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老街 陶影阑珊(老街景观小品设计)毕业论文
2022-01-04 20:50:29
论文总字数:13172字
摘 要
在社会发展日益增速的今天,不断新建的高楼大厦正在一点点抹去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街区痕迹。对一些文物古迹较为集中,有特殊精神内核存在的历史街区,在不破坏原有文化传统的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规划改造,使其能够在适应新时代大环境的同时,避免历史文化的遗失,保留其原有地域文化特色,避免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充分挖掘历史老街的文化脉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点突出其原有的文化特征,能提高老街居民的生活环境指标,也能促进文化传播、拉动该地的经济水平。在此研究前提下,本案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迈皋桥老街相关的历史文化深入挖掘,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为突出特色文化,对该街区进行规划改造,以求在保持老街原有生活气息的同时,将老街的中心景观、商业街道以及文化特征进行提升,展现老街文化底蕴,传扬陶行知先生的精神,使老街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老街改造;景观设计;景观小品;陶行知精神
Misty Rain old Street, Pottery Shadow faded – Landscape sketch design
Abstract
In today's increasingly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is little by little to erase the traces of some of the older neighborhoods. For some cultural relics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here is a special spirit of historical block, in does not destroy the original culture tradi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a certain planning, enable it to adapt to the new era of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avoid the loss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retained its original region culture characteristic,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thousand city.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study, the case in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gao bridge stree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mai gao bridge street related dig deep, in the spirit of tao xingzhi's education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tinkering with the neighborhood planning, while maintaining the exciting life breath in order to, will be the center of the old street, commercial street landscap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scension, show the old street culture, proclaimed Mr Tao xingzhi's spirit, make the old street to glow the new vitality.
Key words:Old street re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sketches; Tao Xingzhi spirit.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了解地方特有的文化风情,也越来越重视当地的老城街区改造,但如何在保留文化特征的同时,将其改造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历史文化街区一直是重要课题。对于历史老街的发展,我们应该站在现代化设计思维的立场去设计,这不仅是对历史老街的空间保护,还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与改造。在老街向着文化旅游商业空间改造的进程中,最先应着眼于历史文化内涵对于老街旅游的开发、保护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今社会的重要趋势,而对于老街旅游的开发,对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老街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当今城市飞速发展的潮流里,老街应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片净土。而后探讨的则是现代化城市发展对历史老街的冲击,避免在规划过程中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每个老街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不同于现今的现代化城市钢筋水泥的冰冷,老街应该是人们记忆中温暖舒适的一片区域,每个人心底也许都有一条回不去的老街,所以对于老街的改造,要结合该地文化特征,注入新的活力,而不能生搬硬套城市发展的经验,把老街的形象破坏殆尽,因地制宜是最好的手段,对历史老街的文化重构和成功改造,不仅可以给居民带来客观的经济收入,更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商业空间的提升,是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时的重要一环。