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 > 正文

德国后工业景观改造方式与形成机制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3-02-09 14:31:35  

德国后工业景观改造方式与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工业文明推进了人类历史车轮的快速前进,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富活力和创造 性的文明。但是,伴随着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西 方发达工业国家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在对后工业景观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产 生了许多成功改造的案例,积累了大量的改造经验,收到良好效果。我国虽然整 体上处于工业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东部部分沿海发达城市 开始露出后工业社会的端倪。东北传统的老工业区和单一能源结构的城市面临着 资源的枯竭和工业区的衰退。在可预见的将来,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也将不可 避免。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德国后工业景观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总结德国废弃 工业区改造的经验,用来指导我国旧工业区的改造。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文献梳理和相关的实地调研,了解德国后工业

景观改造的整体发展历史和现状特点,系统地提炼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并将

后工业景观的案例分为以历史保护为主、以环境整治为主和以经济复兴为主三种

类型。针对不同的改造类型分析提出改造的共性及改造的差异性。研究德国后工

业景观改造的目的是为我国的废弃工业区提供方法指导和思路指导。本文将德国

后工业景观的构成要素进行划分,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并结合案例分析

提炼出不同构成要素的改造方式。现象产生的背后往往伴有复杂的因素在推动。

德国后工业景观改造的成功归功于社会文化认识对文化的需求与转变,经济发展

需求中产业的布局与特色产业的拉动,生态技术的发展及相关的政策与制度的运

行保障。

关键词:德国;后工业景观;形成机制;人工景观;自然景观;景观改造

1.2 研究背景

1.2.1 产业结构的调整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主要发达国

家逐渐步入后工业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能源的短缺,导致世界范

围内的产业结构由工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调整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结

构的调整引起钢铁煤炭等资源型重工业结构性萧条。城市漫无目的的扩张和环

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也使得第一二产业工业企业向城市外围迁移,城市内部形成

大量的工业废弃地。

1.2.2 旧工业区的衰退

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工业区的衰退,产生了一大

批的工业废弃地。这些工业废弃地伴随着环境的污染、经济的萎靡和人口的大

量失业。由旧工业区的衰退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民生的发

展,刺激着衰退地区的改革和转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虽然中国整体上处于工业化时期,但是由于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东部许多沿海城市开始出现后工业化的端倪。具体表

现为传统的制造业比重逐渐下降,以科技研发、电子信息、金融、高端服务、

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继续衰落,单一资源

结构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资源枯竭将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工业区。城市要想继

续发展,这些废弃工业区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将不可避免。

1.2.3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

起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大量工业废弃地改造的实践。工业废弃地上包含着大量

工业时代留下的工业景观。而这些工业景观作为工业文明的载体,具有典型的

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保

护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并付诸到行动上。伴随着中国城市更新运动的逐步兴起和

第三产业的进驻,工业遗产的保护变得越来越急迫。

1.2.4 德国旧工业区景观改造的成功经验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工业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进入 20 世纪八十

年代以来,德国逐渐步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传统的制造业被新兴产业取代,产

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为解决由传统产业衰退引起的各种问题,德国开始进

行各种社会转型的努力,大量废弃工业地的更新和改造一直在进行中。其中,

德国废弃工业区的景观改造更是成为后工业景观改造实践中的亮点。很多废弃

工业区已经改造成供城市人休闲、旅游的公共开敞空间。这不仅充分开发再利

用了废弃的工业场地,同时,将它们作为一个区域的整体联系到一起,实现了

区域的整体效益。德国在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后对于旧工业区的开发与保护方式

对我们是很好的借鉴。

德国工业布局呈现地区性集中的特点,主要的工业区如图 1-1,包括以鲁

尔区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区、以汉堡和不莱梅为中心的北部工业区、以慕尼黑为

中心的东南部工业区、以斯图加特为中心的西南部工业区和以柏林、哈勒—莱

比锡为中心的东部工业区[1]。这种工业区域化发展的模式区别于英、法、美等

国家的以城市为单位的发展模式。因此,德国的工业区改造模式对我国的工业

集聚区、传统工业基地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近年来,国家启动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其中两个比较

重要的振兴目标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但是,由于我国缺乏相关的改造经验和应对策略,在城市更新和工业废弃地改

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德国废弃工业地的景观改造属于比较

成熟且成功的更新改造案例,本课题希望通过介绍德国后工业景观的兴起背景

与发展历程,对德国后工业景观改造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分析德国后

工业景观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同时提炼并归纳出一定的景观改造原则与改造

方式,指导我国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

1.3.2 研究意义

1.3.2.1 社会意义

当今社会,资源紧缺与环境恶化问题变的越来越严重。工业文明不断提高

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机器,其粗放地掠夺自然资源的方式也造

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开始逐

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往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在开发利用旧

