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园区生态化改造创新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14 21:40:02
目的:
分析了解“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改造中的现状和发展。结合高新园区的功能进行景观设计,符合高新园区的优化设计。
意义:
在住建部《海绵城市建 设技术指南》中明确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 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里指的“海绵”实际上是以景观为载体的生态基础设施,如下凹式绿地、 蓄水设施、人工湿地等,是在完全尊重自然的原则下,充分利用城市绿地、道路(透水铺装)、水系统等,对雨水进行渗透净化和蓄积利用,将绿色生态基础设施与水泥灰 色基础设施有效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区 的积存、净化和利用,最终实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化的协调发展。
“海绵城市”的概念被官方文件采用,代表着生态雨洪管理思想和技术已经从学界走向管理层面,并在实践中得到有力的推广。“海绵城市”的理念是建立在反思工业化城市建设模式基础上的新概念,反对片面强调用单一目标的工程技术来解决诸如雨涝、干旱、地下水下降、水体污染、生物栖息地消失、城市绿地缺乏等问题,而是强调用人水共生的理念,用系统的方法和整合的生态技术,来解决城市中突出的各种与水相关的问题;同时“海绵城市” 也为城市的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如何适应洪涝提出了新的策略,即与自然过程相适应的策略。海绵城市相对于常规的水利和雨洪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及建筑工程,在哲学层面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完全的生态系统价值观,而非功利主义的片面的价值观;第二、就地解决水问题,而不是将其转嫁给异地;第三、分散式的民间工程,而非集中式的集权工程;第四、慢下来而非快起来,滞蓄相对于排泄;第五、弹性应对,而非刚性对抗. 是一种人与土地、人与水的生态关系的回归,当然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回归。
“海绵城市”离不开完善的城市规划,在城市总规中要强调河流湖泊、坑塘、湿地、园林绿地等重要水系 统的保护,保护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在城市绿地和广场建设规划中,注重透水铺装,构建小型下凹绿地,设置人工湿地,优化景观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过程 中,采用透水铺装,减少路面雨水径流,在道路两边设计下凹绿地,将雨水引入绿地中存储净化。在建筑规划建设过程中,设计绿化屋顶,建设雨落管入渗设施、雨水调蓄池等,提高雨水利用效率。总的来说,就是在城市总规、控规和专规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结合 城市水系、道路广场、园林绿地等空间载体,充分发挥植物和绿地的“海绵”功能,建设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控制和利用系统。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海绵城市”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是一系列具体雨洪管理技术的集成和提炼,是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
第一,让自然做工的生态设计技术。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人类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生态设计就是要让自 然做工,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和合作关系,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生态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 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任何技术的使用 要尊重自然,而不是依赖工程措施不惜代价地以 “改变场地原本稳定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实施 “生态建设”。