商业空间一般是经营者和游客都十分重视的部分,更高品质的商业活动,不仅大大有利于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和地方归属感,而且也是历史文化街区吸引更多游客的重要保障。人文景观也是历史老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体现出对人的尊重,才能算是成功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提升商业空间、人文景观,达到提升老街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居住幸福感,保护、传承老街原有的特色文化的目的。
此次设计选址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南京市,迈皋桥街区全长约为1.3公里,规划区域总面积约14公顷。此次的课题研究是一次对具有文化特征的历史老街的规划设计,旨在充分挖掘老街文化特征,与陶行知先生的精神相结合,在保留老街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注入新时代文化风格,以科学合理的设计,对老街进行规划,提升商业景观空间。
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一般分两个板块:自然景观如自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大到山、河、湖泊、海洋等,小到花草、石头等;人工景观主要指通过人力在后天形成的建筑或风景,比如我们常见的文化遗迹、休闲广场、基础绿化等[1]。
这些景观要素是提高一座城市空间和环境质量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往往独特的城市景观还需要设计师们对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景观要素的敏锐洞察力,将这些元素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2],再结合城市的空间可行性,使其变成一个自然和谐的整体。
景观设计的主要对象,一般以居住区和城市中的公共区域为主,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也包含在内[3]。
此次设计我们以人工景观为主,尽量还原历史老街的文化风貌,同时添加部分绿化或公共设施,对老街进行符合现代化标准的改造。
商业老街
商业老街是一个商业时代的缩影,它是去了解那个时代商业史的最佳途径。商业老街上的建筑、商铺,甚至于一条小河、一座石桥,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4]。商业老街经历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时代的千变万化,从清末民族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到如今经济全球化成为永恒的发展主题,它凝聚着的是中国商人智慧与能力,它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启迪与情怀。
迈皋桥老街位于南京市的栖霞区中部,从迈皋桥地铁站广场西侧步行而出,向北走约5分钟,就能到达规划街区,该街区系老和燕路遗存路段,全长约1.3公里,是一片约有百年历史的老街区,新和燕路通车后,老街交通功能弱化,逐步成为一条老旧小区密布、商业配套、园林街巷、河流亭台于一体的特色民国风情文化商业街区[5]。
历史文化
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街区[6]一般指在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可以凸显出这个时代精神文化面貌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某一街区。能成为历史文化街区,不仅需要其保持较为完整的建筑和格局,可以保存更多历史遗留下来的信息,同时,历史文化街区与普通文物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人”。一般的历史文化街区,仍然有居民居住其中,这就能生动展现这一地区历史文化和居民的生活习俗,甚至于乡音、方言,都时时刻刻地展示着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7]。
1.4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如特殊的生活习性、风俗、方言等都属于其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而这种地域文化因其所处地理方位的独特性,往往会被打上独特的地域标签[8]。地域文化包含“地域”和“文化”两个方面,地域一般指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如长江三角洲、黄河两岸等特殊的地理因素。而其文化一般是基于地域因素,长期发展而来的风俗、传统等与人相关的内容。文化往往不是一尘不变的,它长期处在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在加上其所处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则形成了地域文化发展变化而又不失其独特之处的这样一种奇妙状态。
地域文化一般是其地区长期形成的历史古迹、风俗传统,但也可以是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结合,人类活动往往会对自然景观产生或多或少的改变,这种人类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寄托或希望而产生的特色景观,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
景观设计往往需要深刻体会当地的地域文化,这样做出来的设计,才能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才能完美表现出其地域文化的精华。
