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 > 正文

唤醒城市记忆──兰州西湖公园景观改造文献综述

 2021-12-29 22:57:55  

唤醒城市记忆──兰州西湖公园景观改造

摘要: 近年来国内的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但景观的地域性特色丧失的现象也十分明显,并引起了很多相关的问题。地域性观念的倡导是对景观文化内涵缺失的恐慌,对城市千城一面趋势的忧虑,对设计师自我表现的反思。景观的生命力决定了地域性对于景观设计的意义远远大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具有生命的景观特征与地域不可分割。

关键词:地域性景观 历史文脉 以人为本 自然环境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目前在城市景观中主要通过标志性建筑、雕塑、文化墙 、文化馆、具有代表性的树木等来表现城市的地域文化。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着改变,在城市景观改造中喜欢做形象工程,喜欢标新立异,用高大的雕塑、建筑物来体现它的特点。而忽视了功能性,忽略了人性的更多需求,缺少人与文化景观的互动。在这次小西湖公园景观改造中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通过更多交互设计让公园景观和文化更加的人性化。 目的及意义: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小西湖公园曾为“兰州古八景”之一的“莲池夜月”,承载几代兰州市民的记忆。此次改造设计将延续人们的记忆,结合历史文脉和当地文化,结合现代技术和城市需求,让公园恢复记忆,构建一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公园。

地域性是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有关的本性或特性。或者说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综合特性,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地域性的概念不同于地域主义或地区主义,它是人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生俱来的特性。并最终反映在人生存的社会环境,使得社会环境同样带有了与之对应的特性。归纳起来说,地域性就是对于某特定的地域,其中一切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因素共同构成的共同体所具有的特征地域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地域性在空间和时间范围上具有相对性随着范围的变化,导致了地域性本身的多样性和模糊性,增加了把握地域性的难度。无论是自然的地域还是文化的地域,并非一成不变。地域就如地区本身一样多元,与其地点和历史相互呼应。地域可以单个或几个特征来划定,也可以按照一个地区人类居住的总体情况来定。

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地理环境特色的历史文明城市,应该拥有更多从精神内涵上属于自己的东西,研究更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在景观规划应遵循的整体性、保护性、可吸收性 。要以人为本原则,即传承场地肌理、留存场所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同时在景观中融入更多的互动性元素,不管是老人、小孩、还是游客都能够参与其中,了解更多的当地文化历史。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但经过长期接触熟悉后,观察者心中就会形成有个性和组织的印象。通过象征性的图案、重新训练观察着或是改造周围环境都有可能加强意象。作为物质环境的操纵者,城市规划师首先感兴趣的是形成环境意象的外部动因。城市服务于众多背景、性格、职业、阶层各不相同的人。不同人组织城市的方法、所依赖的元素以及最喜欢的形态特征千差万别。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提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因此,他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所有的形态特征,创造一个元素尽可能丰富的城市。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要素,并且受气候的影响最大,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具有差异性的植物品种和植物群落。植物以其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兰州小西湖公园位于西北地区对于植物要选择本土植物。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适地适树 ,选择乡土植物在公园中的运用可以适应当地的景观环境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更有利于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在设计中要'以人为本、生态持续、文化融合'的设计理念,结合居民健身、交流等需求。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在最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

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人类在不断寻求发展的同时,也常常在有意无意中破坏我们周围环境景观和生态平衡。对一个区域的设计与改造不应当是脱离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要只重视对其加以重塑,而是要尊重本地区呈现出的或潜在的自然环境元素。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历史文化公园由于设施陈旧、承载力不足等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产生了“综合性老化”的现象,致使其功能及形式上都难以满足现代人的休闲活动需要及审美需求。而且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冲击,这种趋同还进一步向全世界范围扩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重蹈覆辙,面临现代与传统、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但对以经济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冲击的不适应,很多地区不顾原有的城市结构和地区特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盲目模仿和生搬硬套一些发达地区的做法,致使该地区固有的文化内涵丧失殆尽,城市面貌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国伴随经济脚步的前进,景观建设也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受到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的入侵,急于现代化、传统消失的空间里,景观领域也一度出现茫然的局面。

景观符合历史文脉,就要尊重场所精神,因地适宜,把握历史背景。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特色,不是一个城市或地区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相区别的标识。地域性景观不仅是视觉形象的表达,也是历史文脉的主要载体,直观视觉与间接暗示使得人们对地域性景观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安全感与熟悉感。正是人们活动的行为促使了地域性景观的变化与发展。可以说人与地域性景观是难于分割,互相依存的。地域性景观设计针对不同的发展历程、社会制度、经济形态、民族风情等等,保留人们记忆认知的视觉形象,暗含生活的文脉,最终实现人们使用,生活与自然和谐一致。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