新高度的表达,也是城市设计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相关城市问题的挑战。可以说,公共空间的集约化设计探索对中国城市而言具有非常实际的现实意义。

现在许多城市广场公共空间已经重建,改建,被审美化、私有化、商业化。公共空间被划分并组织起来支持消费而不是其他形式的公共生活。“因此,作为供市民大众了解复杂多样的世界和进行交流、聚会、娱乐及休闲的公共空间,就产生了各种相应的概念和形式,多元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演变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不禁思考现在绝大多数的居住区都偏向于禁止外人出入亦或出入登记,不愿向外界开放,导致居住区空间和城市空间失去联系。

因此本次毕业设计选择将居住区景观改造作为设计主题,目的主要是为了展现创新性居住区景观设计理念,通过可变公共空间概念探索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创新型设计方式与改造手段建立居住区空间和城市空间的联系,打造开放型社区。本课题主要涉及居住区设计、景观设计等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居住区空间城市空间、社会、功能等交叉领域知识的应用探索适应城市功能、人口以及活动特征的新公共空间设计实践。所选地块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金陵名人居及周边街区,红线范围西至龙园西路、北至龙津街、东至龙腾街,南至龙园北路的围合区域内,该地块呈四边形,占地面积约为75000平方米。该地块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周边包含江苏省政府、南京艺术学院、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江苏电视台等多种城市地标,空间面积有限但使用需求多样,如何在有限的公共空间内实现各种功能的共存是本次毕业设计的设计重点。因此本设计立足可变空间的研究,包括居住区公共空间空间形式和功能上的多变性,在尊重周边历史环境与建筑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延续空间肌理与空间形态,同时强化创新型的可变空间设计理念,使改造后的空间能够灵活的与周边建筑融合,塑造新型的城市空间功能,以此来达到空间最大化的集约利用。

为了构建可变的公共空间,首先我们将进行地区周边建筑文化碎片分析,也就是所说的节点选择,调查他们的分布特征,相互关系。第二,因为空间方方面面的改变,我们希望通过空间联系性来调整道路分流的主次。第三,在设计中选择与应用流线元素,调查场地及周边的历史景观文化介质,在已形成的区域范围(文化的影射区)基础上进行表达,根据不同设计对象确定不同的元素应用方式。

希望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能够在所选场地内延续南京古城的空间肌理,联结广场与周边建筑景点和居住区,使得居住区设计不再拘束于单一的设计理念,而能够将流行元素作为公共空间的可能,并能容纳不同尺度、强度的活动空间,在有限的公共空间内满足使用者多样需求,使空间的灵活可变。

目前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并在近年开放了二胎政策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导致了人口结构出现了变化,老人和儿童增加,中年人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人们都渴望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这次针对该小区做出的开放性改造消除了小区内部和外界的界限,模糊了边界的定义,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场地的活力,改善了人居环境。

在现场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区两排居民楼下有一定部分的底层活动空间,但目前仅用于停放小区居民的电瓶车。这无疑是对空间的一种浪费,底层空间具有开放空间不具备的一些优势,能为居民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可供城市居民活动的空间在不断地减少,人邻里间的关系也越发地疏远,为了能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增加居民的活动空间,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居民楼底层的半开放空间,为居民安排更多更合理的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空间。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场地中主要活动的人群及场地上产生的活动和分布的时间,做了一份统计的表格,可以看出来在上午的7-9点和17-20点人群活动比较密集。而就时长看起来,老人和儿童以及维持场地清洁的清洁工是活动人员中的主体。

在这次既有小区改造中,我们将小区作为开放型社区进行改造,使原有小区与其东北方的绿地联系更加紧密。在主要景观轴线和次要景观轴线上我们按照人群活动的分布和需求安排了不同的景观节点。在种植这方面,我的想法是能改善场地的空间舒适度,通过植被的种植,为场地活动的人提供舒适的遮阳地,降低体感温度。通过植物净化空气,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改善生活空间,花朵绽放散发香味同时调节人的情绪,减少人的压力和疲惫。通过运用适应南京地区气候的植物,利用香樟作为行道树,搭配观叶和观花植物——樱花,银杏,梧桐和紫叶李等树种,并且搭配女贞,绣球和红花檵木等灌木,营造发有层次感的丰富的四季景色,打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在现今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的情况下,人们都在寻求一个舒适的居住地,其中就包含着对社区环境的要求,一个好的环境能和居住者产生良性的互动关系。

原场地自带一个约有2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但地面的交通流线依旧紊乱,临时停车位和车辆停放依旧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在小学上下学及上下班高峰时段,道路十分拥堵,道路上的停车,家长,儿童及小贩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我们提出一个改造想法——扩建原有的地下车库。并且改善地下车库的停放秩序,在有限的地下空间内停放最多的车辆。在地面上规划出车辆临停区并且开放地下一层车库供社会车辆使用,扩建的地下二层及地下三层车库供周边小区居民使用。场地经改造后,场地上的汽车进入地下停车库,为路面的空间腾出更大的空间。汽车不进入居住区内部,使居住区内的行人流线更加自由,也更加安全,儿童在场地内活动也更加愉快。场地内还设有几段不同的健身步道,提供人们锻炼的空间。调研中,我们进入场地,发现场地绿化缺少维护已经脏乱不堪,并且公共设施老旧,流线紊乱。考虑解决措施时,我们认为可以综合两个问题进行考虑。在场地中合适的位置安排儿童活动及休憩广场供人群使用,可以将人吸引进入场地,在唤醒场地活力的同时也缓解高峰时段的道路压力。同时我们也考虑到场地的使用人群中,老人及儿童占主要人群,在设计中加入适合老人和儿童活动的区域。

在这次设计中,我通过对现场状况的调研结合人们的需求,做了该居住区——南京市鼓楼区金陵民人居的开放性改造,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改造重新界定城市公共空间与居住区的界限,为生活在这个街区的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弗朗西斯·蒂巴尔兹著,鲍莉,贺颖译.营造亲和城市:城镇公共环境的改善[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2-41.

[2]阿尔多·罗西著,黄士钧译.城市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2-45.

[3]柯林·罗,弗瑞德·科特著,童明译.拼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1-34.

[4]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4-51.

[5]王志章.知识城市: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34-46.

[6] 邹德慈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J].城市规划学刊,2006(165):09-11

[7]陈锋.城市广场·公共空间·市民社会[J].城市规划,2003,27(9): 56-61.

[8]廖方.城市公共空间危机与建筑设计概念的拓展[J].建筑学报,2007(9): 83-87.

[9]柏景,周波 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J].城市规划学刊, 2007.

[10]海伦·伍勒.人性化公共开放空间[J].世界建筑,2006(7): 45-47.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