而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是可以作用于彼此的。首先,人们往往在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中获景观设计的灵感[10]。在更深层次地了解地域文化的渊源及发展历史之后,在理解了地域文化和人文互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将地域文化融入设计当中;而在此时,景观设计完成后的艺术作品也能为抽象的地域文化提供承载,更可以使地域文化得到发展和延续。设计者只有从场地具体的自然特征、空间关系和文化肌理出发,才能设计出与地域文化特征相符合的作品。要善于利用已有的景观要素,结合地域文化中的城市肌理,在整体的景观空间中,营造有独特人文气息的景观空间。
1.4.1 地域文化与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
土地和水资源是一方土地上最有标志性的地域文化的起源,因为土地和水资源的形态决定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孕育了人类农耕文明的农业形式活动中,反应了当地对土地和自然利用的具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也是参与人类农耕文明的要素之一,水是生命之源,可以把控地域文化发展的大方向,湍急雄壮奔腾而下的河流与平坦开阔的流域,自然是孕育着不同形式的风情与文化[11]。在大部分地区海拔都超过了600米的云南地区,山峰连绵不绝,聪慧勤劳的哈尼族人民创造了享誉中外的哈尼梯田文化,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形成正是当地土地和水纹特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水系丰富,支流发达的长江下游地区,江南水乡的细腻温柔发气质也体现着地域文化与土地、水资源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12]。
1.4.2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筑
建筑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出于生存需求创造的安全要塞,在漫漫演变的过程里,不同的地域文化凝结出了不同特征的建筑形式。能够清晰地体现地域文化的特异性[13]。上海的建筑是包容大同的,反映了上海的多种文化融而合一的海派文化[14]。法国的哥特式建筑,整个建筑线条硬朗,外观雄伟,体现出浓厚的宗教氛围。
1.4.3 地域文化与城市雕塑
雕塑也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或具象或抽象的艺术化形式,,有效的记录表达城市历史和文化,见证一座城市随着时代的变迁。每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文化符号,可以是某位伟人,例如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它不仅表达了美国人民对自由的崇尚与向往,也反应了美国人民为人民民主做出的艰苦斗争。
1.4.4 地域文化与乡土植物
植物的生长也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例如热带地区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的生长十分热烈。而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植物多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许多城市都有确立的市花,例如被称为“牡丹之都”的洛阳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紫荆花,都是地域植物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代表。这些例子表明了相关的地域植物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含义,这些符号化的植物景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浓缩表示了地区的价值观念等。植物在历史上常被文人雅客用来表达精神情感,例如黄山“松树”代表的坚忍不拔,南京梅花傲雪开放的不惧困难。在不同的地域中有不同的水、土、气候,不同的水、土、气候又孕育出不同的乡土植物,不同的乡土植物又能反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第2章 地域问题研究
2.1研究地域概况
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它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它闻名,是全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区。南京作为长江的下游城市,地形平坦开阔,有山有水,风景宜人。
目前南京城中还保留着许多的老街区,迈皋桥街区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南京市的栖霞区,周围有南京市公共交通的总站,是经济发展较好的一片街区。
2.2研究地域的文化解读
2.2.1金陵文化
南京古称金陵,金陵文化,就是以南京为中心,向周边城市持续发散而形成的一个文化区域[19],是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一章。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而经过历史上的多次经济中心南移[20],南京渐渐成为了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多重中心。而金陵文化,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偏向于南方吴语体系,人们常说的“吴侬软语”在南京方言中也有充分的体现,金陵文化则吸收了南吴细腻软糯的特点;其次从历史进程上看,在多次的经济重心南移中,金陵文化又接触到了来自北方正统中原的豪放粗犷的特性。至此,金陵文化的包容开放已经初具雏形,这种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特点[21],正是金陵文化从古至今吸引无数文人骚客的重要原因。到如今,金陵文化又处于长江三角洲这种枢纽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往来数量巨大,越来越多外来文化的进入,为金陵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极其便利的条件。而这么多年来金陵文化被战火造成的创伤,也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变成了一种不惧磨难的大无畏民族精神和爱国文化[22],这也是金陵文化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2.2.2迈皋桥老街的历史文化
