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系列——徐州放鹤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文献综述
2020-06-06 11:06:57
本课题来源、目的、意义、国内外概况
1、本课题的来源
放鹤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之颠,为彭城隐士张天骥于1078年所建。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歇山飞檐,古朴幽雅。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山人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亭因此得名。元丰元年秋,苏轼写了《放鹤亭记》,除描绘了云龙山变幻莫测的迷人景色外,还称赞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超凡出群的隐士形象。因此文脍炙人口,被选入《古文观止》,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闻名于世。 鹤,乃古代贤士也。古有林逋”梅妻鹤子”之美谈,再有张天骥隐居之不仕之名。放鹤乃喻招贤士也。此外,关于放鹤亭,更有不少名家佳作。例如,《放鹤亭赋》、七律《放鹤亭》等。
毛泽东曾多次来此参观,并背诵《放鹤亭记》佳句:”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望西山之缺而放焉。”此亭为清末重建,匾额上”放鹤亭”三字乃苏轼手迹。在亭前,毛泽东看了乾隆皇帝题诗的石碑。他说:”乾隆这个人好题诗。”
宋代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曾多次携友游览云龙山,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名篇。先后登临云龙山的历代名人有刘邦、刘裕、苏轼、乾隆、邵大业、毛泽东、蒋介石、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李可染等。国画《放鹤亭》,李可染1945年作。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讲话精神,作为一名学习工业设计的徐州人,想进一步探索徐州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新途径,倡导文化消费,增强徐州市民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并且通过挖掘徐州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开发原创文化产品。
放鹤亭是徐州文化景点的代表性建筑,历代不少文人墨客聚集于此,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所以选取了最具文化代表性的文房四宝为设计产品,融合苏轼《放鹤亭记》文章的核心思想,结合放鹤亭的历史典故,文化作品,以及周边景物等设计元素,用现代化的审美来打造传统韵味的设计,设计出一套格调高雅、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适应市场趋向和公众需求的文创产品,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参观的同时将”文化景点”带回家,珍藏一份文化记忆,实现传递文化、弘扬传统的目的。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不再如当初迫切,人们不再满足于能用、易用的产品,而期待从产品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和找寻属于自己的归属感。情怀和认知的需要,让我们开始越来越倾向于自己的文化,倾向于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产品。
2、本课题研究目的
苏轼居住徐州时,写下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名曰:《放鹤亭记》。苏轼笔下的放鹤亭正是徐州文化旅游景点的代表性建筑,历代不少文人墨客曾聚集于此,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艺术全才,诗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其丰实多彩的文事生涯,使他与文房四宝结下了特别的情缘,流下了不少千古佳话。”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工具,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会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文人士大夫赋予了”文房四宝”深沉含蓄的魅力,”文房四宝”则成就了文人士大夫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两者水乳交融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无与伦比的意蕴,也使笔、墨、纸、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变得愈加完美和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