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青果巷标志性文旅景观改造(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文献综述
2021-12-14 22:20:23
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更新的速度、规模和体量持续提高。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逐步从粗放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增长,从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开发。同时城市更新的人本转向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从建国初期的无暇顾及到21世纪的统筹改造,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的同时也积压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对实施者们是一场考验。
2.城市更新发展进程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城市发展目前尚处于城市化的初级发展阶段,城市更新改造方面的探索研究也相对起步较晚,所以我国的城市更新大部份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而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进程因历史沉淀又更具独特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旧居民区的改造
从时间轴上看,我国旧居民区重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直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由于城市旧区土地利用率低,加上旧区基础设施、交通落后等原因,当时我国新建项目大多集中在城市新区。 解放初期,国家专注快速恢复社会经济生产,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我国无法同时处理好旧城区功能布局混乱等问题。对于上一政党管制时期留下来的问题城市,只能充分利用,循序渐进地改造。所以当时的城市更新着眼于改造棚户和老旧房屋,以保证居民最基本的衣食住行。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由于经济的逐步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上升,城市居民住房短缺问题完全体现出来,其中特别是城市职工。正当发展阶段,城市居民区的建设和规划迫在眉睫。此时的城市更新规划只是着眼于当下,管理上体制还不完善,并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在新旧区的各方面比较下,新建大部分项目仍在新区,加上在新建城市方面没有经验,许多问题再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不仅大片的农田、绿地被占用,更可悲的是诸多在历史硝烟下都得以留存下来文物古迹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中心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城市呈现出与发展规律相悖的“ 外新内旧” 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