迈皋桥历史悠久。民国初年,迈皋桥隶属于民国政府江苏省江宁县,1934年划入南京特别市第九区。在经过几十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隶属辖区变更,直到2000年5月,迈皋桥由镇变更为街道,南京市在这里设立了栖霞区人民政府迈皋桥办事处。至2019年6月,迈皋桥街道总居住约20万人,其中常住约7万人,寄住7.5万人,暂住5.5万人[23]。迈皋桥从以前的人烟稀少到现在的车水马龙,所体现的就是金陵文化的开放包容,这是经济文化发展永恒的主题。
2.2.3陶行知文化
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知行合一”、“人生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等名言深入人心,他毕生致力于推行民主教育,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陶行知文化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陶行知文化的内核有民主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思想等。民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学者认为将陶行知教育理论笼统概括为民主教育也不为过。陶行知的民主教育主要是指通过民主教育建立民主国家,国家民主与教育民主互为条件、相辅相成[24]。劳动教育思想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重要一环,他强调对劳动者的尊重,强调教学做合一,而其中“做”是第一,他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强调“行是知之始”,教育学生劳动是第一位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5]。陶行知先生不畏惧艰难、舍生取义,其鲜活的思想和执着的信念依然是我们继续其未竟事业的不竭动力。
2.3研究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炼和运用
金陵文化和迈皋桥老街的重要内涵很大一部分是包容,无论是金陵文化的南北交汇、兼容并蓄,还是迈皋桥老街从以前的人烟稀少到现在的车水马龙,开放包容是他们永恒的发展主题。而陶行知文化所注重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开放与包容,是思想和天性的开放,是对西方民主文化的包容[26]。
2.3.1规划理念
通过对南京长江地域文化的解析,了解了迈皋桥老街的文化底蕴和城市肌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27]与民国特色的文化风情,是迈皋桥老街在城市演变的过程中,还存留的一丝特有的文化特征。这两个文化特征,在设计中应有突出的表现。于是有了“烟雨老街,陶影阑珊”这一规划理念。将迈皋桥老街的居住区进行商业化的改造,在商业空间中融入民国时期的建筑特征与生活细节,通过雕塑与景观小品来宣传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文化[28]。在整个规划区域内,充分利用现有的未开发绿地,加入陶行知民国文化纪念体验公园,扩大当地的公共绿化范围。在设计中应紧扣“烟雨老街,陶影阑珊”的规划理念。
2.3.2指导思想
1、人性化原则。将设计前期的实地调研所获数据,即:场地原有房屋、道路、景观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当地原有的建筑特点和文化韵味,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装饰花纹、造型景观,在其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优化现有的空间结构及景观小品,加入更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景观,与步行街合理搭配,利用突出的景观装饰提升空间的文化性及趣味性。将场地现有的空间层次进行提升,使其层次分明,主次突出,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和谐共存,打造文化特征突出、生活便利、空间立体的历史文化综合空间。还从居民现存的生活习惯中,探寻其特有的生活特征,在空间结构的设计上,保留现有的惯有的便利道路结构与设施,将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取缔,将生活、生产和生存方式相结合,融入新时代的特有的科学功能、新兴技术。避免千篇一律的粉饰旧貌,
不换新颜的做法,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出现。循序渐进地推动设计,保留应当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规划中应该将当地原住居民的需求考虑其中,不能一味以商业化为主,破坏原住居民原有的生态平衡。例如公共停车位的扩增,以及在商业化后改为步行街区,原住居民只能步行进入住宅,行动不便的人群将在生活的便捷性上有所困难,那么如何解决该问题?在街区入口处增加设置了接驳车站点,利用接驳车来运送行动不便的人群,加大其出行的便捷性,同时不破坏“烟雨老街“的氛围。
与此同时,商业化的改造势必会将街区原有的公共休憩空间压缩,原住居民难得在其中找到安静的交流、休憩场所,针对该问题,在规划设计中新增了陶行知民国文化纪念休闲公园,为当地的原住居民提供了茶余饭后交谈、休憩的公共绿地空间。在公园空间中设置了儿童区,可供当地居民进行亲子活动,公园中的陶行知纪念馆和民国文化体验馆也对当地原住居民提供免门票服务,在公园空间中也已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空间自然绿地为基础,通过部分人工建造的景观与自然生态绿色植物进行结合,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营造出有富有特色的景观栽植。设计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
