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 > 正文

烟雨老街 陶影阑珊(民国主题建筑空间改造)毕业论文

 2022-01-04 20:47:31  

论文总字数:12719字

摘 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不少传统历史街区逐渐被改造为新城从而发生巨大变化。本文以南京迈皋桥民国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例,对现有不合理结构进行调整,挖掘街区特有的文化特色,发扬陶行知文化精神,以本地历史文化为依托对迈皋桥街区进行再设计,以期将迈皋桥街区打造成南京旅游的一张名片。

关键词:迈皋桥老街 陶行知文化 景观改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Humanized landscape design and city based on Maigaoqiao block analysis of public vitality space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urba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mercialized, and many traditional historic districts have gradually been transformed into new cities, resulting in great changes. This paper tak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of the maigaoqiao in nanjing as an example to adjust the existing unreasonable structure, excavate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ock, carry forward the tao xingzhi cultural spirit, and redesign the maigaoqiao block based on the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ulture, in order to make the maigaoqiao block a business card of nanjing tourism.

Keywords:maigaoqiao old street;Tao xingzhi cultural;landscape transformation;urban public space vitality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1

第一章 城市文化发展背景 2

第二章 人性化景观设计 2

2.1人性化景观设计的概念 3

2.2与人性景观设计相关的环境行为 4

第三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5

3.1城市公共空间 5

3.2关于“活力”概念相关的研究 7

3.3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营造 9

第四章 实例分析——迈皋桥商业街区景观改造设计 10

4.1设计分析及策略 10

4.2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10

4.3迈皋桥商业老街和陶行知文化的融合发展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第一章 城市文化发展背景

迈皋桥老街是民国时期南京城北主要的马路,遗留着许多的历史文化印记。它位于南京市迈皋桥地铁广场西侧,是云燕路遗存路段,总长1.3公里,宽7米.自1931年以后一直保持着民国风格,老街是民国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城北最重要的主干道路,既见证了南京城北的百年沧桑,也一直是迈皋桥的文化商业核心区域。进入上世纪80年代云燕路从外围建成通车,老街的交通功能逐步弱化,随着周边生活小区的建成,这里进一步蜕化成小街小巷,但商业氛围依然活跃。近年来老街被改造成一条以民国文化为主的文化商业街区,街道规模较小,从目前来看开发较成熟的街道和商铺不足一千米。瞭望街区四周的建筑,每个建筑都蕴含着民国的韵味和民国的风情,圆拱门廊,灰墙红砖。

经过实地调研,近些年来政府对迈皋桥建设投入还是较大,以旅游业和陶行知文化相结合促进发展为打造迈皋桥一张新的名片。期间迈皋桥街道的景观以及一些基础性的建设得到了改善,空间结构和街道布局也较为合理。但商业街道建设改造并没有达到很好,陶行知文化和商业街的结合程度并不高,目前陶行知的文化名片主要为陶行知纪念馆、故乡遗址参观游览,且形式较为单一。迈皋桥的空间和规模为狭长型也较为有限。

第二章 人性化景观设计

人性化景观设计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显示着人们在日常生活或者休闲娱乐过程中更高的一种追求。这也是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分外注意的一个要素,没有人性化景观,会导致游客在旅居过程中无法亲自融入这一景观。所谓文

化的意义就是能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归一感,是一个社会群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景观作为将文化与生活联结起来的纽带,需要在文化认同与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都融入人性化景观设计。

2.1人性化景观设计的概念

人性化景观设计就是指在景观设计里面不片面强调经济效应,而是更多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的视觉美感、舒适程度、身心愉悦出发,着重改善“人”的感受,以此为契机进行景观设计的一种过程。具体指在景观设计中加入文化要素等,让人们在参观景观设计的时候感到身心愉悦。当然,一些布局细节也能体现人性化景观设计,比如在相应的景点设置足够的椅子供游客休息,在景点放置足够的垃圾桶,可供游客补充食物,这些都是比较细节的一些地方,但可以真实地显示出景观人性化设计的地方。景观人性化设计还可以要求在景观设置更多互动的场所,比如将景区进行划分,设置专门的儿童区、运动区、休息区、观赏区等,通过不同层次的划分,使不同人群都能在相应的场所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增大景区客流量,还可以增加人们的一种归属感。这对于增加社区人们的情感,加深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之间的交流度都是十分有帮助的,不仅使得交流更加通畅,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休息区的设置,在城市发展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日益快节奏的生活下,景区有休息区是十分必要的。在清新的空气下,在美丽的环境中,要是能和家人一起,在景观休息区能休息会,能将人们从当天繁杂的工作生活中抽离出来,与家人朋友享受这景观景致的美好。所谓“景观人性化设计”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其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就像迈皋桥风景区一样,把当地的文化名片“陶行知”亮出来,在景观设计融入更多文化元素,可以帮助人们在当地生活中更好的感受文化魅力,增强内心的幸福感和自我认可度。就像校园里“时钧园”,时钧老先生作为中国化工领域的先驱者,同时也是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科的绝对带头人,在老先生仙逝后,学校修建了“时钧园”,园子不大,也没有很多新鲜艳奇的装饰,就是一尊雕像,一个园子,但它的的确确在全校师生中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就像老先生亲眼看着我们一样,春夏秋冬,见证学校一步步向前进。文化是一件很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让时间静止,让记忆瞬间恢复,在岁月洗礼之下仍然能保持一种虔诚的姿态。