工业区的过程中只注重环境的保护,却破坏了原有工业文明留下的文化符号。

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德国后工业时代景观设计如何保存延续工业文化,了解其如

何在旧工业区改造过程中既能够充分开发利用工业遗存,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

存工业文明留下的痕迹,延续工业文脉,以最简单低价的方式对旧工业区进行

改造,充分发挥旧工业区的最大价值。

1.3.2.2 实践意义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我国部分城市开始露出后工业化的端

倪。部分地区出现工业废弃地,同时也在进行着一些改造的探索。但是,由于

对工业废弃地缺乏相关的改造经验,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德国旧工业区的景

观改造实践是先进并且成功的,无论是在旧工业区的开发重建中还是在文化遗

产的保护中都是首屈一指,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的国情及文化背景不同,

但是对于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方式,对于工业文化的诠释方式是可以借鉴和

参考的。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德国旧工业区景观更新改造的实践案例,总结其改

造的规律特征及形成的机制。以便用于指导我国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实践。

1.4 相关基础理论

1.4.1 恢复生态学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不断开发,导

致资源地区的资源枯竭和大量废弃矿区的产生,并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于

是,有关矿区生态恢复的课题由此应运而生,恢复生态学也是在此背景下产生

的学科。 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在生态学中的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 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2]。由定义可以看到,这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致力于研究恢复与重建 那些在自然灾变和人为活动下生态受到破坏的自然系统,具体包括工业遗址、

采矿废弃地、湿地、草地、森林等的生态恢复。 工业废弃地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大多数都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污染 空气、水和土壤;破坏植被进而破坏了地表径流的流动和下渗,影响水系的自循环;间接破坏了生物栖息生境。这些破坏直接影响了自然生态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面对工业废弃地,首先要进行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业废弃地改造中生态恢复的主要作用对象包括土壤的生态处理、水体的净化与循环利用、植 被的生态设计及废弃材料的处理利用等。通过生态恢复手段和技术可以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

1.4.2 景观设计学

德国后工业景观作为景观改造实践的产物,需要通过景观设计学的手段才

能实现对工业文脉合理地诠释。因此,本文首先了解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内容。景观设计学 (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

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整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4]。

它关注的是土地与户外环境之间关系的问题。根据研究的对象所包含的层次、

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主要分为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设 计(Landscape Design)两个专业[4]。景观 规划 (Landscape

Planning)侧重从区域的层面研究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落实到土地利用上

是指对土地的景观属性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属性的土地作不同的土地利用安排。

而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则是从中微观的角度对特地地块进行设计。景

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决定了其与建筑学

(Architecture)、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和环境艺术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联

系。因此,一个专业的景观设计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相关

知识,同时要协调好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

1.4.3 工业美学和艺术

工业美学(Industrial Aesthetics)是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

种美学分支。它是研究人类造物活动、机械生产和产品文化中有关美学问题的

应用美学学科,也称作“技术美学”、“商品美学”。因此,工业美学强调从功

能、技术、材料和形式的角度审视工业产品的美与丑,解决生产机器使用与审

美相结合的问题。工业美学的产生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德国工业文明的推

动。脱胎于德国工业文明的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和包豪斯

(Bauhaus)设计风格为现代工业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艺术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是景观设计的形式源泉。它影响着人们对自然、

历史和社会意识的观念。现代艺术的探索与发展更是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

设计语言。不同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相互碰撞、层出不穷。后工业景观就是

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在艺术和美学的世界里,高大的烟囱、生锈的高炉、废

旧的工业设施不再是丑陋的。相反,这些象征工业文明的标志刺激了艺术家的

灵感,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基础和框架应用于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中。景观中

对艺术的大胆尝试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开辟了新的的局面,包括将大地艺

术应用于工业废弃地的修复中。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工业遗产

关于工业遗产的概念在国际上主要以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简称

TICCIH)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给出的概念为准。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于 2003 年在俄罗斯的下塔吉尔通

过了《下塔吉尔宪章》,该宪章作为工业遗产保护的里程碑对工业遗产的定义

做了最权威的解释:“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

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

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还有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使用场所、

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

案等。”[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 2003 年 10 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公约》中对工业遗产的定义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磨坊和工厂,还应包 括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如工业城镇、运河、铁路、

桥梁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他物质载体[11]。 从工业遗产的概念中可以得出,工业遗产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工业遗产。 有形的工业遗产主要是指那些承载工业文明的物质实体,无形的工业遗产包 括史料、口传典故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5895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