2、文化性原则。文化脉络指导着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和灵 魂[29]。从现有的商业种类出发,探寻适合该商业结构的空间特征与景观特征。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老街特有文化,将两者按相适的特性结合,将在特定文化熏陶下形成的特殊文化符号融入商业空间的设计语言中。此次设计通过对现有场地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挖掘,梳理当地地域文化背景,发掘出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文化及民国风情还存在于迈皋桥老街中。在规划中将充分将两条文化脉络相结合,体现并传承下去。
3、亲水性原则。滨水空间是人们游憩娱乐、接近自然的场所。从场地内的水系出发,利用滨水空间的改造,提升景观空间层次,将人文、水纹相结合,打造有特色的文化历史空间。在规划中,通过沿河设置亲水设施,形成舒适宜人水边空间,加设画舫廊道,将民国元素充分体现其中,使游人在欣赏水景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国时期建筑氛围,满足游客在水边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需求。 在陶行知民国文化体验公园中,也有大小不一、风格不同的各式水景,人工式水景给人精巧别致的观感,自然式水景则让人感觉亲近自然。通过对水景的利用,丰富空间层次,提升游人观感。
4、节约性原则。在原有场地商业空间的改造中,保留原有的商业形式,如:街边小贩、叫卖等,只对部分原有的商业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加入新的商业形式,如书局、文创空间,利用原有的建筑特点,减少在改造过程中对原住居民的不良影响。在公共绿地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的未开发绿地,在其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尽量减少对现状地形的破坏,因山就水,在保持现状绿化的基础上,加入部分人工景观小品,丰富公共绿地空间的层次,形成自然式种植的绿地格局。
第3章 景观规划设计
3.1规划区范围
此次设计选址为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老街,该街区南起云燕路,北至玉尚西路,全长约 1.3 公里,规划区域总面积约 14 公顷。其中沿迈皋桥支路,划分出从北至南长约350米,宽约150米,总面积约为4.8公顷的未开发绿地,进行迈皋桥老街公共绿地空间的规划设计。
3.2总体布局
依据迈皋桥街区的系统规划,将其划分为民国风情商业街与陶行知民国文化体验公园两大块。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设置了陶行知纪念馆及民国文化体验馆区、陶行知纪念廊、环境教育主题儿童区、公园游客服务中心、陶行知纪念林五大节点,围绕陶文化展开设计,全面展示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文化脉络,让游人在了解其精神之后,体味陶老先生为民主教育及民族解放而做出的牺牲与奉献。在公园中以线形流畅的步道,以及在步道周围种植与景观节点相称的植物,将各个景观节点自然的串联在一起。
3.3空间结构划分
为了实现迈皋桥老街总体规划确定的“烟雨老街,陶影阑珊”的指导思想,促进改造后商业老街的旅游发展,展示陶行知文化和民国风情,将陶行知民国文化体验公园按照两水两馆一廊一林的结构进行布局,以“忆、逸、异、屹”为核心,进行叙事结构的编排设计,呈现了追忆陶老先生、品读陶老先生、民主教育理念、精神屹立不倒的四点理念。
图3.3-1 陶行知民国文化体验公园主要节点图
3.4功能区文化元素的应用
3.4.1 陶行知纪念馆与民国文化展示馆
陶行知先生作为推动我国民主教育事业的一代大家,他充满激情的一生,有许许多多值得聆听的故事,陶行知纪念馆旨在展示陶先生生平事迹,宣扬其精神思想。
民国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是短暂又美丽的存在,让当代人体验民国时期的市井生活、感受民国时期人们的迷茫及动乱中的浪漫。
3.4.2 陶行知纪念廊及陶行知纪念林
陶行知纪念廊与陶行知纪念林,都以“精神长存“为设计思想。纪念廊的主题造型以山峰为元素,将山峰的大气沉稳与经年不衰与陶行知先生民主教育的思想长存相辅相成。
陶行知纪念林则以雪松的种植来体现对陶行知先生“人生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30]。”的奉献精神的纪念。象征伟人精神永垂不朽。
3.4.3 水景观赏区
滨水景观在整个景观设计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水元素以其或流动或静止的形态,丰富着整个景观空间给结构层次。
本案通过将建造自然式水景及人工式水景,结合公园场地的现状,在陶行知纪念馆及民国文化纪念馆建筑主体之前,加入了自然式水景,让游人在参观完两馆之后又能重回自然之中,寄情山水之间。在游客中心则建造了人工式水景,配合仿民国时期的小洋楼及游廊,给游人沉浸式的民国风情体验。
3.4.5 环境教育主题儿童区
陶行知先生一直认为孩子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他鼓励教育应从“着迷之处”入手,找到每个孩子天性里着迷的东西,并且能鼓励支持他们从事该方面的工作,给予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适宜环境。那么这样的教育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五十。
儿童区的设计则从此着手,在儿童区中设置了沙坑,放置了可移动纸箱、废弃油桶等。没有造型具体的玩具,旨在解放孩子们的天性,鼓励他们在自然中寻找快乐,解谜也找“迷”。
结论
陶行知文化及民国风情对于迈皋桥街区改造中的景观设计有着指导性的重要意义,经过对其挖掘、提炼,再使用景观设计中园林化的手法来进行表达,这样才能设计出既具有文化内涵并且与场地相得益彰的景观空间。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如何在满足功能分区的同时给人精神上的寄托、文化上的传承,使得景观设计不仅有实用性,更有传承性,能在批判继承与不断创新中求得发展,而不是让设计作品成为时代的快速消费品。
参考文献
[1] 马志义.从美学角度解析现代城市绿地设计市场的多元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
[2]潘梅霞.特大城市滨水区道路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研究——以武汉长江主轴左岸大道示范段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8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1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