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旅游区精品民宿山顶建筑及室内设计开题报告
2020-04-13 11:05:3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成为大多数人类的默认方式,我们开始更加重视丰富的自然之美,乡村独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未经污染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很多人前去享受清新的空气,体验幽静自然的生活。我们都喜欢如画般的自然环境,无论是行走在阳光斑斓的森林中,还是欣赏白雪皑皑的群山或观赏冲刷着原始海滩的海浪。但这种新颖,这种新事物也促动着我们不断探索周围的环境。本课题设计的山地独栋民宿既是当地民宿文化的风俗习惯的载体,又是人与环境互动、情感沟通的桥梁。在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大趋同的背景下,如何令山地民宿建筑满足现代化需求的同时,又保持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发展地域和民族的建筑风格,使建筑融入、隐匿于自然环境之中,悬浮在坡地之上,建筑与地形有机地契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地建筑。既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要具有独特的湘南民居的特色与地域文化。因此,一座真正独特的民宿应该不仅仅是位于一个漂亮的位置上的一个漂亮的空间,它应该提供一种感官体验,将自然生长的大片毛竹林生长在建筑之中,让一次简单的入住成为一段真实、愉快的体验。本课题从山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住的环境和谐建构的角度出发,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地域文脉、历史文化、创造出使人不感到陌生和孤独的建筑场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自然、人文、技术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国内外大量优秀的山地建筑实践的分析与归纳、探索、分析,归纳出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设计观念和方法,为更好的保护山地,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创造出具有地域精神的建筑做出有价值的探索。总之,本课题希望通过对山地建筑建构的研习,一方面为当代山地民宿建筑在环境适应和地域文化传承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另一方面为更好的保护环境,合理地的开发利用山地做出有价值的探索,并在人与建筑、环境的和谐共生问题上寻求一个积极的契合点,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自由、回归原真和天人合一生活状态的心灵需求。
现实意义:作为值得人们开发利用的地理环境:山地,是大有前途的建设场所.首先,山地的开发不仅可以使人类所面临的生存空间需求和资源危机的双重压力得以缓解.其次,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空间和深层次的建筑文化形式可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另外,山地建筑吸引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山地环境具有接近自然,远离城市喧嚣的特点,而且,山地拥有丰富多变的地貌形态,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强烈的场所感,这为当代山地建筑设计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
理论意义:生态、文化、美学价值的严重缺失已成为当今山地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创造理想人居空间的同时,如何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山地资源以及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以及影响。课题研究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对促进山地人居环境的生态文化建设,以及对深化和拓展地域建筑学的研究,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实践价值和学术前沿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在南岳旅游区精品民宿项目的的山顶上新建高端民宿建筑及其室内设计,要与山下的民宿群落合为一个整体,有所呼应但又具有其特色。以禅意、自然环境以及地域文化三个要点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设计与大自然密切联系的建筑。每个要点延伸出对空间的不同需求,禅意作为设计风格的主要出发点,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是方案的主要前提与要求,建筑要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让游客能有独特的居住体验。
新建建筑为独栋式的山地覆土建筑,功能为供人休息娱乐的生态民宿。前期阶段对于基地的认识考察,对基地既有环境、周边建筑、周边交通状况的认识。对现有建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展其优点,改进其缺点。根据地形地势新建适合场地的民宿建筑。民宿空间的多样化是建立在对游客旅游需求的基础上的,因而,从空间布局着手,设置多样化的功能空间,可以满足游客作为个体或者群体的不同需求。山地地形复杂、竖向、交通比较难解决,建筑结合地形,融于环境,点缀和强化了山地的自然景观。
目标:设计与自然融合,隐匿于环境之中的高端精品民宿。完成论文,作业展示和图纸,通过毕业设计和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希望对空间形态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外的山地建筑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地提高,培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融合渗透,使自己的设计思维更加的成熟,为自己今后的设计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一周:进行实地和书面调研,确定毕业设计和论文的题目
第二周: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再收集,对场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第三周:在草稿纸上绘制设计的草图,对山地建筑的大概外形进行整体把握以及建筑选址的确定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试谈对民宿设计的几点思考[j].王明泰.大众文艺.2015(19).
[2]传统民居装饰的文化内涵[j]. 陆琦.华中建筑.1998(02).
[3]传统民居形态下的风情客栈设计研究[d].赵啸月.西南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