2.2与人性景观设计相关的环境行为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时,人们在快速的节奏生活中往往感到的是压力倍增。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无不压在每个人身上无法动弹。人们需要在下班放学后与家人一起,在城市景观中休息片刻,以缓解压力。所以人们需要在参观景观的时候融入景观,因此与人性景观设计相关的环境行为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人们憧憬在景观中贴近自然,将身心在美景中洗涤一遍,完全放空自我,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更多人性化的设计。首先,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融入地方特色,也就是所谓的“因地制宜”,将地域的符号、地域的特点融入景观,让景观在当地人心中能有更强的归属感。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确,中国在景观设计这一块起步比较迟,落后于国外,但我们不能盲目追随国外的脚步,将国外的设计理念全盘照抄,而是应该多从自身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出发,将自身文化风格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我国民族众多、文化各异,各地都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在各地景观设计中得加入当地地域文化,构造出独特的景观风格景观设计的本身还需要做到的是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相结合。观赏性是指景观需要做到外在的美丽和环境的友好,在景致安排、空间布局里面渗透进去和谐美好的视觉体验。色调、设施配置来充实美的视觉的享受。一座雕塑、一副彩画、一片绿化,都是能让人赏心悦目、怡然自得的美景,加上景观设计理念中关于搭配的技巧,使人一进入就享受此地的风景。实用性是指景观设计里面符合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实实在在能让人感受的到的“物质”上的需求。就像前一节提到过的那样,在景观设计里面需要安排有儿童区、休息区、运动区、观赏区,多方面的配置可以让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来的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景观设计所带来的体验。景观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民众,我们国家现在倡导构建和美社会,让民众感受到国家基础设施进步带来的便利,因此景观的作用就是要反哺于百姓,反哺于人民。景观不仅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休息的需要,还要满足人们审美上的需要,既能缓解人们工作之余的压力,又能给民众带来美感上的欣赏。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每个人不同的特点与需求,比如在儿童区,就必须首先考虑儿童的安全问题。比如对于小池塘或者小河,必须设置好相应的警戒线,也设置好“需要家长陪同”等类似的标语,让孩童在玩耍的第一时间首先做好安全,只有确保自身安全,才能让景观设计达到最初的目的。如果连安全这一基本要求都达不到,那这景观设计无疑是失败的,也违背了景观设计的初衷。

第三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重要一点在于构建,公共空间的活力彰显着整个城市的活力。譬如街道、公园等公共空间,如果这些公共空间具有活力,则整个城市都是生机勃勃的,一旦这些公共空间死气沉沉,彰显在外面的就是一个没有活力的城市。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特别注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构筑。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比喻到人身上,就是一个人外在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外形是否阳光。城市内在空间,比如商场、博物馆、图书馆、地铁站等,这比喻到一个人身上就是它的内在修养与智慧。我们承认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优秀,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外形优秀而内在糟粕,则这样的人在传统看来就是一种斯文败类、衣冠禽兽。但是,我们不从这一角度出发,而仅仅讨论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城市构建过程中的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就像我们先不讨论一个人的内在是否优秀,而是强调一个人外形也十分重要,不管是在日常交际还是面试、工作中,良好的外貌状态会在第一时间给别人留下较好的印象。对未来发展都是具有促进作用的。从本质上来讲,通过公共空间资源配置,以期得到良好的布局,满足人们关于公共空间产品与公共空间服务的需求。

