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元素探索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外文翻译资料
2021-12-11 22:17:36
英语原文共 12 页
地方文化元素探索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Ying Jye Lee *
摘要:本研究主要以文化与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台湾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可以继承文化、市场文化,树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研究以高雄市为例,设计问卷调查其文化形象。结果表明,高雄的代表性景观主要有爱河、石嘴湾湾、天塔、寿山、梦商城、城市聚光灯、荷塘、灯塔等。运用焦点群的方法,从代表性景观中挖掘文化元素,通过创意设计,将文化元素与生活流行产品相结合。在创意开发阶段,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创意产品进行设计。然后,利用快速原型系统制作文化创意产品原型。此外,该研究模式也可延伸至台湾其他地方发展相关文化创意产品。研究结果为学术界及相关工业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文化创意、文化元素、文化创意产品、高雄形象
1.介绍
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了众多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借助政府的政策和民间的创新能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命周期的发展。自2002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已被列为台湾国家重点发展计划,并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政府和民间的重要产业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致力于通过设计将文化创意与生活产品结合起来,开发具有功能性、艺术性和文化性元素的创意产品,提升生活产品的附加价值。文化产业被定义为通过把关流程控制创新的系统(Hirsch,1972年)。文化产业影响了时尚产业,因为新的收藏是通过一系列把关活动产生的,而这些活动是由Blumer(1969年)确认的。例如,在考察意大利时尚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时,它可以被解释为集体行动者利益和个人行动者利益之间谈判的产物。换句话说,它作为一个产生社会意义的系统运作(Mora,2006;Hesmondhalgh,2002)。
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全球化思维的地方性活动。全球化是一种社会生活,它跨越时空,脱离社会环境,形成社会、文化、制度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联过程(Giddens,1990;Featherstone,1993)。此外,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文化、经济、技术、人文相结合的创意产业,通过将文化内涵转化为创意元素,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在富裕的社会中,文化内涵已成为产品本身的重要特殊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造最大的使用效率和价值成为世界各国的产业战略。综合运用创造力、创新力、技术能力、文化艺术和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带动就业的机会。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实现上述效益。
在台湾,政府审议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并考虑到台湾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被定义为具有创造财富、潜在就业机会和提升整个生活条件的产业,这些都是由创意的积累和知识产权的文化和利用所产生的。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不同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此外,它还确定了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关键影响。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独特的代表形象。例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的袋鼠和考拉、美国的自由女神、日本的富士山、泰国的四面佛等等。台湾也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在台湾发展多个具有文化形象的产品,使广大人民和外国人都能认可。综上所述,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传承台湾文化,是非文教事业的目标。
本研究的目的是贯彻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同时,本研究希望在文化与设计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独特的文化元素,开发具有地方形象的文化产品。因此,可以从文化产品的使用中建立地方文化形象,进而了解、继承和营销文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研究以高雄影像为例。通过对高雄历史观和文化的理解,探索文化元素,通过创意设计将文化元素与生活流行产品结合起来。在创意开发阶段,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创意产品进行设计。然后利用快速原型机制作的文化创意产品原型对文化形象进行评价。此外,本研究模式也可延伸至台湾其他地方发展相关文化创意产品。研究结果也为学术界和相关工业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方法
2.1. 程序
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描述如下:
(1)文化创意产业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阶段主要通过数据收集、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地文化(即文化元素)的特征。因此,本阶段采用了关于高雄形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可通过统计分析了解高雄的文化形象。即以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建筑和象征性的善为文化意象,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意象中提炼出文化元素的重要特征。
(2)思想发展与评价
本研究将文化元素的特征转化为计算机图形学。然后,运用焦点群的方法探讨大众化产品与文化元素的关系。焦点小组法通常是通过集体头脑风暴来评价用户的需求。有关焦点小组方法的更详细的描述和程序已在相关研究中得到澄清(Caplan 1990;Goldman and M CDonald 1987;Greenbaum 1998;Krueger,1988,1998a-c;Kruger and King,1998;Morgan,1998a,b;O#39;Donnell等人,1991)。
