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客运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2021-12-14 22:21:47
站前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摘 要:汽车客运站站前广场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广场一样,同属于交通性建筑的集散广场,是城市与客运站之间的纽带。广场是一个车站的组成部分,起到给人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广场的景观设计切忌一成不变,照搬照抄,因结合当地的城市发展和文化理念新颖设计。就本方案选址——溧水,结合其乡村旅游,健康生态背景,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深刻研究将其真正改造为城市的地标性景观,真正落成“健康溧水,来了才知好”的宣传。
关键词:站前广场;景观设计;发展
引言:随着南京市2035城市总体规划的公布,南京拟将形成两个中心城区“一主一新”, 建设“三个副城、九个新城”, 三大副城是指六合、溧水、高淳,也应宁溧城际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出行,人口的大量涌入和回归,可见,未来的溧水值得期待。而溧水汽车客运站正是当地的标志性地标和主要人流、车流的集散点,应当得以充分利用,但在城市建设中往往忽略了站前广场的研究,好的广场会成为一个地区最好的“代言rsquo;会大大带动地区发展,因此,用新理念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站站前广场,对溧水的交通组织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站前广场国内外发展状况
研究发展状况
国外对于站前广场以及广场景观设计的研究历史悠久。例如,日本政府从1991年开始便对车站及其站前广场进行了改革,在广场景观中加入水景、休憩区域等。日本札幌市车站其站前广场以形成了以步行为主的道路“客厅”的特色空间,为节假日庆典的交流空间等等多功能的广场,值得我们借鉴。
在中国,“广场”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张衡的《西京赋》,广,“殿之大屋也”。场,“祭神道也”。由此可知,最早的广场由两意组成,可谓之宽敞的地方,与我们今天所谓的广场词义不同。清之后,随着西方建筑思想潮流的引入,才渐渐有了今天更广泛的认识。
我国对于站前广场及景观的设计稍晚于国外。1949之后,我国各地兴起建设车站、站前广场,但更多的是对站房的建设,对于站前广场的理解还是“一块可以通行的空地”的刻板印象。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各地老旧车站也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升级改造,对于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也更为重视。进入21世纪,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我国站前广场的设计一改之前的功能单一、造型呆板等缺陷而越来越趋于现代化、几何化、科学化。站前广场不再是以往单一的转运、通行、疏散旅客的空地,而转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它体现的是当地的人文景观和审美情趣,也正是因为其所代表的特殊意义,很多城市开始针对站前广场的设计进行改造。
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可见,未来广场的交通组织要预计到发展趋势,为广场发展预留一定余地,考虑国际变化、民众需求和更符合中国人居体验。
相关案例实践
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位于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原灌县)。此案例用现代景观设计语言,体现古老、悠远且独具特色的水文化,以及围绕水的治理和利用而产生的石文化、建筑(包括桥)文化和种植文化。使之成为一个既现代又充满文化内涵的、高品位、高水平的城市中心广场,包容了文化功能、休闲功能、旅游功能。因水设堰,因堰兴城,水文化是都江堰市特色的来源与根本特征,为此,都江堰广场之场地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地域景观:天府之源——自然与文化景观格局;二是阅读历史:饮水思源——以治水、用水为核心的历史文脉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