3.1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它是面向全体居民共同开放的,不像一些需要收费才需要进入的场所。因此公共空间的景观布置对于居民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布局时刻影响着居民对当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公共空间不同于私人空间,它要照顾的是全体的城市居民,中国民族众多,每个地域风格各异,公共空间要照顾到的方面就比较多,它不像私人空间那样,依照主人的品味就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风格,公共空间需要兼顾大部分人的品味与生活习惯。因之它不求特别的个性鲜明,只求稳,求中庸,但是在稳定中又能融入当地的地方特色,让他有区别于其他地域的风格。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国的景观设计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所以我们在做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能照搬西方人设计的理念与原理,而一定要融入自身的特色与想法。不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留给我们关于艺术关于设计的理念还是近现代中国设计工作者总结出来的兼具西方设计理念又融合古代中国设计精髓的一些思维。公共空间讲求一个“因地制宜”,可以参考当地的特色,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构造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公共空间。例如我们学校南京工业大学的设计,这所大学就是建立在原有的地势上。原有的地势不是很平坦,设计之初没有花费特别大的精力在填平道路、山路上,而是更多的在原有基础上依势而建。学校总体来说是一个山路,从校门向亚青走海拔逐渐升高,把山势较低的地方预留给行政楼和教学楼,沿着山势升高,渐渐安排其他的楼,使全校的中心停留在东苑食堂这一块。这就是因地制宜的典范,没有因为山势走高、地势不平而放弃修建学校,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通过构思、设计,建造出一所大规模的学校。在山势较高的地方,搭建一座“天宝阁”水塔,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学校向其他地方展示的一张名片,也有“宝塔镇河妖”的气势。对于校园里面的山、湖等自然景观,没有选择花大精力去移除,而是顺着它原来的风貌,让它待在原处,再对它们进行人工改造,成为校园里面独特的风景。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对原来并不优异的环境,顺着它原来的形貌进行人工改造,而后又对它独具特色的景观进行修护,让其不仅保留自然景观,又节省了移除这些景观的成本。所以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并且,公共空间的改造还应该遵循景观和人之间的关系,不要把景观与人割裂开来,要懂得景观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公共空间设计的初衷,就是服务于广大居民,让公共空间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公共空间的设计不应该考虑经济效应,它完全就应该是服务于广大居民的空间。当然,承办公共空间的也应该是政府,这样才能让其不考虑经济效应而更注重对人的一种服务。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考虑人的主观感受与主观需求,比如一个公共空间里面物件的搭配,要考虑人的心理需求,考虑安全为第一要素,考虑这样搭配可以给人以最愉悦的感受。站在大众的角度进行设计过程。例如公园里面休息区凳子的摆放,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远可能影响一家人出来游玩时,做的太远造成疏远,太近的话又不符合人们在公共场合对于个人私密空间的需求,因此得从多方面角度考虑凳子摆放的方位和距离。单这一个小问题就能体现出公共空间设计时对于大众考虑的复杂性,因之在总体公共空间设计时遇到的问题会非常之多,这就需要设计者们站在大众的视野与心理来考虑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万万不可理所当然、思维定势,或者草草了事,这些态度都是没有充分考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以人为本联结的理念。只有充分考虑大众心理,将审慎的态度融入到公共空间设计里面,才能设计出令大众满意的公共空间,让城市空间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一个场所,提升大众的幸福感与城市建设参与度。