(3)快速原型三维CAD模型构建与模型制作
本阶段主要通过三维打印系统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三维建模和三维实体模型制作。为了准确控制文化创意产品的尺寸,并有助于后续的评估,这里采用的三维CAD软件是必要的。此外,三维CAD软件还可以进行干涉检测。在评估了商业化的可行性之后,采用三维快速原型制作了真实的模型。
2.2. 仪器/材料
本研究采用的三维CAD软件为实体工程(图1)。利用该软件构建了可行方案的三维模型。
图1
用于构建三维模型的Solid Works软件
图2
本研究采用的快速原型系统(尺寸SST 768)
在三维CAD建模后,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快速、准确的实体模型设计。因此,本研究使用快速原型系统(尺寸SST768,图2)协助制作真实的3D模型。
有关尺寸SST 768的操作过程如下所述:
(1)利用三维CAD软件构建可行理念的三维模型
(2)将3D文件格式转换为快速原型系统接受的STL格式。
(3)调整三维模型的方向,处理STL
(4)估算模型材料,将三维模型文件分配到成形垫的适当位置。
(5)快速原型系统的成型过程(如图3所示)
(6)将模型材料与支撑材料分开取出
三维实体模型(如图4所示)
三.结果
3.1. 高雄代表形象
为了探索高雄的代表形象,本研究设计了一份封闭式问卷,并对韩信等百货商场附近的代表景观进行调查。
图3
快速原型系统的成形过程
图4
将模型材料与支撑材料分开
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远东,TALEE#39;S,总统百货等。本次调查共有100名10年以上居住在高雄的居民参加,其中男性48人,女性52人,年龄18岁至52岁(平均34.5岁,SD6.3岁),他们对高雄的景观和文化变迁十分熟悉。结果表明,高雄的代表性景观依次为爱河、石嘴湾湾、东德天塔、寿山、梦商城、城市聚光灯、荷塘、灯塔等。
3.2. 代表性景观的文化形象提取
本研究从代表性景观的特征(即文化形象)入手,运用焦点群的方法,思考出适合日常生活需要的创新方式。邀请6名产品设计师参加专题小组。专题小组的一名成员当选为主席。在本研究中,文化元素与产品之间的关系由焦点小组讨论。考虑到开发时间,本研究仅针对第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进行探索和设计。也就是说,本研究探讨并设计了爱河、西子湾、东德天塔、寿山、梦商城等文化意象,以呈现高雄意象。
3.3. 文化创意的理念开发与设计
在概念发展阶段,笔者指导参加“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的学生提出高雄文化形象与生活产品相结合的理念。
3.3.1情人河意象的波浪形容器
根据情人河流水和旅游船的形象,设计了与情人河相匹配的波浪形容器(图5)。这个波浪形的容器用来把糖果或饼干放在起居室的小边桌上。
图5
情人河意象设计的波浪形容器
3.3.2. 西子湾形象的筷子架和压纸器
西子湾最著名的形象是防波堤。根据防波堤的外观,筷子架和镇纸的设计与石嘴湾的形象相匹配(图6)。
|
图6
根据石嘴湾湾的形象设计的筷子架(左)和压纸器(右)
3.3.3. 天塔形象的小夜光和烛台
小夜光灯和烛台是根据天塔的形象设计的。对于小型夜光灯,灯座设计是指基于专业技术考虑的现有产品,传统的灯座就是这种情况。此外,在形式上考虑,与通泰天塔外观相匹配的小型夜光灯和烛台设计如图7所示。
图7
图中的小夜光灯(左)和烛台(右)是根据天塔的图片设计的
3.3.4. 寿山形象的猴形开瓶器
对寿山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河猴。根据恒河猴的特点,设计了与寿山形象相匹配的猴形开瓶器(图8)。
图8
根据寿山形象设计的猴形FL开瓶器
3.3.5. 梦幻商城形象的胶带架及纪念品
梦幻商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鲸鱼形的建筑和摩天轮。根据鲸鱼形建筑和摩天轮的特点,我设计的胶带架与梦幻购物中心的形象相匹配(图9)。胶带架上的圆形胶带象征着摩天轮的旋转。此外,根据摩天轮的外观设计的纪念品可以代表梦幻商城的形象。
图9
由梦之城形象设计的胶带架(左)和纪念品(右)
4.结论
本研究以高雄形象为例,探讨文化元素,开发文化创意产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雄的代表性景观主要包括爱河、西子湾、东德天塔、寿山、梦幻商城、城市聚光灯、荷塘、灯塔等。采用焦点群方法提取文化要素。然后,采用三维CAD软件对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进行三维建模,并利用快速原型系统(SST 768)辅助制作真实的三维模型。本研究的发展模式可延伸至台湾其他地方发展相关文化创意产品。研究结果也为学术界和相关工业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致谢
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根据合同号NSC 97-2410-H-151-010和NSC 98-2410-H-151-020在财政上支持这项研究。此外,笔者还感谢参加“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的学生(向冷璐、袁浩正、军耀科、裴元辰、迟汉正),协助提出创意,构建三维模型。
参考文献
[1]Blumer, H., 1969. Fashion: From class diff erentiation to collective selection. Sociological Quarterly 10, 275–291.
[2]Caplan, S., 1990. Using focus groups methodology for ergonomic design. Ergonomics 33, 5, 527–533.
[3]Featherstone, M., 1993, Global and Local Cultures, in Bird, J. et al., (ed.), Mapping the Futures: local cultures, global change. London: Routledge.
[4]Giddens, A., 1990, The consequences modernity,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5]Goldman, A. E., and McDonald, S. S., 1987. The Group Depth Interview: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 s, NJ.
[6]Greenbaum, T. L., 1998. The Handbook for Focus Group Research, 2nd Edition. Sage, London.
[7]Hesmondhalgh, D., 2002.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Sage, London.
[8]Hirsch, P., 1972. Processing fads and fashions: An organization-set analysis of cultural industry system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7 (4), 639-659.
[9]Krueger, R. A., 1988.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Sage, London.
[10]Krueger, R. A., 1998a. In: Morgan, D. L., Krueger, R. A. (Eds.), Analysing and Reporting Focus Group Results, Vol. 6, The Focus Group Kit. Sage,
资料编号:[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