3.2关于“活力”概念相关的研究

一座城市外在的名片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活力又彰显着整个城市的活力。影响公共空间活力的要素有很多,从点、线、面多角度都可以进行阐述。从“点”来看,公共空间的活力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点元素构成的,就像一幅画一样,它由画中的每一个物件构成,这些物件进行拼凑拼接进而组成了一整副图画。虽然每一个物件相对于整幅画来讲是十分微小的,但就是一个一个元素组成了这么大一幅图画,因此,每一部分都不容忽视,都需要经过精密的安排布置。类比到公共空间的城市活力上,要求每一个小部分都能体现出整体的活力。具体到公共空间的某一部分,例如街道上的一个邮箱、一个报亭,都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小要素,要保证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就要求这一个邮箱、一个报亭能保有活力。最近在“两会”上提出的“地摊文化”,大众都说这样是体现一种“城市烟火气”,其实这表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上,每一个地摊就是一个个点,这些点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因为摆摊的人,或许是城市的常住人口,或许是外来的务工人员,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城市建设当中一颗不起眼但是足够重要的螺丝钉。为了保证这每一个“点”的活力,需要城市管理者对他们有足够的管理与保驾护航,让他们能安心在城市街道上进行自己的零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摊位的活力,连结起来,就是为整个城市街道注入活力的要素。因此,从“线”上我们来论述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其特点在城市公共空间上,主要凸显的是城市街道。表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上,主要是城市街道。街道是一座城市的主干道,对应于人身上,就像一个人的脊柱。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的时候,浮现在脑海里的最初想到的还是城市的街道。从本质上来讲,为了增加城市活力,得想办法通过城市街道布局改造和空间布置来增强,通过城市街区改造来总体增强城市空间布局。我们学校南京工业大学的主干道街道是以厚学、东苑食堂为两边的主干道,主干道街道在新一轮校园建筑命名中被划分为“厚学南路”“厚学中路”、“厚学北路”,这三条路其实就是一条主干道,为了方便认识,将这一条路划分成了三条路。而这一条主干道,确是组成了学校公共空间的核心部分。在了解学校在不同时间段是否具有活力时,这一条主干道就是学校活力的晴雨表。学校里面最重要的建筑,人流量最大的地方,都或多或少与这条主干道有关系。比如学校最大的教学楼厚学楼就是这条主干道的起点,这是这条路的源头。厚学楼是全校师生上课都会去的一个地方,很多招聘会、考研自习都是在这个楼里面进行。厚学楼对面,就是学校的大礼堂,它是团委承办全校最大活动的主要场所,有领导来莅临调查或是各个学院的迎新晚会都会选择在这个地方承办活动。它也是师生大学参加晚会、观看表演最集中的地方。每周末还会有一场热门电影的放映。大礼堂稍微过去一点,是我们学校的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们目前校园里面唯一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实验室集中了南京工业大学很大一部分的精英,有教授有研究生,他们在这栋实验楼里面做着科研。在这条主干道再往后,就是一个沉毅广场,广场中间摆放着一个大鼎,这是学校在建校100周年的时候政府送给学校的鼎,是学校百年历史的一种见证。沉毅广场作为这条主干道上最大的一个广场,是这条街道活力展示的最主要的地方。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场就会聚集一大批轮滑爱好者,他们在广场上提着大音响播放音乐,然后进行轮滑表演或者练习,往往会聚集起一大批观众。这就是作为学校主干道上面最靓丽的一个风景点。再往后,就是东苑篮球场、网球场,每当傍晚会聚集一大批运动爱好者来球场运动,这也是主干道活力的集中体现。傍晚吃完晚饭散步,在球场边坐着看师生们运动,也是别有一般风致。再往后是北苑食堂和学校图书馆,主干道的尽头是学校最大的一片湖镜湖。由此可见,作为学校公共空间的主干道,基本集中了学校的娱乐、实验、运动、学习、饮食几乎全部在校事务,而这一条主干道的繁华活力也直接影响了全校公共空间的活力。讲到“面”,主要指城市公共空间总体上的布局安排,它需要城市建设管理者进行统筹安排,将点线面一道结合起来。在统筹布置公共空间时,需要做好的不是太过细节的东西,而是总体色调、布局的安排。

3.3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营造

为营造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这是一项城市建设者一直在追寻的东西。当今世界,在城镇化进程日益密集的今天,世界正在向“社区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之前农村的很多地方也开始收编成为某某社区,社区化的思想正深入人心,成为广大民众日益接受的一种思维。当社区化日益普遍的情况下,就需要由一个个社区组成城市。我们说每个个体是城市的细胞,那社区就是城市的一个器官,为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也需要每一个社区保持一种活力与生机。城市空间活力的营造,正如上一小节总结的那样,需要从点、线、面一起发力,先做好每一个点的活力,然后将这一种活力传递到线上。最后在面上的营造,需要的是一种统筹安排和整体营造。对于迈皋桥地区整体公共空间活力的改造,需要着重做到的一点,就是做到将当地传统文化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布置中。迈皋桥老街是民国时期南京城北主要的马路,遗留着许多的历史文化印记。它位于南京市迈皋桥地铁广场西侧,是云燕路遗存路段,总长1.3公里,宽7米.自1931年以后一直保持着民国风格,老街是民国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城北最重要的主干道路,既见证了南京城北的百年沧桑,也一直是迈皋桥的文化商业核心区域。进入上世纪80年代云燕路从外围建成通车,老街的交通功能逐步弱化,随着周边生活小区的建成,这里进一步蜕化成小街小巷,但商业氛围依然活跃。近年来老街被改造成一条以民国文化为主的文化商业街区,街道规模较小,从目前来看开发较成熟的街道和商铺不足一千米。瞭望街区四周的建筑,每个建筑都蕴含着民国的韵味和民国的风情,圆拱门廊,灰墙红砖。因此迈皋桥作为景观改造的一个街区,主要突出的重点文化特点就是当地的民国文化,这些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布局时刻影响着居民对当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公共空间不同于私人空间,它要照顾的是全体的城市居民,中国民族众多,每个地域风格各异,公共空间要照顾到的方面就比较多,它不像私人空间那样,依照主人的品味就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风格,公共空间需要兼顾大部分人的品味与生活习惯。因之它不求特别的个性鲜明,只求稳,求中庸,但是在稳定中又能融入当地的地方特色,让他有区别于其他地域的风格。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国的景观设计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所以我们在做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能照搬西方人设计的理念与原理,而一定要融入自身的特色与想法。不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留给我们关于艺术关于设计的理念还是近现代中国设计工作者总结出来的兼具西方设计理念又融合古代中国设计精髓的一些思维。这些文化内容可以在街区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渗透。民国风情主要的特点就是古朴自然。在每一个小的地方,都可以将这一设计思路融入进去。比如将每一块墙壁的颜色涂成青色灰色类似的冷色调,在街边种上梧桐树等等。也许游客居民进入这一氛围中,不会在意识上直接感受到这一民国风味,但是这是设计师在潜意识里面给游客营造的一种氛围,就像电影大师运用不同色调营造不同的电影场景,刻画不同的电影氛围,这都是进入观众潜意识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跟着导演的思路体会电影想传达的思想。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塑造也是这样,由设计者设计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氛围带大众进入不同的境界。这些都需要设计师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积累和对美的追求。

第四章 实例分析——迈皋桥商业街区景观改造设计

4.1设计分析及策略

迈皋桥商业现状的空间格局单一,老街内还存有一个老的旧时老街菜市场,道路两侧车辆较多及交通状况拥挤复杂,公共休憩设施少、景观文化空间匮乏,现有的状况导致商业街的公共户外活动空间相对狭小。想要推动老街文化和陶行知文化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得针对上述的现状特征,提出更人性化、合理化的设计方法。对迈皋桥老街公共空间的重新塑造,推动促进和创造更多的老街文化的空间活力。

4.2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整条街道进行重改和区域划分,街道内只能步行限制车辆入内,所有车辆由公园入口进入停车场内,整个空间形成一个商业街道的慢行空间。老街内的旧时老街菜市场重新规划为更贴合民国商业文化商铺,增添更多符合民国场景,打造一个更更具有民国文化气息的街区文化。主干道南侧由公园主入口和民国牌坊打造的步行街为主要入口,两入口中间有一块小广场为主要人口集散地,两侧为人口流动性较大动区,广场中间设为休闲区的静区。在入口广场融合街道两侧人流量的状态分布,分别设计东西两部分为中式景观空间中心的静区空间给人提供可逗留、可休憩的户外景观空间,而且空间视野通透,供给更多的人与人的互动空间。户外景观空间的层次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可看性,增加游客在户外逗留的时间,并且延伸了商业空间形成更独具民国特色的景观空间。增设适宜的景观设施, 丰富游人对空间的体验。在广场入口及广场西部公园主入口部开敞区域,设计水景喷活跃商业氛围, 于此同时增设与陶行知文化融合的艺术小品, 增强游人感官刺激。增设街头活动例每一栋的楼底下都是老街文化展示的一部分,挖掘文化手工陶艺服饰摄影主题、酒吧、文玩、汉正街、民国文化风情街等,围绕民国和陶行知文化的陶行知展馆、民国文化长廊等,诱发更多活动产生。可以响应近期中央推广的街边小摊文化等民国商业文化活动有序开展。重新对迈皋桥老街现有的贸易业态分布和商业布局结构进行重新整顿,并合理的将不同商业业态进行有组织有序的合理分布, 从而形成合理的商业人流路线, 完善步行交通系统。对设计细节的完善,细节设计要考虑的是针对不同人群的使用,是否人性化合理化。针对迈皋桥现有铺装场地进行防滑处理、翻新盲道等细节化的设施、同时增添木质座 凳、活动式公厕等服务设施方便人们使用。

4.3迈皋桥商业老街和陶行知文化的融合发展

迈皋桥商业街区作为楼上居住楼下商铺的民国历史街区文化,迈皋桥作为陶行知文化的主要承载地。商业与陶行知文化的结合,以文化推动老街的开发与发展,以旅游业来宣扬优秀的文化,运用陶行知先生的名人文化效应扩大迈皋桥的知名度,使更多人知道迈皋桥,了解迈皋桥老街的当地的历史文化,促进迈皋桥的全面发展。保户和开发民国的老街文化也符合时代新的发展趋势。人性化景观设计, 关注空间使用者的行为与心理需要, 强调景观的可参与性 、公共空间中人的公共生活, 力求通过增加空间使用率与交往活动的 多样化, 从而使公众空间形成场所安全感、领域感和归属感 , 最终营造出独具魅力与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结语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71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